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0 例临床分析
2020-06-19张宏
张宏
(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 山西 大同 037005)
腰椎间盘突出后,破坏了原来脊柱及椎间力的平衡,机体为了建立和维持新的平衡,腰脊呈现出一系列生物力学代偿。按常理,突出越小,机体越容易很快地代偿适应,突出越大,越难以完成代偿适应。但实际上,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不成正比的,并且随着近年来核磁共振等检查设备在“体检中心”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的巨大型突出“患者”被发现。
笔者于2017 年7 月—2019 年7 月接诊了30 例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并不“过度”的“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非手术治疗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 例,男13 例,女17 例,年龄22 ~55 岁,平均43.5 岁,病程一个月至2 年,平均3.5 个月,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骶憋痛伴一侧髋部困痛、下肢麻木、足部发凉感,或伴一侧下肢麻木疼痛。其中,双下肢交替疼痛麻木者6 例,拇趾背伸或跖屈肌力Ⅳ级或以上者30 例,3 例出现轻度足下垂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腰椎MRI 检查,突出椎间盘向后超过椎管矢状径1/2 或以上,所有巨大型突出患者均伴有相邻阶段的膨出或轻度突出。巨大型突出节段,L3-4 有2 例,L4-5 有21 例,L5-S1 有6 例,L4-5 及L5-S1 同时巨大型突出1 例。
1.2 纳入标准
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1]。②MRI 扫描检查可见突出的髓核组织超过椎管矢状径1/2,硬膜囊受压变形。
1.3 排除标准
①伴有马尾综合征者。②一例或双侧下肢肌力Ⅳ级以下。③骨密度属于重度骨质疏松,新发生的椎体压缩性骨折。④腰椎结核或影响治疗的其他严重疾患。⑤不能配合完成疗程或资料不完善者。
2.治疗方法
2.1 对于不能坚持标准坐位10 分钟以上者,先行“理筋推拿”“穴位膏药贴敷”“中药辨证施治”,隔日治疗一次。平素在家卧床制动休养,建议硬板床上垫8cm 厚度的高密度重体海绵垫,给予腰脊骨盆“零压力、全承扶”,下床时佩戴医用腰围护腰。
2.1.1 理筋推拿 患者取患侧在上之侧卧位,术者对患侧骶髂关节至坐骨结节周围痉挛紧张的软组织,进行分筋理筋推拿,力度由轻渐重,再由重到适中,直至患者“压痛感”明显减弱或消失,时间大约20 ~30 分钟。
2.1.2 穴位膏药贴敷 医院常用的“虎骨膏”或其他“止痛膏药”剪成所需大小即可应用。可取患侧“全息足穴”之腰穴及患侧胫骨后内侧中点阿是穴。
2.1.3 中药辨证施治 一般分为表、里症用药,按中医应属“筋痹”“痉症”范畴。①中医治则,有表症者,当先解表,突出症伴汗出怕风、脉浮紧等,属表症或兼表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与越婢汤加减。②无表症的,直接用“芍药甘草汤”送服“血府逐瘀胶囊”和“金匮肾气丸”。对于情绪特别紧张的,用“甘麦大枣加芍药汤”送服“血府逐瘀胶囊” 和“金匮肾气丸”。
2.2 对于能坚持标准坐位10 分钟以上者,先行冯天有教授创立的新医正骨疗法,再做上述处置。
新医正骨疗法,又称“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分推法和扳法两种,笔者先用推法,然后根据需要用扳法做为补充,每周1 ~3 次。具体做法,以患者第4 腰椎右偏逆时针旋转位移为例简述推法。患者端坐在方凳上(无靠背),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医生正坐患者之后,以右手拇指定位于患者第4腰椎棘突右下角,左手自患者左腋下伸向前,手掌心部握住患者右肩,嘱患者臀部正坐不准移动,然后医者搭肩之手引导患者轻轻左转,同时慢慢低头,保持扭力中心在患椎拇指下,当感觉拇指下椎体轻微错动感后,立即停止躯干旋转动作,并用搭肩之手把患者缓慢送回。扳法:医者左手换成右手,右手换成左手,引导患者轻轻右转,动作要领同推法[2]。
2.3 腰部核心肌群功能锻炼指导所谓核心肌群,指的是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负责保护脊柱稳定的重要肌肉群。
2.3.1 简单的运动方法 拱桥式运动(如图1),
图1 拱桥式运动
小燕飞运动(如图2),
图2 小燕飞运动
交叉支撑运动(如图3)。
图3 交叉支撑运动
