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0-06-19赵彦刚
赵彦刚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10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列法将病患分配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为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处理;为研究组选择介入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变化中,研究组患者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的变化中,研究组患者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而言,采用介入治疗对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有较好效果,并能够减少患者的BNP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2..01
在临床医学中,冠心病拥有高风险、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一般而言是由于严重心肌缺血导致的部分心肌坏死,病发时较为突然且病情恶化速度快,临床病死率较高,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偏向年轻化[1]。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现取得较好效果,研究数据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基础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来院急救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作为治疗观察对象。本次研究选择的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照随机数列法将病患分配至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病患各分配50例。研究组50例患者中,男女各25例平均年龄为(59.28±8.23)岁,年龄段为48~73岁之间;对照组病患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1.47±5.97)岁,年龄段为52~71岁之间,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入标准:①患者胸痛症状持续30min以上,且有心绞痛发作的症状;②没有相关并发症与药物禁忌症;③未出现出血倾向;④病历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患者近期接受过冠状动脉搭桥术;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患者不同意治疗或放弃治疗。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与研究组均根据患者体重采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分子肝素钙、钙离子拮抗剂进行常规急救用药,并做好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发生的常规治疗准备。为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处理,治疗方法包括不限于强心抗栓治疗,并服用相关药物控制患者临床症状的发作,旨在减少患者的心肌耗氧量与心绞痛情况,同时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为研究组选择介入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冠状动脉进行造影,并对于患者的股动脉进行穿刺处理,置入导管后建立多体位照影,了解患者的动脉血管情况[2]。在患者术前进行口服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用药剂量如下: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给药300 mg,氯吡格雷进行口服给药300mg进行给药。患者术中按照体重进行100 U/kg肝素静脉推注,而后每小时追加肝素1000U。在手术过程中选择西罗莫斯洗脱支架进行治疗,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3 判断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样,进行BNP水平检测对比。心功能采用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三个指标进行判定,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数值越低治疗效果越好,左心室射血分数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在两组患者的BNP水平数据中,研究组患者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的变化数据中,研究组患者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疾病,介入治疗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对于该类病症的患者而言,并发症的发生往往导致病情的恶化,容易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可能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3]。本次研究证明介入治疗的有效性,不仅仅体现在患者的BNP水平降低的基础上,更加体现在心功能水平提升中,文中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而言,采用介入治疗对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有较好效果,并能够减少患者的BNP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祝秋艳.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39(14):47-49.
[2] 徐红梅.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45(1):131-137.
[3] 王迺哲.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對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12(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