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结合下县域非遗节庆旅游协同发展
——以广西资源县河灯歌节为例
2020-06-19王优
王 优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非遗+旅游”的热潮。随后2018年提出国家旅游局、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意味着文旅结合已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资源县河灯歌节具有深厚的传统民俗内涵,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了解,河灯歌节与旅游正是处于一种共同扶持走向发展的情况。这正是响应了非遗节庆+旅游结合的实践目的,即人们在节庆中感受和重视当地文化,让节庆延续,另一方面结合旅游的方式促进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本文以资源县河灯歌节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近六年的节日举办情况,探讨其节庆旅游在成为非遗后应如何实现其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一、资源县“七月半”河灯歌节概况
资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越城岭山脉腹地,隶属于桂林市,距离桂林市区98千米。它古为楚地,秦属长沙郡,宋初始称西延属全州辖地,直至明洪武二年随全州划至广西改土归流。目前,资源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生活着十多个少数民族,如苗、瑶、壮、侗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22.14%。(1)广西桂林资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资源县概况》,www.ziyuan.gov.cn/zjzy/zygk/201907/t20190724-1364549.html,2019年7月24日。
县内蕴含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是广西首批旅游强县。其中自然资源有八角寨、资江景区、五排河漂流、丹霞温泉景区、天门山等,兼具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人文资源中最具民俗色彩的莫过于“七月半”的河灯歌节,已成为资源县一个闪耀的文化标志。
资源县“七月半”文化历史悠久,兼具资江(2)资江是广西资源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贯穿资源县南北全境。它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东北麓,流入湖南省境内,最后注入洞庭湖,属长江水系。两岸汉族与少数民族双重的历史文化蕴涵。
(一)汉族“七月半”河灯节的历史文化蕴涵
七月半,亦称中元节、鬼节、祭祖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从民俗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从宗教文化来说,正统宗教中存在着它的位置。如道教的地官节,它是在七月半给三官中的地官过生日。地官的主要职责是赦罪,道观开法会祈福吉祥是为了给死者的灵魂超度,更是为无主孤魂和死难者安息,民众祭祖、上坟和点河灯为亡者照亮水道。再如佛教的盂兰盆会,佛教徒在七月半要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长养慈爱之恩德。
资源县河灯历史悠久,其来源说法不一,笔者简要列出两种。一种是偏神话说法,源于舜帝南巡殁于夫夷之地(今五岭之地)。舜帝的两位妃子千里寻夫,于江上点灯盼夫归来。(3)来源:资源县灯谷景区长廊的宣传栏内容。
一种是从历史上说,放河灯起源于资源县城合浦街。在铁路和公路还未兴建之前,资江是沟通桂北与湖南的重要水道,两岸逐渐形成了大埠头、合浦街、梅溪口等商埠,其中合浦街是湘桂往来商客的聚散地。唐宋年间,由于佛教传播,合浦街传入“盂兰盆会”的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半举行盂兰盆会超度历代宗亲并放莲花河灯祭祀祈福。明清时期,资江水急滩多,运输繁忙,常常发生舟覆人亡的事故。清朝时湖南商人在此设商会,建湖南会馆。为了祭河神(4)陈玉香:《资源县河灯歌节的文化传承及价值研究》,《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125—128页。和悼念亡人,实力雄厚的商会组织捐资或民间筹资请各路明道高僧,举行三神公祭(5)金旭明、王蕊:《资源河灯歌节文化》,《大众文艺》2016年第22期,第24—25页。和水陆道场。人们通过放河灯,照耀水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和对活着人们的生活祝福。经过百多年的传承,变成了当地群众每年七月十四夜自发在资江边放河灯的习俗。(6)广西桂林资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大美世界天下资源》,www.ziyuan.gov.cn/zjzy/mswh/201908/t20190830_1463852.html,2019年8月30日。
(二)少数民族“七月半”歌节的历史文化蕴涵
