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人学思考

2020-06-19孙福胜杨晓丽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学劳动教育小学生

孙福胜 杨晓丽

摘    要 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观的提出,表层的原因是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深层的原因则是人的全面发展面临新的困境。小学生劳动教育所遇到的育人功能乏力、价值观危机等困境,实质上是人的发展困境。在人学语境中,劳动教育是人的生存之本和人的发展之道,劳动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要切实推进小学生劳动教育,须要小学校主动作为和社会各界有效助推,以此不断满足小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积极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生 劳动教育 人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这实际上提出了新时代的小学生劳动教育观,也为新时代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及教学科研提供了科学遵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本文基于人学视角,着重从现实困境、理论观照和路径选择等三个维度阐述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以期为社会各界重视小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一、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就当前我国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整体实施状况来看,主要存在着育人功能乏力和价值观危机等急需解决的现实难题。

1.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足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目的是清除小学生“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错误思想,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并使小学生从中获得必需的劳动基础和劳动技能,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概括来讲,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执行育人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存在育人“误区”。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行动落实不够。他们认为小学生的培育只须要发挥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育人功能就足够了,劳动教育可有可无。二是小学生劳动教育经受着来自多向度的“歪风”。育人功能乏力不仅与家风、家教、校风、教风和学风有着密切关系,而且也受到了社会中“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等不正常现象的影响。这就直接造成了小学生劳动意识的淡薄和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乏力,并且也造成了小学生的“劳动精神”匮乏和存在“劳动审美”盲区。

2.劳动教育存在价值观危机

劳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教育,是与人的一生发展同向相行的,然而其常常被一些人忽略和遗忘,进而造成了部分小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爱劳动,产生劳动“麻木感”、没有劳动“获得感”、丧失劳动“幸福感”,劳动成为了“老大难”问题,更进一步加剧了劳动“价值观危机”。劳动教育存在着“学校劳动教育的弱化”“劳动教育的异化”“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2]等问题,是对包括“劳动价值观、社会制度正义观、现代教育观”在内的“全面发展的人”的价值目标的一种“畸变”反映,是忽视了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和本质进行反思,是劳动教育价值观危机的一种表征。劳动教育价值观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劳动教育价值观的认识有偏颇,在现实中,部分人把劳动教育理解为休闲娱乐、惩罚手段、技艺学习等等,看成是体力劳动者的“专利”,这种认识是狭隘的,是有害的,长此以往,劳动教育就成为了小学教育甚至整个教育体系的“边缘化”价值观。二是对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关系存在疑惑,认为可以将“五大教育”分开来教授。实际上,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是交融贯通的,是一个整体教育体系,是一种整体价值观教育,不能偏废一方,只能协同各方。加之小学学校劳动教育育人功能乏力以及劳动教育专业教师补给不足等等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了劳动价值观的游离甚至缺失,并长期处于弱化和不利地位。

二、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理论观照

小学生劳动教育所面临的困境须要进行人学观照。劳动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劳动实践活动,不仅反映了人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项重要方法。“未来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3]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作为“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关照着人的生存,促进着人的发展。

1.劳动教育是人的生存之本

劳动是人维持生存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在不同社会发展形态下,人受到不同劳动分工和劳动教育的影响,人的生存状况也发生着变化,劳动教育维持着人的现实生存及其后代生存。首先,从人的生存需要来讲,“正如任何动物一样,他们首先是要吃、喝等等,也就是说……积极地活动,通过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4]。“吃喝”等是让人生存下来的第一需要,没有任何人能够依靠“天上掉馅饼”“画饼充饥”来存活,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够保障自身的基本生存需要。其次,从人创造历史的任务来讲,“……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5]。人创造历史的前提是人能够生存并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来改造世界,这说明人是通过生产物质生活的劳动来创造历史的,这也保证了人类生命的延续和人类历史活动发展的持續性。再次,从人继承和发展生产力的使命来讲,“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5]。生产力是人一出生下来就客观存在的,不论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如何,人只能在前人所具有的生产力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劳动,继续推动生产力发展,以此促进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及劳动教育促进了人能够维持生命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开拓新的发展。

2.劳动教育是人的发展之道

劳动教育是推动人的发展的一项基础活动。人的发展离不开人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发展生产力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从劳动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来讲,“……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的全部能力,即体能和智能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6]。一般认为,体力和脑力构成了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的人也是全面发展的劳动力,劳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基础性手段,带给人的是劳动的快乐。其次,从劳动时间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来讲,“……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7]。“……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7]时间具有不可逆性,劳动时间的节约就是最大的节约。节约劳动时间就增加了自由时间,就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多的闲暇时间,使得人能够有发展其他方面的机会。再次,从集体劳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讲,“……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5]。集体劳动首先强化了人的“集体意识”和“共同体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和共同体的一个成员,要为集体和共同体发展出力,集体和共同体也能够发挥人的各自潜能,实现劳动效率和劳动成果最大化,进一步推动人的发展。

三、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人学语境下,发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当务之急是通过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与劳动活动及社会各界对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协同助推,来不断满足小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和积极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1.劳动教育须要小学学校主动作为

小学生所处的学习成长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小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多种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8]。当前,要在小学教育中广泛传扬“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为不断满足小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提供劳动动能。其一,实施“劳动课堂浸润”,小学教育要开设劳动教育课程,通过编制劳动教育教材、劳动教育宣传读物等文本资料,发挥劳动教育课堂主阵地作用,强化小学生劳动意识,让劳动浸润小学生的心灵,滋养小学生的身体,化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源泉动力。其二,深化“劳動体验认同”,小学学校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能为小学生所接受的劳动活动,创设劳动现场活动的情境,小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劳动现场活动,在劳动现场活动情境中用心体验和感受劳动的快乐,增强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同时要在不断满足小学生新需要的过程中积极回应小学教育发展新诉求,教育小学生懂得“幸福是靠劳动和奋斗得来的”,牢记“只有依靠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美好生活”。

2.劳动教育须要社会各界有效助推

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的长期达成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协同,形成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合力。其一,国家层面“积极引导”,要积极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关心小学生成长,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和支持,广泛开展“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为小学生参加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创造条件,同时注重做好“劳动节”的组织实施宣传工作。其二,学校层面“坚决落实”,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小学学校的办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重视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浇灌幸福花”的人生理念,在学校努力营造适合小学生的劳动文化。其三,家庭层面“主动融入”,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父母的示范和榜样带动,家长要自觉引导孩子参加日常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常刷锅碗瓢盆,感受劳动乐趣;常念粥饭丝缕,感悟劳动哲理,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劳动条件,同时积极配合学校达成育人目标。

总之,每一个小学生都要牢固树立劳动意识和奋斗精神,自觉主动参加劳动,积极接受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系统教育和专业训练,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增强报国本领,争做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2018(10).

[2]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J].人民教育,2017(0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人学劳动教育小学生
劝学
北人学没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我是小学生
北人学没
非常小学生
王夫之人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