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教学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06-19杨万慧拉比汉斯麻胡鲁吴秋香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急诊科满意率教学方式

杨万慧 拉比汉·斯麻胡鲁 吴秋香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护理部 新疆 伊宁 835000)

在临床治疗中,急诊科在医院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在治疗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急诊科就诊的病种最多,并且也是重症患者最集中的科室,医护人员从事最为紧急的抢救任务,急诊科对医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理念的更新发展,综合型医学人才在急诊科临床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有效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急诊科针对入院的实习护士进行相关的质量培训,提高护士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2]。其中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急诊科护士的需求,在医学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医院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基于此,我院针对选取的护士采用微课教学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下是我院具体的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实习护士200 名,选取时间为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 例,对照组年龄20 ~25 岁,平均(22.2±0.3)岁;观察组年龄20~26 岁,平均(23.1±0.2)岁。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05,表明本研究资料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带教老师根据规定培训大纲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每周一次理论课程,然后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进行带教实践技能课程,带教将每周的学习内容提前发放给培训护士,然后在理论课堂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解答护士的问题,理论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技能操作以掌握实践操作为主要目标。

观察组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将观察组学生按照10 人一小组分为10 各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名组长,带教老师将急诊科的培训内容制作成短小的微课,并且组建微课学习群,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后开展培训学习。首先,带教老师将学习的内容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急诊科护士根据自己的时间提前安排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以完成任务单为主,并完成基础的测试题,然后在理论教学课堂,教师针对护士的疑问进行解答问题,上课形式以小组讨论为主。实践操作围绕理论知识教学进行,带教老师将每周学习的理论知识安排实践操作,对每个操作内容以微课形式进行讲解,护士可以进行反复学习,并且护士针对实践操作期间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将问题发布到微信群中,由学习的护士进行相互解答,最后带教老师总结问题,在一周结束后做一次周总结,护士在带教老师的总结讨论期间解决问题。

1.3 观察指标

在教学结束后,需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考核评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急诊科护士的教学效果越好。

对学习的护士发放急诊科自制的教学满意度评价表,总分为100 分,评分85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4 分为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使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教学满意率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理论、技能考核评分采取(±s)表示,行t 检验。P <0.05 表示统计结果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技能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比较(±s,分)

表1 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理论知识评分 技能操作评分观察组 100 89.52±4.16 88.25±2.38对照组 100 77.43±4.25 75.36±3.36 t-20.329 31.305 P-0.000 0.000

2.2 教学方式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士对微课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97.00%,对照组护士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为88.00%,观察组护士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教学方式满意率比较[n(%)]

3.讨论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医院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主要科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而对急诊科的医务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3]。而对于医院招聘的护士人员而言,因其没有充足的工作经验,在实际实习期间,无法独立完成护理工作,而护士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不仅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同时也将造成较大的医疗事故,因此需要急诊科科室针对实习护士进行教学培训,提高急诊科护士人员的实践操作技能[4]。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我院针实习护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组护士的相关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士(P <0.05),说明微课教学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临床操作技能,提高急诊科的医疗质量。因微课教学方式调动了护士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护士人员自助学习,通过提前预习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在带教老师解答的同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微课教学的内容比较短小,每次学习时间比较短,护士人员可以随时学习,并且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微课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实现一对多的教学形式,提高了急诊科临床教学效率。因微课教学模式将护士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成为一个整体,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探讨,增加小组学习的凝聚力,同时也能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对护士人员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5]。同时微课教学模式提高了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护士在以后工作中持续保持学习的习惯,对提高护士人员的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微课教学避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护士人员对临床教学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人员的知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同时也能提高护士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值得运用。

猜你喜欢

急诊科满意率教学方式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