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利器”快斩“缠腰龙”
2020-06-19丁邦友
帶状疱疹一年四季均可发,但在季节变换时,如冬春、夏秋之交,人体免疫力易下降,发病率会上升。
治疗应趁早
带状疱疹患者在出疹前会出现皮肤感觉异常或不同程度的疼痛,可伴有头痛、畏光、发热等表现。因此,即使没有疱疹,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烧灼感、针扎感,碰触或搔抓后疼痛明显时,患者应及时就诊。
带状疱疹若治疗不及时,容易留下后遗神经痛,持续的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引起情感、睡眠障碍。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年龄越大,留下后遗症的概率越高。
针灸可止痛,须防后遗神经痛
明代《外科心法》论述带状疱疹:“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其主要证型有肝心二经风火证、脾肺二经湿热证及肝火妄动证,治以泻热清肝、健脾除湿、疏肝理气。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具有一定优势,可减轻疼痛程度、缩短病程,并预防后遗神经痛。
针灸治疗采取毫针围刺、皮肤针叩刺、穴位埋针、耳针、电针、艾灸等手段,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还可配合拔罐、电磁波照射和中药治疗。
病情初起时,以清热利湿或泻火解毒为主,结合活血通络止痛。常用穴位包括阴陵泉、血海、三阴交、行间、期门、章门、侠溪、曲池、支沟、华佗夹脊穴及皮损局部穴位。部分患者的带状疱疹发于眼周,则另选阳白、鱼腰、丝竹空、太阳、颧髎、四白等眼周局部穴位。
早期围刺皮损局部穴位及进行刺络拔罐对于减轻疼痛和预防后遗神经痛尤为重要,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泻毒的功效。宜每日一次,每次留针20分钟,待水疱干涸后,改为一周3次,2周为一疗程,直至疹退痛消。由于部分患者的神经痛会“卷土重来”,故即使疼痛缓解,也仍不能“掉以轻心”,可继续维持每周2次的针灸治疗1~2个疗程。
若患者初诊时已存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加用足三里、悬钟、太溪、脾俞、肝俞等具有补益功效的穴位,或在上述穴位加用灸法,以扶正祛邪。围刺治疗时可加用连续波电针,以获得更好的止痛、镇静效果。每周治疗2~5次。一般治疗1周后,患者的疼痛可逐步减轻,2周后针刺镇痛明显起效。在皮损局部及疼痛处穴位埋针,可持续激发穴位活性,控制疼痛程度。
丁邦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上海针灸学会脑病分会常委,中国针灸新九针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陆瘦燕传统针灸流派传承人。擅长针灸治疗偏头痛、颈椎病、腰膝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