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康复联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干预颈椎病康复的效果观察
2020-06-19李清云张振荣
李清云 张振荣
(1 阳信县中医医院康复理疗科,山东 阳信 251800;2 阳信县中医医院消毒供应室,山东 阳信 251800 ;)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颈椎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了逐年升高的趋势,已经开始不断的替代因体力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上升为骨科临床以及康复理疗临床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不过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颈椎病在疾病发生发展期间具有着反复发作、治疗困难的特点,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不良的情绪以及严重的心理反应,而随着病程的延长,这些不良的情绪以及严重的心理反应则会开始演变成为各种形式的心理问题,对疾病的康复治疗以及日后的工作生活均存在着较大的影响[2]。因此,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仅采用理疗康复治疗的效果一般,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变化趋势。现我院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开始在常规理疗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心理治疗干预,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7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43~67岁,平均(56.23±3.30)岁,病程4~8年,平均病程(6.12±1.20)年,职业分布:干部12例,工人11例,农村8例,学生8例,疾病类型:颈椎病神经根型13例,椎动脉型8例,脊髓型7例,交感神经型11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1~68岁,平均(57.12±3.36)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6.30±1.27)年,职业分布:干部10例,工人9例,农村9例,学生11例,疾病类型:颈椎病神经根型12例,椎动脉型10例,脊髓型8例,交感神经型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在我院行X线以及CT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主动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配合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类疾病、理解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躯体性疾病者;合并骨科肿瘤性疾病者;处于哺乳期及月经期者。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伸展及健康运动的时间及耐力锻炼的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伸展及健康运动的时间及耐力锻炼的时间对比(±s)
表3 两组颈椎功能评定量表及NPAD评分(±s,分)
表3 两组颈椎功能评定量表及NPAD评分(±s,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理疗康复,包括了制动、颈椎牵引、推拿治疗、物理治疗、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同时需要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3-4]。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心理治疗,方法为: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及认知疗法等干预措施,连续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
1.2.2.1 入院第1周:在患者入院第1周时,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特点,采取小组讲座的方法,给予为期每日20 min的健康教育,在正式进行健康之前,为患者发放与颈椎病治疗、康复护理相关的资料及图表等,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从患者最想了解的认知部门入手,并能够采用灵活多样的指导方法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及兴趣[5]。另外在院内定期开展与疾病治疗及护理有关的讲座,使得患者了解到不同负性情绪对治疗结局及生存质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也可结合患者的喜好为其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配置内容丰富的读物等。
1.2.2.2 入院第2周: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调动其积极的情绪,抑制消极的情绪,面对患者所提疑问给予耐心解答,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比如可通过多参与绘画、书法、太极拳、养花等活动,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转移对疾病的关注的同时,有利于对情绪的调整。面对患者存在的疼痛感给予妥善的处理,同时向患者耐心讲解疼痛的原因以及止痛的有效方法等。
1.2.2.3 入院第3周: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心理应对以及心理防御等机制的调整,面对患者在本周内可能出现的一些药物方面的不良反应,给予有效的处理,必要时寻求主治医师的帮助[6]。另外,面对部分出现严重疾病的患者给予如下应对措施:第一点为帮助其建立起合理的行动及目标,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树立良好的心态;第二点为充分调动家庭以及社会的力量给予支持,指派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给予现身说法,并进行经验交流;第三点为进一步的对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给予纠正及调整,以激发起潜能,更好的克服存在的心理障碍等。
1.2.2.4 入院第4周:护理人员面对部分严重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给予个别的心理咨询,通过利用认知、行为以及分析等综合方法,使得患者正确的对待治疗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7]。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伸展及健康运动的时间、耐力锻炼的时间、颈椎功能评定量表评分、NPAD评分、SCL-90评分、EPQ评分。
1.3.1 疗效评价标准[8]:将患者颈部、肩部、背部疼痛等症状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评为显效;将患者颈部、肩部、背部疼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肢体功能好转评为有效;将患者颈部、肩部、背部疼痛等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肢体功能仍然较差评为无效;以显效及有效之和作为总有效。
1.3.2 颈椎功能评定量表[9]:该量表中包括了临床症状(满分为10分)、临床检查(满分为7分)、日常生活动作(满分为4分)、自我满意程度(满分为2分)共4个维度,该量表评分在0~23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颈椎功能越好。
1.3.3 NPAD量表[10]:该量表中含疼痛强度、头痛、头晕、注意力、携带、阅读、工作、驾驶、睡眠和休闲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在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颈部疼痛及残疾越严重。
1.3.4 SCL-90量表[11]:该量表中包括了躯体化、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及附加因子共10个因子,每个因子均采用5级评分法,满分为5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症状越重。
1.3.5 EPQ量表[12]:该量表调查的因子包括了精神质、内外向、情绪性及掩饰性,共88个条目,每个因子得分越低说明心理改善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较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伸展及健康运动的时间及耐力锻炼的时间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伸展及健康运动的时间及耐力锻炼的时间较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颈椎功能评定量表及NPAD评分:两组干预前相比颈椎功能评定量表及NPA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颈椎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升高、NPAD评分降低,观察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上述评分改善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4 两组SCL-90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SCL-90评分对比(±s,分)
表5 两组EPQ评分对比(±s,分)
表5 两组EPQ评分对比(±s,分)
2.4 两组SCL-90评分对比:两组干预前相比SCL-90总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SCL-90总分降低,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SCL-90总分降低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EPQ评分对比:两组干预前相比精神质、内外向、情绪性及掩饰性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精神质、内外向、情绪性及掩饰性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上述评分降低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 论
颈椎病主要是指因颈椎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颈椎综合征,以不同程度的颈椎椎间盘增厚、突出以及颈椎劳损为主要疾病特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3]。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颈椎病的发病率也表现出了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对于颈椎病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至关重要[14]。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所使用的常规理疗康复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了制动、颈椎牵引、推拿治疗、物理治疗、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同时需要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尽管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升高的需求。
与此同时,有研究报道指出,当患者躯体受到疾病因素所影响时,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或者是造成患者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负性改变[15]。因此,本次研究认为在常规理疗康复的基础上配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还能够对人格特征给予积极的改变,也显著的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颈椎病患者在发病期间所存在的性格改变,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因此,我院认为联合理疗康复联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干预颈椎病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的各项因颈椎病引起的躯体以及心理方面的症状,在减轻患者精神痛苦的同时,从侧面也减少了患者的心里痛苦,提高了其对于疾病的正确认知,与此同时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结合本次结果显示,理疗康复联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干预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单独实施理疗康复的患者,延长了伸展及健康运动的时间、耐力锻炼的时间,同时更加显著的改善了颈椎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颈部疼痛和残疾量表评分、症状自评量评分、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分析证实可见二者的联合应用不仅能够加快疾病的康复,躯体功能康复的效果较好,同时还能够更好的改善与颈椎病相关的诸多颈椎不良症状,也缓解了心理障碍及不良情绪状态等,应用价值突出。
综上所述,理疗康复联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干预颈椎病的康复效果较好,还能够帮助改善缓解相关临床症状,缓解其不良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