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必备技能:养育心理灵活性
2020-06-19吴婷
吴婷
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养育日记
孩子4岁左右的时候,特别不爱刷牙。刚开始时,几乎每次刷牙都是不愉快的经历。为此,每次孩子还没开始刷牙,我就开始有些“头疼”了。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虽然也為此有些“情绪”,有时甚至想发火,但还是知道应该运用心理科学知识,理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我客观地分析现状:刷牙大多安排在孩子临睡前、比较困的时候;在帮他刷的时候,因为无法直接知道他的感受,可能会不小心刷到牙龈,会让他感觉比较疼;孩子还意识不到刷牙的重要性;小孩子一旦不配合,就会磨蹭很久,事实上他也坐不住,一看到周围新奇的东西就走神……
我又分析自己的情况:对这件事,我有时会烦躁、生气;想到要给孩子刷牙会发怵,甚至有逃避行为;后来变得越来越着急,见孩子不配合刷牙时,甚至急得想打他一顿……
觉察到这些情况后,我提醒自己: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这些只是我的看法、想法和情绪,我需要与它们保持距离,不跟这些情绪纠缠,让它们自由地来来去去。我现在需要的是接纳:既要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也要接纳目前孩子的这种状态。
我进一步问自己:养育孩子的“初心”是什么?
答案是:我想做一个温和、宽容、机智的妈妈。
就此我开始思考:怎么做才能成为我心目中的好妈妈呢?当然,我肯定不能为这件事呵斥孩子,得想些应对措施。
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用玩游戏的方式来教孩子刷牙。我对孩子说:“咱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你喜欢托马斯小火车吧。牙刷就是火车,而牙齿就是轨道,你当‘胖总管,现在就开车好不好?”孩子觉得很有趣,想看看小火车怎么在轨道上开,就比较配合了。我就尽可能用最快的时间帮他把牙刷完。
养育心理灵活性高,孩子心理更健康
帮孩子刷牙,只不过是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件事,但却包含了很多养育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一则养育日记里,心理咨询师使用了“养育心理灵活性”的原理。
养育心理灵活性是指父母在养育儿童过程中,接纳自己对儿童的负性想法、情绪以及冲动,仍然保持有效的养育行为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在养育儿童的过程中,父母能有意识地将自身的情绪和想法与养育行为分开,使养育行为和决定不受自身情绪的控制;②父母能够在育儿过程中接纳自己负面的情绪和想法,不试图改变和回避它们;③即使面对各种阻力,也能坚持采用有效的养育行为,管理好自身的行为,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的养育心理灵活性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养育心理灵活性高的母亲,更容易保持有效的养育行为,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五个建议:提升养育心理灵活性
养育心理灵活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个人的情绪控制能力,保持养育行为的一贯性。
● 聚焦当下
在养育中遇到困扰时,不妨聚焦于当下。专注于此时此地,而不是迷失或纠缠于各种想法之中。要充分把握此时此刻,收集各种你认为对养育重要的信息,以帮助自己做出养育方面的决策。聚焦当下能帮助我们充分投入到正在做的事中,提升个人的效能感和满足感,有利于做出更好的养育决定。
● 保持距离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与头脑里出现的各种念头、想法保持距离。尤其是遇到养育“难题”时(比如孩子不听话、自己出现了发火的念头等),不妨暂时“退一步”,客观审视一下出现在头脑里的各种念头。比如,要灵活地分清哪些是主观想法,哪些是客观现实。不妨问问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是不是符合真实的育儿情况?有没有夸大和失真?
● 学会接纳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挫折难免,出现不满情绪、生气,甚至产生教训孩子的想法,都是正常的。不要努力去改变它,而是要学会接纳这些情绪和想法,顺其自然。同时,也要学会包容和接纳孩子的行为问题和消极情绪。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在养育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 澄清价值
价值给我们指明了生活的方向,指引我们不断前行。在养育过程中,澄清自己的价值取向也很重要,要不时提醒自己:到底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父母?自己希望教给孩子哪些东西?自己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养育行为?
● “为所当为”
在价值的引导下,采取有效的养育行动。一方面,要不失灵活性,根据育儿价值观及时调整育儿行为;另一方面,要一以贯之,如果养育方式是科学、合理的,就应长期坚持,并在养育中持续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