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分类后,我们的生活有啥改变?

2020-06-19馒头老妖BabySchumi

科学Fans 2020年5期
关键词:垃圾箱垃圾分类

馒头老妖 BabySchumi

2019年,一场名为“垃圾分类”的考卷,从上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分发,人们纷纷拿出小本本记录关于垃圾分类的“重难点”知识,甚至研究起了猪吃什么不吃什么。目前,各地垃圾分类覆盖率不断上升,而人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扔垃圾,成本变高了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扔垃圾”这件事情上,成本提高了。

毋庸讳言,我们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垃圾分类的工作。过去,我们把它们一股脑丢进垃圾袋里就完事儿,现在,必须绞尽脑汁地去考虑诸如“瓜子壳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用过的猫砂能不能扔垃圾桶”之类的问题。还好有许多应用小程序帮忙,不过每次扔垃圾前先打开手机也挺费时间的。

当然,更加费时的是我们需要把一个物件拆开,分別扔进指定的垃圾箱里。比如“珍珠”奶茶如果没喝完,剩下的奶茶和“珍珠”属于湿垃圾,而一次性杯子是干垃圾,杯口的膜是可回收垃圾。所以,你必须先把杯口的膜撕下扔进可回收垃圾箱,把“珍珠”倒进湿垃圾箱,空杯子再扔进干垃圾箱

除了我们个人的时间成本外,收集、运输垃圾的成本也大大提高了。最直观的表现是一个垃圾箱变成了3个,甚至4个。而要把这些垃圾箱里的垃圾分別运输到不同的地方去(干垃圾、湿垃圾的处理方式差別很大),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和燃料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安排专门的人来监督垃圾分类也是成本之一。尽管绝大多数市民都是自觉的,但只要有少数人不遵守规则、胡乱投放垃圾,整个垃圾分类体系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而监督的工作,当然也是要花费时间和资源的。

总而言之,垃圾分类后,一些额外的投入确实也增加了。

LINK

据数据显示,全国237个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上海、厦门、杭州、宁波、广州、深圳等18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超过70%。在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7.7万个小区和4900万户家庭,居民小区覆盖率平均达到53.9%。

改变,已经初现

在付出了相应的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成本之后,垃圾分类带给我们的改变,除了小区多了几个不同类的垃圾桶外,也在慢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环境

垃圾分类最大的益处在于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需要分开进行,如果没有在扔垃圾时就进行分类投放,那么就只有在处理过程中完成分拣,这样所需的成本更高,效果也差很多,回收利用率不高。

而使用焚烧发电处理垃圾时,如果不把其中的废塑料剔除干净,含氯的塑料垃圾就容易产生二嗯英,随着烟气污染空气,危害我们的健康。

无害化处理、回收利用措施,对我们的居住环境也非常有利。诚然,谁都不希望自家小区隔壁是个垃圾填埋场,但如果不能有效回收利用垃圾,“垃圾围城”将是每一座城市难以摆脱的噩梦。

资源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不断增加的生活垃圾会导致更多宝贵的土地成为垃圾场,而垃圾中不易降解的物质也会严重侵蚀和破坏土壤。

回收可利用的,去掉不易降解的,既可以减少填埋的垃圾数量,又可以减少可用土地变成垃圾场的数量。随着可回收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土地能从垃圾的威胁下被解救出来。

对资源的二次利用,也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比如,利用餐厨垃圾制造的生物柴油,就是对石油资源的部分替代。

健康与安全

分类回收垃圾可以避免对垃圾的不当回收。在国外一些地区,曾有不法之徒将废旧塑料制品简单破碎、融化后,制成塑料颗粒,作为制造儿童玩具的原料使用,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极大隐患。而将餐厨垃圾中的浮油分离、提炼、脱色之后,冒充食用油进行销售的行为,更是危害極大。

垃圾分类后,能有效避免这种滥用回收原料的风险,保障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生活习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更多的垃圾袋,并有意识地注意自己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尽可能减少垃圾产生。

