浅析芥川龙之介的《鼻子》
2020-06-19刘静阮嘉颖
刘静 阮嘉颖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鼻子》,通过对主人公内供和众多旁观者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即自尊、自卑的意识和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鼻子》;他人本位;利己主义
引言
芥川龙之介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35年,却在日本文坛留下了堪称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在日本小说界被称为“鬼才”和“大正文学的象征。还曾创作俳句,俳号为“我鬼”。芥川龙之介是新思潮和“私小说”的代表作家,师从日本文学大家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构思巧妙,情节新颖且多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丑恶。拙论以其代表作《鼻子》探析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魅力。
1.《鼻子》之创作背景
当时正是大正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日本经济繁荣,民主主义思想快速传播,建立了内阁政党,国民参与政治的意欲日渐高涨。但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也不断强化。劳动者、农民的生活困苦,社会运动和劳动运动兴起。伴随战争传入的西方文化和日本本土文化相碰撞。就在这种背景下,芥川龙之介创作了《鼻子》这部短篇小说。与其他小说流派不同的是,芥川龙之介仿佛局外人一般,远远地望着大正时期一战背景的社会,用充满理性的说明书写下了近代人的利己主义。
2.《鼻子》之故事梗概
《鼻子》讲述了一个十分荒谬的故事。禅智内供很有名,在池尾地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名绝非因为他是一名高僧,而是他拥有异乎寻常的长鼻。他的鼻子从上唇的上面直拖到下颌的下面,细细长长,极似一根香肠在脸中央拖着。内供对此十分苦闷。一是因为吃饭时都需由弟子用木板掀起鼻子而造成不便,更重要的是它严重损害了内供的自尊心。于是,内供绞尽脑汁想把长鼻子弄短,以恢复自尊心。一次,弟子从民间打听了一个偏方,其方法就是将长鼻浸泡在热水中,然后使人使劲地踩踏鼻子。这偏方果然奏效,内供的鼻子缩短了许多。他以为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有人嘲笑他了,没想到旁人却笑得越发厉害,这使内供愈加不安,以致日夜苦恼。忽有一夜,内供的鼻子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他的心情爽朗起来,在秋风中晃荡着长鼻子,心里喃喃自语道:“既这样,一定再没人笑了”。
3.《鼻子》之他人本位与利己主义
小说文笔雅致又不失俏皮、意趣盎然,通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又不禁引人深思。芥川将人性的种种丑陋浓缩于“鼻子”,用夸张、诙谐的手法和起伏的心理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小说中的主人公设定是一位修道多年的僧人,而不是普通人,一个本该相信“四大皆空”的僧人尚且不能摆脱世俗的自尊与虚荣,更何况那些本身就置身于红尘俗世间的普通人。如此一来,便加强了讽刺的效果和批判的力度。
这部小说主要揭露了人与生俱来便自有的弱点,一是以外界和他人为中心,丧失自我本位的“他人本位”,二是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现实中人们总是围绕着“自卑—自尊”这两种自我意识进行思想上的斗争,带着这两种意识,人们总是受到旁人的眼光和想法的束缚,进而迫使自己做一些不愿做的事情。因为有自尊意识,人们不得不时时刻刻悉心呵护它,以免它受到伤害;因为有自卑意识,人的自尊就有可能受到威胁,这就可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悲剧。小说中的内供已年过五十,是位得道高僧,按理说潜心修佛的僧人应该内心清净,不为世俗所困。但他却从昔日做小沙弥时起,到如今晋升为内道场供奉之职,多年以来内心始终为这鼻子所苦恼。主要原因是:内供无法摆脱自尊的影响,旁人的嘲笑损害了他的自尊,他的自卑又使得他特别在意旁人的嘲笑,他越在乎自尊,就越感受到自卑,如此,陷入了恶性循环。基于这种现状,他一直煞费苦心地去寻找各种缩短鼻子的方法,企图安慰自己。最后,用了一个极其荒诞的方法,内供的鼻子终于缩短了。鼻子变短之后,他顿时感到神清气爽,认为再也没人嘲笑他了。但是,內供却发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事实——人们笑得比以前更加肆无忌惮。他感觉到背后有讥讽的笑声、不怀好意的议论,内供变得异常愤怒和烦躁。一天,内供看见一个中童子拿着以前给他掀鼻子用的木板追着一匹长毛狗跑,这时,内供彻底崩溃,反倒后悔弄短鼻子为多事了。但是,别人诡异的窃笑、用犀利的目光盯着他看、中童子的打狗行为等,仅仅是站在内供的视角来分析,是否有可能这全部都是他的过度解读呢?因为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一个人有多么在意一件事,与之有关的一切都会被放大。由于内供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往往使得自己不得自由。
一天早上内供的鼻子又恢复成原来的模样,这时内供又有了和鼻子缩短时一样神清气爽地感觉,以为再也没人笑他了。到此,故事就结束了。内供最终的结局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预想,内供的鼻子恢复之后,人们依然会笑,甚至笑得更加无止境,内供也一样会苦不堪言。只要被世俗的自尊和自卑的心理所左右,内供就会一直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永远无法摆脱嘲笑,拥有一个正常的“鼻子”。
