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救治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2020-06-19
(大连市第六人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是指患者病程的某一时期发生一定程度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并发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多发生于肝硬化的中晚期阶段。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也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目前多主张给予及时控制和治疗。分析指出此前普遍应用的西医疗法存在弊端,治疗效率参差不齐,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施治则能获取更理想的疗效。我院针对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进行治疗方法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工作期间,选取56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28例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65.2±1.7)岁。肝硬化病程8~37个月,平均病程(19.2±1.8)个月。肝性脑病1期患者8例,2期患者11例,3期以上患者9例。对照组28例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5.5±1.4)岁。肝硬化病程7~35个月,平均病程(19.3±1.6)个月。肝性脑病1期患者9例,2期患者11例,3期以上患者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前瞻性研究:患者及家属全程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①所有患者确诊为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且符合中医“毒热动风型”疾病证型标准。②排除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包括肝部肿瘤、代谢系统疾病、认知障碍等。排除中途退出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应用药物进行保肝,并控制血氨水平和颅内压,做好感染预防。每天给予患者甘利欣(国药准字H10 940190;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次,用药剂量为100 g,溶入200 mL、浓度10%的葡萄糖溶液中,行静脉滴注。每天给予患者门冬氨酸钾(国药准字H20 163416;内蒙古白医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次,用药剂量为1.7~3.4 g,溶入浓度10%的葡萄糖溶液中,要求药、液比为0.6∶100,行静脉滴注。每天给予患者谷氨酸(国药准字H12 020544;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8 g,分3次服用,用药方式为口服。应用活血药物降低颅内压。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疗法施治,西医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中医治疗方面,额外应用安宫牛黄丸,每天一丸。将其投入60~90 mL食醋中,应用无菌设备将药物轻轻捣碎、摇匀。要求患者抬高臀部5°~10°,进行药物灌肠。两组治疗均进行7 d。
1.4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肝功能,其中肝功能以血氨和丙氨酸转氨酶的变化进行评定。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患者肝性脑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神志恢复或接近发病前水平,语言无障碍,扑翼样震颤检查呈现阴性,临床疾病分级下降达到或超过2级,评定为显效;患者肝性脑病临床症状好转,神志、语言能力有所恢复,临床疾病分级下降1级,评定为有效;患者肝性脑病临床症状、神志、语言能力、临床疾病分级等无改善,评定为无效,由显效和有效构成总有效率。血氨和丙氨酸转氨酶均于治疗前后进行一次测定,统计单组患者平均值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所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方面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
2.2 患者肝功能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优于对照组 (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s)
3 讨 论
3.1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也称肝性昏迷,多发于重症肝硬化患者群体中,其直接发病原因为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核心的意识、行为、语言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患者可出现昏迷症状[1]。在此前学者的研究中,肝性脑病的原发病包括重症病毒性肝炎、重症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肝硬化等,因肝硬化致病患者占比最大,在65%~75%[2]。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肝腹水、饮食结构变化(蛋白质食物增加),或遭受感染、创伤和药物刺激,都可能引发肝性脑病。如药物作用下,神经毒质的产生量会升高,持续破坏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发病。一些疾病则会提升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加重中枢神经被破坏的程度,严重肝硬化患者的脑干网状系统及黑质-纹状体系统的神经元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增加了肝性脑病发生率[3]。另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化特征,这一差异主要受到原发疾病类型、疾病进展、患者个体免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也与疾病发病的缓、急程度相关[4]。就肝硬化肝性脑病而言,大部分患者急性发病的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的神经中枢系统障碍,如突然昏迷、语言障碍、运动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等。慢性发病的患者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少许神经功能的损伤往往无法引起足够重视,甚至与阿尔茨海默症、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混淆,发展至中晚期,患者临床表现明显加重,出现各类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症状,甚至出现性格上的改变[5]。
3.2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治疗:目前针对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治疗,依然以西医成药为主,强调保肝、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降低颅内压和血氨。常用药物如甘利欣、门冬氨酸钾、谷氨酸以及活血药物等[6]。甘利欣是常见保肝药物之一,其直接作用为控制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此前多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病,能够应对肝脏炎症,使肝功能渐渐恢复,强调针对原发性因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7]。门冬氨酸钾的基本作用为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以部分替代肝脏的代谢功能。该药物与体内多种细胞均具有理想的亲和性,且进入肝脏、肾脏后,浓度得到保持、药效较长。谷氨酸与血氨的亲和性较高,可形成谷酰胺,降低机体代谢过程中,氨类对肝脏的破坏作用,可辅助进行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治疗[8]。活血药物主要用于降低颅内压。上述药物在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时,效果受到患者合并症、机体健康水平等多个因素影响,有效率一般在60%~80%,我院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此类似,总有效率为78.57%,患者肝脏功能有所改善。
中西医结合疗法强调针对疾病带给患者身体的变化施治。本次研究中,纳入的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其中医证型均为“毒热动风型”,即存在内热的情况下,受毒素影响,引起生风而致病[9]。安宫牛黄可针对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等进行治疗,其主要成分包括牛黄(目前多为人工牛黄)、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冰片等,可针对各类热、毒症发挥清热解毒功效。牛黄(含人工牛黄)可疔毒清心;水牛角浓缩粉(替代天然犀角)清热、凉血、解毒;雄黄解毒;黄连清热燥湿,也能泻火解毒。诸药调和能够有效针对患者体内毒素引发的病症发挥疗效[10]。我院额外以食醋进行药物处理,发挥食醋促进消化、优化胃肠功能的作用,使安宫牛黄丸灌肠治疗在清热解毒的同时,也能加快患者的代谢,控制毒素的吸收以改善肝功能,加快毒素通过消化系统排泄的速度,从而综合提升治疗有效率。此前学者研究表明,借助中西医结合疗法救治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有效率可达到85%以上。我院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86%,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也更理想。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疗法救治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有效率较高,患者肝功能改善明显,可予以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