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尴尬叫“下巴脱臼”
2020-06-19陈敏洁
陳敏洁陈敏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口腔颌面外科神经疾患的诊治。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遇到一种尴尬的情况——打呵欠、大口吃东西后,嘴巴突然闭不拢了。如果发生在一侧,下巴会向另一侧偏;如果发生在双侧,整个下巴就会向前伸。患者必须到医院找医生把闭不上的下巴“推回去”。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称为“急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又称“下颌脱位”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下巴脱臼”,常因打哈欠、呕吐、大笑等大幅度张口行为而突然发生,有时也会在长时间、大幅度张口补牙或拔牙治疗后发生。
正常的颞下颌关节由运动的髁突、不动的关节窝,以及周围的肌肉、韧带组成,主管人的张、闭口活动。正常情况下,髁突受关节窝和韧带的限制,只能在关节窝内部运动。如果髁突运动超出关节窝范围,就会发生下颌脱臼。最常见的病因是髁突周围起限制作用的韧带松弛,使髁突向前方脱出。随着人类的进化,下颌骨缩小,加上食物的日益精细化,关节韧带得不到刺激,其强度有下降趋势,这是下颌脱位的生理基础。第二种常见病因是精神、神经系统异常,如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脑梗、帕金森综合征等,使主管髁突向前运动的肌肉过于亢进,调节颞下颌关节能力较差。比较少见的病因是创伤,或急救紧急气管插管时的医源性脱位。
总的来说,目前急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呈现年轻化趋势,有报道称在25~45岁较为高发,但临床上也经常见到患有脑梗、阿尔茨海默病等的老年人因下颌脱臼来诊,且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复发性、顽固性,不可忽视。
自行复位不可取
发生下颌脱臼后,有些患者试图通过推揉下巴进行自行复位。但若操作不当,不但不能复位,反而会加重肌肉的紧张性反射,增加医生手法复位的难度,严重时还会对关节造成进一步伤害。这是因为在髁突和关节窝之间还有一层关节盘,起缓冲作用,如果不能同时复位,可能导致不可逆的骨关节病。因此,一旦发生急性下颌脱臼,应立刻到医院口腔科或急诊科就诊,医生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手法复位。若患者肌肉过于亢进,需局部注射麻醉剂帮助肌肉放松。复位成功后,还需用绷带或弹力头套将下巴固定在正确位置,持续2~3周为宜。
频繁脱臼,须进一步治疗
有的患者频繁发生脱臼,一般的手法复位后只能维持较短时间,即复发性(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如果发生频率高或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患者须接受进一步治疗。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注射肉毒素,以降低翼外肌兴奋性;注射硬化剂,以使关节周围粘连,限制关节运动;手术治疗,如关节囊和关节盘的紧缩术、关节窝增高术。此外,急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发现或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导致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移位的髁突会在新的位置产生瘢痕粘连,甚至生成新骨,越来越难回到正确的位置,那就需要手术治疗了。
下颌脱臼的预防以避免过度张口为主,有下颌脱位病史者更应格外注意,如打哈欠时用手托住下巴、把苹果削成片再吃等。坚韧耐嚼的食物如牛肉干、甘蔗、口香糖等可能会加重关节区韧带松弛,应避免食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应积极修复缺牙,调整咀嚼肌群功能,预防脱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