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移送”国企中,反腐还存在这些障碍

2020-06-19蒋来用

廉政瞭望 2020年5期
关键词:法纪力度受访者

蒋来用

去年5月至6月,笔者在某国企围绕国企反腐开展问卷调查。该国企2005年成立,2017年营业收入122.86亿元,实现利润20.98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历过中央巡视组巡视体检,在投资大、基建工程项目多的情况下,没有出现移送司法机关的腐败问题。笔者的问卷为无记名,共收回有效问卷403份。此外,笔者又对该公司及下属公司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发现,该公司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效果明显,反腐败力度和震慑力大。但也发现,对人情往来与行贿受贿认识不清、员工深受某些片面财富观念影响、助长腐败的社会心理因素仍然较多等,阻碍了国企“三不腐”一体推进。

超八成认为国企领导能保持廉洁

调查从国企反腐的多个维度设置问题,得出的结论颇具启示性。(见下图)

阻碍因素:收入高仍哭穷,反腐策略欠精准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前该企业还存在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不利因素,更多表现在职工的思想方面。

有人担心反腐败对公司发展造成影响。问卷中,近三成受访者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调研了解到,公司的业务性质具有特殊性,投资量大,回报周期长,利润相对稳定,受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影响比较小。反腐败力度的加大,有利于企业减少成本和腐败风险。但上述人员认识上的问题,让人忧虑。

腐败亚文化比较活跃。国企是否存在同事间相互送礼的现象?选择“一般”,以及“不清楚”或“不好说”的合计近八成。调查表明,这不是偶然现象。同时,“办事要求人”现象在该国企比较多出现,有人为拓展业务或为公司办事而行贿送礼,受访者对行贿“零容忍”并没有实现。

助长腐败的社会心理因素较多。在产生腐败的心理因素中,超四成受访者选择了“碍于面子、接受请托的人情文化”。选择“腐败风险小、收益大的侥幸心理”“付出太多、回报太少的失衡心理”的均超三成。26.6%选择了“追求安逸奢华生活的享乐心理”。调查表明,人情文化、侥幸心理、失衡心理是滋生国企人员腐败的重要心理因素。

某些盛行的财富观念不利于预防腐败。问卷和调研中了解到,受访群体重物质而轻精神倾向比较明显。上述国企职工平均收入远高于地方和其他行业,但仅50.9%对收入福利等满意,37.9%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一些人的物质欲望较高,甚至没有止境。“糖衣炮弹”击中“不知足者”成本低,概率高。

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条件不足。国企领导在节假日、下班时间一般做些什么?三成多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住房市场化改革之后,企业人员居住分散,企业对职工子女入园、上学、就业等福利需求的供给减弱或中断,国企职工越来越社会化,相互之间“陌生化”程度较高,依靠职工群众对领导进行监督具有一定局限性。

传统价值观念丢失严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都是国企传统的价值理念。但问卷表明,这些优良文化传统正发生变化。“公司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文化建设,才有助于建立三不腐机制?”选择“无私奉献”和“艰苦创业”的分别只有4.7%和5%,比例最低,对“团结合作”等文化价值意识认同度亦不高。他们更希望获得人文关怀,得到更多。

反腐策略缺乏针对性。一般认为,将腐败分子移送司法判处刑罚威慑力最强,但在此次受访者看来,政治地位和待遇最为重要。其次是公司形象和个人声誉,再次是“人身自由”“经济利益受损”“妻离子散”。问卷结论为,组织处理和经济处罚是最为有力的措施,因为这两项措施与当事人的利益(职务职级、经济收入)直接相关。

发力经济处罚,增强制度约束力

加大惩治力度,保障“不敢腐”效果。“不敢腐”的措施中,受访者选择最多的是“严肃查处贪污腐败行为”,其次是“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和“加大对违纪违法者经济处罚力度”。可以看出,严肃查处腐败,让其声誉名誉扫地,经济利益受损,才能产生强大震慑力。此外,“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日常监管”“加大信访的核查核实力度”“加大个人事项报告抽查力度”也有不少人选择。而选择国企中最容易操作,使用最多的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警示教育”的却较少。在该公司,教育措施相对于惩治措施,效果要弱一些。

运用非刑罚手段,精准惩治腐败。对腐败违法行为的处理方式,有必要根据问卷结果,更多运用降级、撤职、开除等组织处理,调查显示,近半受访者并不明确认为,对国企领导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经济处罚力度较重。应加大对违纪违法者的经济处罚力度。

多用身边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六成以上受访者认为案例警示教育,特别“身边案例警示教育”对实现“不想腐”最有效。此外选择较多的还有“人生价值观教育”“党纪法规教育”“家庭伦理教育”等。选择“职业道德教育”“优秀典型教育”“培育廉洁企业文化”“领导带头讲党课”的相对较少。数据表明,身边人落马的警示教育触动最大,但目前国企对此项教育方式运用不充分,需要加强违纪违法处分通报曝光力度。

实现“不能腐”要多措并举。为了实现“不能腐”,当事公司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审计监督、追责问责、大数据监督科技反腐、落实“一岗双责”。此外,还有完善招投标管理、完善廉洁风险防范,加大巡视巡察力度、增强“黑名单”诚信体系惩戒力度等。另一面,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加大资金支付审查力度、合规审查嵌入业务流程、运用“云技术”对财务全天候监控等。以上措施整体推进,将更有利于未来国企反腐败。

增强法纪意识和加强制度约束力。超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国企腐败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法纪意识不强,存有贪婪之心”,而选择“纪律的約束性还不够强”“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的受访者少得多。一般认为,反腐首先要加大查处并强化曝光,这与此次受访者的认知间存在很大错位。这说明,上述国企内仍存在法纪意识淡薄、对人情往来与贪腐的关系认识不清、纠缠不已的情况,并受一些社会消极心理影响。应增强纪律刚性,强化法纪意识。

上下监督进一步结合。数据表明,群众监督在国企反腐中还有较大空间。有受访者认为,国企在权力监督中要“改进自下而上的监督”,“加强干部职工的民主监督”,开展同级之间的监督。从政策角度而言,改进自下而上的监督,更多向下负责,上下监督形成合力,可能是国企未来反腐的一个方向。

猜你喜欢

法纪力度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浅析法纪理念促精准扶贫工作落实策略探究
加强法纪修养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