资源县七月半歌节最初起源于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的烟竹坪。(7)周晶晶:《广西资源县河灯歌节旅游开发问题及对策》,《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年第11期,第115—116页。车田、两水、河口三个少数民族乡所在地俗称五排地区,是浔水发源地,历来也是苗、瑶等多民族杂居地。七月中旬是祭祖之际,也是田间丰收在望之际,村民处于相对清闲的时节。关于歌节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为纪念祖先和促进族胞往来。男女老少有时间聚在一起对唱山歌,纪念先人,加强族人之间的联系。五排四村八寨的各族民众得知烟竹有歌会,便都赶来凑热闹,久而久之成了烟竹歌节。另一种说法是劳作后的放松和祈福。在劳作之后丰收之前的这段时间,村民有较多的时间和兴致去放松状态和享受生活,因此烟竹坪的苗民根据自己的劳作方式跳起了“砍山舞”,用于表达对丰收的喜悦;跳舞的同时还唱起了山歌,倾诉自己的心情。此后,烟竹苗民发现在七月半这天跳了砍山舞、唱了山歌,来年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约定俗成,年久成会,烟竹坪歌节会就此成型。后来这个歌节不断地传播到相邻的苗寨,其影响力得以扩大。(8)周晶晶:《广西资源县河灯歌节旅游开发问题及对策》,《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年第11期,第115—116页。
(三)“七月半”双节整合
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在文化方面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何在外来文化和现实生活带来的冲击下,将文化传承和弘扬下去,将经济发展起来?这成为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1995年资源县政府决定将资江两岸的少数民族歌节和汉族传统的河灯节整合在一起,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前后三天在资源县城举行,根据地方特色文化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演化成如今一年一度的“资源县传统民俗七月半河灯歌节”。
在整合发展之后,它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收获。如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题之一,2008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9)广西桂林资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资源县第二十四届民族传统河灯歌节侧记》,www.ziyuan.gov.cn/zjzy/mswh/201907/t20190724_1364588.html,2019年7月24日。
二、河灯歌节+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资源县与湖南邵阳市新宁县交界,新宁县崀山景区(10)崀山景区是一个复合型景区,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崀山镇及周围,与广西资源县八角寨景区连为一体(一边属新宁县,一边属资源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之一的景点八角寨横跨两县,由两县分开经营管理。2012年资源县将河灯歌节与丹霞旅游文化节合作举办,实行双向的宣传推广,以旅游带动县域经济,以旅游传播节庆文化,以民俗赋予旅游深度,以文化加深旅游体验。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倡导各地节俭办节,政府的参与引导角色逐渐弱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山歌,也为了让河灯歌节延续下去,2014年县城民间自发组织成立“资源县河灯民俗文化协会”,承担起传承和挖掘传统的河灯歌节民俗文化的重要工作。(11)桂林生活网:《(文化桂林)资源河灯节:资江上漂过千百年的美好祈愿》,news.guilinlife.com/n/2019-09/17/445636.shtml,2019年9月17日。它致力于河灯文化和山歌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河灯歌节为广大游客提供极具地方特色的“歌·灯”文化服务,不断提高“两节”民俗文化品位,提升资源旅游文化内涵。
笔者暂从收集到的相关资讯以及实地观察(12)田野调查时间分别是2016年和2019年的河灯歌节举办时间前后。,将从河灯歌节被成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2014年至2019年节日活动安排情况,分析非遗节庆+县域旅游结合现存的一些问题。
(一)2014—2019年河灯歌节举办安排
我们以表格形式罗列比较2014—2019年河灯歌节旅游活动安排(如表1至表6)。
表1 2014年河灯歌节旅游活动安排
表2 2015年河灯歌节旅游活动安排
续 表
简言之,2015年河灯歌节旅游活动项目开始出现商业交流因素,歌唱比赛重叠,景区优惠活动的目标群体更大。总体上节日活动项目安排得更丰富。
表3 2016年河灯歌节旅游活动安排
续 表
总的来说,2016年河灯歌节、地方文化和旅游活动三者结合得更加密切,活动项目内容丰富而不重叠,当地传统文化表现更为外显,而且具有全民参与性。
表4 2017年河灯歌节旅游活动安排
据表3、表4可知,河灯歌节活动安排从2016年的多种活动项目整合为山歌表演,从民众参与转为休闲观光的状态。随着前几年时间的优惠活动和重大赛事打响了名声,2017年没有大力且明确推广旅游活动。
表5 2018年河灯歌节旅游活动安排