2.3.2 对于症状体征较重的患者,笔者反对过早进行功能锻练,否则会使损失的速度超过自愈的速度。为避免肿大的神经根受到过度刺激使病情加重,在患者能忍痛步行20 分钟以上后,允许并指导其功能锻练。
3.疗效评定
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JOA 评分,总分为29 分,分值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改善率75%~100%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0%~24%为差[3]。
4.结果
治疗后患者改善率为优12 例,良9 例,可7 例,差2 例,优良率为70%,总有效率为93.3%。
5.讨论
笔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之所以产生“症”,除了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尚有其它因素,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后,脊柱和骨盆以及相关肌群对突出阶段异常生物力学特征的代偿,是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是异常生物力学特征对神经根的刺激,以及继发的神经根无菌性炎症。
冯氏新医正骨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之所以产生“症”,是因为单(多)个椎体移位造成的[4]。腰椎间盘突出发生的同时,引发椎体位移,导致关节突、关节面错位,改变了关节突关节、椎间韧带及椎间盘的张力,也可使相应的椎间孔及椎管矢状径变小,破坏了脊椎间的内在平衡,引起外在平衡(肌肉支架)的相应改变。机体为了增大椎间孔和椎管的矢状径,减轻或消除神经、血管受压,就出现腰肌强硬、僵直、疼痛、活动受限及代偿性脊柱曲线,如果人体很快地代偿适应,则症状随之消失,如果失代偿,就会出现局部乃至整个脊柱关节紊乱的临床表现,并因“椎间异常扭力”造成神经根相应症状和体征。
判断单多个椎体位移的标准是手法触诊腰部的四大体征:①患椎棘突位置向左或向右偏斜。②患椎上下椎间隙宽窄不等。③患椎棘突旁压痛,或伴有向下肢反射痛。④患处棘上韧带有条索样纵行剥离,触之钝厚,压痛明显。根据触诊的结果确定患椎以及手法复位的方向。手法复位后再次触诊根据体征的变化做为评估疗效的标准之一。
神经根应激性炎性水肿学说,为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依据。①本着中医有表症当先解表的原则,对疼痛较重兼有恶风出汗脉浮紧的患者,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合越婢汤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适用于兼有表症的各种下肢疼痛,现今广泛应用于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越婢汤,宣肺泄热,散水消肿,适用于兼有表症的躯体组织水肿。会方后,寒热并用,化瘀行水,可缓解机体的免疫应激状态,减轻神经根应激性水肿。②无表症者,用甘麦大枣合芍药汤送服血府逐瘀胶囊和金匮肾气丸。芍药甘草汤又名去杖汤,对下肢痉挛性疼痛有一定疗效。甘麦大枣汤,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紧张及肌紧张均有一定疗效。对于气滞血瘀导致的肢体疾患和神经系统疾患,血府逐瘀汤均有一定疗效。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诸药合用,对于机体的应激反应状态和神经根应激性炎性水肿,可进行良性干预。
软组织外科学创始人宣蛰人提出,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腿痛,大部分是由椎管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笔者通过对相关盆带肌群痉挛组织的推拿按摩、分筋理筋,对患者痛阈的提高和疼痛症状的暂时缓解,常可立竿见影。
既往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手法禁忌症,笔者认为,如果巨大型突出没有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是可以尝试以手法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案的。但是,行新医正骨手法时,一定要“准、稳、轻、巧”。如果因为椎周软组织痉挛、关节绞索等原因,首次手法时未调动椎体,切不可求功心切、反复试调,甚或加大力度,本着降低损伤的速度、加快自愈的速度的原则,亦不可鼓励患者过早的进行康复锻炼,而应该加强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