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冠脉搭桥术围术期IABP 应用的效果探讨
2020-06-19顾众慧孟珏
顾众慧 孟珏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 20006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辅助进行冠脉搭桥术的重要手段,通过减少心脏做工,维持患者血压稳定,提高主动脉内压力以促进冠脉血流的增加,从而改善患者心肌功能[1]。IABP 属于一种有创辅助治疗装置,若操作或护理不当,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研究发现,在冠脉搭桥术中,IABP 的开展配合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3]。为此,本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冠脉搭桥术围术期IABP 应用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5 月在我院就诊的冠脉搭桥手术并予IABP 辅助的80 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6 ~74 岁,平均年龄为(64.49±2.5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57 ~75 岁,平均年龄为(65.49±2.56)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 >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保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
观察组: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具体包括:①加强对球囊导管的护理,预防导管破裂移位的发生。取患者半卧位,控制在45°以内,插管侧下肢需保持平直状态以利于固定。同时减少下肢的活动以预防导管移位的发生,密切监测气囊导管的反博波形变化,出现导管堵塞或反博消失时,及时协助医生拔出导管。②加强对患者下肢的护理,预防下肢缺血的发生。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下肢皮肤、足背动脉搏动及温度的变化,并适当的抬高患者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患者下肢出现皮肤发白、搏动微弱、体温变低等现象。③加强对患者切口的护理,预防感染发生。IABP 的置入因切口较大且操作复杂易发生感染,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对器械用品进行彻底消毒,及时更换切口敷料,切口处若出现红、肿,应及时联系医生处理。④加强对IABP 的监测,预防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在气囊放气及充气过程中,都可促使血小板出现机械性的破坏,从而引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密切检测患者血象,指导患者抗凝剂的使用。在IABP 期间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若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应及时撤出IABP,促进血小板的快速恢复。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预防其负面情绪的出现。护理人员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实际状态,对存在心理负担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标准:得分<50分:患者无焦虑;50~59分:患者轻度焦虑;60~69分:患者中度焦虑;总分≥70 分:患者存在严重焦虑。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当P <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焦虑评分对比
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焦虑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焦虑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51.76±9.32 39.42±7.31*对照组 40 51.79±9.33 46.67±7.32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IABP 是临床治疗中较为成熟的辅助装置,在“反博”与心脏的共同作用下,能促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减轻心脏的后负荷[4]。预见性护理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手段,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5]。
通过实施预见护理措施后,本研究显示,给予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自身焦虑评分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提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焦虑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冠脉搭桥术围术期IABP 的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焦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