由表5可知,河灯歌节活动安排从2017年浓缩的活动安排恢复了一些活动项目,同时结合趣味性和时代性增加了双人绑腿长廊健步走比赛,文艺演出性质转变为商业表演。因此可以推断出河灯歌节在2017年调整中已进入发展的瓶颈期。
表6 2019年河灯歌节旅游活动安排
由表6可知,2019年河灯歌节旅游活动内容和方向正进行大幅度调整,如删除了部分节目,将河灯漂放次数从1次增加到“1+3”次(一次正式和三次预热)。它还有对市场和文化的新探索,如第一盏河灯漂放权的竞卖;也有侧重在非遗文化+旅游方面进行大的更新,如资江灯谷文化空间作为景区挂牌,狮子山夜间灯光秀增强游客的观赏性和休闲性。
在近六年资源县河灯歌节旅游活动中,节庆活动内容的一次次调整、社会各方力量的协助、高速公路的开通、传统文化展现方式的拓宽,可以看出资源县河灯歌节已经成为县域民俗文化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但不得不引起注意的是,它已经进入了改革的瓶颈期。
(二)河灯歌节旅游现存在的问题
据近六年的活动安排可推断目前资源县河灯歌节对其旅游类型的定位是休闲观光型。从六个表格可知,2016年是全民参与性最高的一次,也是河灯歌节与旅游合作最紧密的一年。从2017年开始进入河灯歌节旅游的大幅度调整期。在经过一次次活动调整后,活动安排越来越简单,到2019年承载民俗文化内涵的安排只剩下祈福仪式、万盏河灯和规模小且时间短的山歌表演,传统的斗画眉比赛、民俗风情展、群众文艺汇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景演出、文化长廊群众山歌自由唱等等已经不见踪影,这些项目是能体现地方生活文化和非遗面貌,也是最能使全民参与的活动。
笔者观察到在2016年的河灯歌节,长约几千米的文化长廊上坐着县域下辖的各个乡镇组成的民间艺术队伍,成员大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们,惬意地拨弄着乐器和演奏当地的曲子。一路走过去,人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听过的没听过的地方曲调。而在2019年的实地观察中没有这个活动安排。
通过与民众交谈了解到的一个情况是民间艺术的传承出现空缺,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学或是能坚持传承下去的,所以一些传统的地方文化形式如彩调、传统乐器等在面临失传的境况。2019年活动安排易使得外来游客的体验感仅限于漂放河灯环节,对特色文化的认知受到了限制。
2.文旅结合产业链供给不均,缺少特色品质
旅游的实现是由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六要素紧密协调而成的,游是核心,其他要素是围绕于此的重要方面。经调查和走访了解到资源县城文旅结合产业链不完整。
从饮食方面说,人流量多的街道大都出现的是“桂林××小吃”“柳州××粉”,难以找到“资源本地××小吃或美食”的招牌。另外一些地方的微信公众号对河灯歌节进行宣传的时候有提及几样当地小吃或是特产,但是没有推荐店家或地址。这可能是微信宣传的问题,更大可能是暂未形成当地饮食品牌或特产品牌。
从住宿方面,在“美团”App的“住宿”栏目上可了解到当地高档型酒店有3家,县城福源商场附近两家均为近两年装修营业,丹霞温泉景区有一家是2009年装修营业;舒适型酒店有3家,均在县城内福源商场附近;其他为经济性家庭宾馆,分布街道较广,内部设施较陈旧,隔音效果较差。简言之,当地住宿是一块发展较晚、暂无特色的环节。
从交通方面,2017年11月资源开通高速公路缩短了行车时间。县城内小交通的话暂无公交车,大都是摩托车出租或是三轮车拼车出租。县域旅游各大景区较为分散,这给自由行且不是自驾游的游客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今天早上,我们三(2)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盆盆美丽的菊花。大家把菊花放在了我们班门前的走廊上,走廊顿时成了花的海洋,远远望去,好看极了!
从购物方面,资源县河灯歌节举办点是在资江灯谷景区,旁边建有一个民俗文化街。经2016年和2019年的实地调查,民俗文化街中固定商铺能代表当地民俗文化的店家甚少,商业休闲氛围较重,文化味道淡薄。河灯歌节举办期间的移动摊位在2016年有少量当地特产和河灯兜售,2019年已沦陷为小孩子的开心地,多销售气球、头饰、玩具、气枪游戏等。
3.与生态承载力的矛盾,值得考虑
节庆旅游带来的景象普遍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过分集中很容易降低人们的参与感知,激起民众焦躁的情绪,产生大量垃圾,影响其心理环境和地面环境。简言之,这易加重民众参与过程与参与后的心理负担。
2019年河灯歌节的河灯漂放从以前的一次更改为三次预热投放和一次正式万盏河灯投放,这对资江水质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三晚河灯预热需要更多的人工和精力。因为漂放的河灯经过一定水路在固定点由打捞者、排工全部打捞起来堆放在江边沙滩燃烧给逝去的亡者。河灯是用竹条和彩纸制作而成,但河灯底座是由可漂浮起来的泡沫或是塑料制成,频繁燃烧对空气会产生一定污染。
三、对河灯歌节+旅游协调发展的建议
文旅结合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是人们丰富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要途径。协调好非遗文化与县域旅游的关系,关注显性问题和潜在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推动资源河灯歌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传承为重,加强保护并合理调整