“每次扔垃圾前都会三思而后行。”

“从一天看5-6遍分类指南,到慢慢熟记于心。”

“喝不完的饮料等液体也学会倒进马桶里,转身再把一次性餐具扔进干垃圾桶里。”

人们的卫生习頃开始一点一滴地改变,变得不那么懒惰,注重环保,点外卖的意愿也降低了,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传统产业

垃圾分类直接带来新的需求,它所对应的产业链中,包括环卫转运、餐厨垃圾处理、垃圾焚烧领域,都将迎来新的机遇。

垃圾分类全面推行后,湿垃圾单独处理的市场显著爆发。这意味着垃圾的生化处理投资将增加,释放出设施投资的市场空间。同时,垃圾分类后,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的可回收物量将增加,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公司也将受益。

新产业、职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垃圾分类设备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如某宝的线上“垃圾分类回收”服务,针对低价值的回收品,可按重量兑换“能量”,随后人们可在环保商城里兑换实物或优惠券。再如一些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垃圾回收设备等。

而新产业的出现也意味着新职业的诞生。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回收处理、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也都催生了相关职业。我们在许多招聘、求职网站中输入“垃圾分类”,可以搜索到至少十余种相关职业,如:垃圾分类项目经理、研发经理(垃圾分类方向)、垃圾分类讲师、垃圾分类巡检员、垃圾分类宣传员、建筑垃圾分拣员等诸多工作。

零废弃理念

为了减少生活中垃圾的产生,一种名为“Zeo Waste(零废弃)”的生活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何为零废弃?指的是在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尽量转化为其他产业的原料加以利用,并实现生活垃圾再利用的最大化。目标是将垃圾不再排放到填埋场、焚化炉或者海洋,不再威胁到环境或人类健康。这是21世纪开始逐渐被世界多个国家接受并提倡的新生活方式。

这种理念不仅是对垃圾的分类处理,而是从根本上预防垃圾的产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方法,帮助我们彻底改变物质的流动方式,从而避免浪费。

在国外的社交网站上,曾有人发起了零废弃生活挑战。一个月后,很多参赛者最终只产生了一个瓶子的垃圾,大大减少了生活中垃圾的产量。

零废弃城市最具代表的就是瑞典南部城市马尔默。整个城市通过政府教育、媒体宣传,带领全体市民共同参与零废弃生活的建设,尽可能减少垃圾产生,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利用垃圾资源再生新产品的材料,并使用垃圾焚烧产生的能源应用于生活;同时,向市民征收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处理费,用于相关经费的支出。

有待解决的

从“零废弃城市”到“零废弃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零废弃生活”方式对环境更为友好,但同样也面临着操作上是否具有便捷性的问题。因此,如何协调其中的平衡,成为我们需要去探索和研究的新问题。

目前,相当一部分人采取的措施是将可回收垃圾单独收集处理后,提供给专门的回收机构换回现金,并计算自己生活中的碳排放折算成现金,将现金捐献给环保机构用于环境治理。同时,人们也尽量遵循“5R原则”生活,尽一切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将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实现满足生活基础需求和便捷性的平衡共存。

当然,这些措施并非万能,最根本的还是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大家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由内而外,从强制到自发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毕竟,我们既是城市生活的参与者,也是城市环境的承受者。

诚然,坚持“零废弃生活”并不容易,而且存在不少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生活确实有许多不必要的浪费,距离“零废弃”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不妨以开明辩证的心态面对这个对自然更加负责任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将“5R”原则实践在自己的生活当中。

LINK

从“3R”到“5R”

1959年,3R废弃物处理原则被提出.即:Reduce(减少)、Reuse(再用)、Recycle(回收)。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基于该原则又加入了两项成为新的5R原则:Refuse(拒绝)、Rot(堆肥)。

猜你喜欢

垃圾箱垃圾分类
洗扫车垃圾箱体及过滤装置优化研究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箱的变化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基于PLC的自动降解垃圾箱压缩粉碎模块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