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在文学描写中已经是一个十分常见的题材,通常是着重于描写人与社会间的激烈冲突。但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则不同于一般的手法,转而描写旁观者言语,态度等,在细节之处体现出人性的复杂以及旁观者的利己主义。这也是芥川龙之介的文章的不落窠臼之处。
芥川龙之介通过描写《鼻子》的主人公内供那独特的鼻子,由长变短,又由短变长的过程,借助周围的人的行为、心理等描写,引出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对内供而言,影响内供把鼻子由短变长又由长变短的正是旁观者的态度。
《鼻子》生动地描写了内供的长鼻子。内供作为僧侣,身份高贵,但城中百姓们知道内供,并不是因为他是个德高望重的高僧,而是其畸形的鼻子。内供本身也对自己畸形的鼻子十分在意,但因为他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所以不想让别人看出他的在意自己畸形的鼻子,只能“不论诵经还是吃饭的当儿,一有空他就伸出手去轻轻地摸摸鼻尖。”①所以内供治疗鼻子的时候,期待的是“不会有人再嘲笑。”②当他真正治好了自己的鼻子后,照镜子的时候也在想“这样一来,保管再也没有人会嘲笑他了。——镜子里内供的脸,对着镜子外内供的脸,满意地腴了腴眼睛。”②
现实却与他期待的大相径庭。内供的鼻子由长变短后,他发现来“池尾寺的武士,脸上露出一副比之前更怪异的申请,说话大大咧咧,直勾勾地盯着内供的鼻子看。”③而当初失手把内供鼻子掉到粥里的童子“在讲堂外和内供擦肩而过时开始还低着头抿着嘴笑,后来终于忍俊不禁地笑了出来。”③众僧人当着内供的面毕恭毕敬,但一转身,“就在背后偷偷地讥笑不停。”③内供本来以为自己的鼻子变短之后,就不会受到众人的嘲笑,谁知道旁观者的嘲笑反而变本加厉,所以把鼻子弄短了的内供“反而有点追悔莫及,后悔不迭。”④而鼻子一夜之间回复到原本的长度后,内供又感到“心旷神怡了。”⑤
内供的鼻子很长的时候,城里的百姓说起内供来的语气总是满是同情,内供的弟子们也十分同情内供的长鼻子,为他找各种各样的治疗鼻子的方法。为什么内供把鼻子由长变短了之后,武士、寺院里的童子、众僧人却又要讥笑内供?芥川龙之介做出了解答:“人们的心里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感情。当然,没有人对旁人的不幸是不寄与同情的,但是当那个人设法摆脱了不幸之后,这方面却又不知怎地觉得若有所失了。说的夸大一点些,甚至想让那个人再度陷入以往的不幸。于是,虽说这种态度是消极的,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对那个人怀起敌意来了。”⑤《鼻子》一文中的旁观者,一开始说起内供的时候满是同情,“池尾的百姓们都在替禅智说好话,幸亏他没有留恋凡尘,否则没有一个女人肯下嫁他。”⑥但这种同情中又带着一种高高在上怜悯。因为他们觉得内供虽然作为一个高僧,身份尊贵,但畸形的鼻子让他异于常人,而他们因为正常的鼻子,得到一种是普通人的心理满足。所以在内供治好鼻子之后,旁观者丧失了可以嘲笑他的根源,内心反而变得尖刻起来。
4.结束语
芥川龙之介的《鼻子》一文中,主人公内供是一个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矜持、过于在乎外人看法的人。这一点从内供因为旁观者的眼光把鼻子变短再变长的过程就能看出。这部小说以鼻子变短又变长的过程为推动故事发展的线索,但其内核是内供的自尊和自卑,自卑的同时又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这恰是人类普遍的缺点,也恰恰是人类摆脱不了的缺陷。芥川正是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人性的自私和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注释
①芥川龙之介.著.罗生门.[M].文杰若.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54
②芥川龙之介.著.罗生门.[M].文杰若.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55
③芥川龙之介.著.罗生门.[M].文杰若.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56
④芥川龙之介.著.罗生门.[M].文杰若.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57
⑤芥川龙之介.著.罗生门.[M].文杰若.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58
⑥芥川龙之介.著.罗生门.[M].文杰若.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53
参考文献
[1]方亭.新媒体时代日本传播现状与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12(1).
[2]林小烽.日本新媒体动漫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芥川龙之介.著.罗生门[M].文杰若.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本文为2019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日语经典阅读社”成果(项目编号为2019XJ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