加深河灯歌节的相关民间文化资源保护程度。河灯歌节的延续涉及对河灯、山歌以及节日的保护与传承,这需要树立民众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责任感,调动当地民众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传承者及民众对河灯歌节文化内涵的继承。
加强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将相关民俗事项建立档案,做到有记录有管理,使其传承不出现空缺,提升传承者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另外,设立一些非遗扶持基金或是研学教育基地,鼓励传承人去进行传习活动、参加非遗交流会,为非遗文化资源的创作提供一定的支持。
平衡好河灯歌节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合理调整活动安排。一年一届河灯歌节的活动安排应紧密围绕其民俗文化中心展开,在旅游市场中找准定位。节日应以体验参与为主,休闲观光为辅,满足当地居民的情感需求和外来游客的猎奇心理。活动安排应慎重调整,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从而实现情感共鸣。
(二)树立文旅意识,着手产业链配套设施
这部分特别需要民众的自主选择和当地政府的重视。前者表现在民众自愿、自由、自主地选择生活方式;后者则是用优待政策、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方式去促进文旅产业链结构的完整。
在饮食方面,应重视对当地小吃或美食的呈现,并搭建当地的特产品牌。在资源县智慧旅游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对美食的介绍较少,果蔬种类比重较大,而且没有进行分类。在微信公众号的美食区应尽可能呈现出的美食是“他没有我有,他有我更好”的模样,如非遗类的省级非遗——五排油茶和区级非遗——厥粑制作工艺;特色菜类的资江鱼、竹筒饭等等;果蔬类的竹笋、红提、车田辣椒、红阳猕猴桃和穇子粑等,并附上详情介绍和图片。
其次,住宿方面可尝试进行分批民宿改造。目前资源县有很多经济型家庭宾馆,房间内设施陈旧,使用的大都是老旧电器。经走访,家庭宾馆的数量在资源县城住宿业的占比很大,这说明资源县的住宿定位以经济为主。民宿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方式服务的个性化住宿场所。它的建设成本不高昂,突出个性文化,符合资源县住宿业的定位和家庭宾馆改造的可行性,如苗瑶等少数民族主题的民宿、灯文化的民宿等等。
再者,交通方面,县城内的街道旁设立符合县城文化的指路牌,在河灯歌节期间开通临时或小型的城内观光车,收费可参考公交车或是地铁费用,保障交通安全和路线清晰。另外,开设各个景点的旅游专线车,将自由参与节庆旅游的民众送至景区门口,提供便利服务。
最后,在购物方面,应利用好已建设好的桂北民俗风情街区,进行民俗生活文化的展现及文创品的销售。笔者在2019年观察到河灯歌节期间整条街只有一个销售河灯的店铺,店铺面积较小,部分河灯摆在展示架上,大部分河灯杂乱地堆放在地上。建议可以开设以河灯文化为核心的店铺,河灯陈设在展示架上,墙壁上有河灯歌节的历史来源、种类介绍等相关信息以供民众了解。另外,政府也可以鼓励村民或是农庄在移动摊位销售农副产品、手工艺品,这也是当地生活的一种呈现。
(三)关注生态环境,建立空间承载力制度
在万盏河灯漂放的晚上,资江灯谷景区的文化长廊和资江河畔人群密度较高,可谓是人潮拥挤、寸步前行。分散人流量,可设计几条最佳观景路线,在新媒体宣传推广和旅游指示牌上友情提供,以资参考。另外,除了微信公众号开通现场直播,还可以在县、市的电视频道和微博上进行现场直播。
减少河灯漂放预热环节的次数,寻找河灯底座可替换的环保型材料。预热环节是2019年新调整的安排,预热环节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少人流量的作用,可是从仪式来说,3+1次的河灯漂放会使正式的万盏河灯漂放失去一定的仪式感,而且从生态环境来说有害而无利。
四、结 语
旅游作为朝阳产业,是一个强有力的“绿色GDP”助推器,因为旅游不只是一个方面,而是多个行业链环环相扣,共同发展。文化和旅游各有自身发展规律,两者的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融合,产生复合的化学反应。(13)《学术前沿》编者:《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1期,第4—5页。非遗+旅游是一种响应时代和人文诉求的形式。在实践摸索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能忽视主体。当地县民、村民的主观需求和参与意愿需要被重视,因为当地人是真正的参与者和传承者,这关系到河灯歌节的自然传承趋势。还有游客,他们选择离开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是为了感受与原先地方不一样的氛围,看到与原先地方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与原先地方不一样的文化,追求一种短期“他者”的生活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品牌的魅力,但更重要的是对旅游品牌和真实体验的统一,如一谈到壮族节庆,人们就能联想到三月三和刘三姐还有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歌舞。河灯歌节旅游应整合好民俗文化资源,优化文旅产业链,绿色发展,平衡好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做到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