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6-19王祖俊姚尚莉程龙芬朱世玲姚红
王祖俊 姚尚莉 程龙芬 朱世玲 姚红
(六安世立医院妇科 安徽 六安 23740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 年1 月—2018 年6 月于本院诊疗的78 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P O P-Q Ⅲ 度,以中盆腔脱垂为主,同时伴有前、后盆腔脱垂)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 例。参照组:本组患者年龄45 ~72 岁,平均年龄(52.85±4.10)岁,病程1 ~10 年,平均病程(4.49±0.27)年;平均产次(1.96±0.44);研究组:本组患者年龄45 ~71 岁,平均年龄(52.39±4.53)岁,病程1 ~12 年,平均病程(4.50±0.34)年,平均产次(1.84±0.52)。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给予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应用聚丙烯网片并对其进行裁剪操作,直至“蜻蜓”状,采用定位导引穿刺法经闭孔路径使前路补片穿过前盆腔的耻骨宫颈韧带和盆筋膜腱弓,置于耻骨下支后面,一直延伸到坐骨棘水平的膀胱阴道间隙内,加固耻骨宫颈筋膜和盆筋膜腱弓,后路穿刺孔的切口位于肛门外缘3㎝向后3㎝处,经臀部切口穿入穿刺针,经肛提肌板使后路补片穿过后盆腔的骶棘韧带,补片两侧翼经后路皮肤切口引出。网片展开后予以固定[1]。
研究组均行腹腔镜下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取截石位,常规腔镜操作孔,分离并暴露骶前区域,取S1 椎体前无血管区作为缝合位点,沿右侧宫骶韧带内侧打开侧腹膜至阴道穹隆处;将聚丙烯网片剪裁成Y 型,将网片的短臂缝合在阴道残端的前、后壁或固定于宫颈周围(保留子宫或宫颈)。将网片另一端缝合固定于S1 椎体前方的骶骨前纵韧带上,将腹膜关闭,并给予包埋网片操作[2-3]。根据情况附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等。
1.3 评价指标
(1)对比组间生活质量评分;(2)对比组间盆底功能评分;(3)对比组间并发症发生几率。生活质量评分应用我院自制盆底功能障碍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盆底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数值越高代表盆底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版本:SPSS21.0 统计学软件包辅助分析,若P <0.05则证实数值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组间生活质量评分
由表得知,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 <0.05)。
表 对比组间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 对比组间生活质量评分(±s,分)
注:相比治疗前,^P <0.05;相比参照组,*P <0.05。
组别 n 时间 盆底生活质量 性生活质量研究组 39 治疗前 42.69±4.21 21.80±2.34治疗后 56.87±5.96^* 35.58±2.31^*参照组 39 治疗前 43.80±3.54 21.54±2.09治疗后 48.35±5.01^ 25.19±2.57^
2.2 对比组间盆底功能评分
研究组术前:盆腔(20.31±1.98)分,肠道(24.69±1.75)分,膀胱(19.52±1.87)分;参照组术前:盆腔(20.19±1.02)分,肠道(25.04±1.84)分,膀胱(19.34±2.00)分,P >0.05。
研究组术后:盆腔(6.27±1.42)分,肠道(7.11±1.95)分,膀胱(6.49±1.80)分;参照组术后:盆腔(12.34±2.07)分,肠道(11.49±2.20)分,膀胱(12.42±1.86)分,P <0.05。
2.3 对比组间并发症发生几率
研究组:会阴疼痛1 例,网片侵蚀0 例,脱垂复发2 例,总发生率为7.69%;参照组:会阴疼痛4 例,网片侵蚀2 例,脱垂复发3 例,总发生率为23.07%,P <0.05。
3.讨论
盆腔脏器脱垂是临床上较为高发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妊娠、分娩、衰老以及慢性咳嗽、持续负重或便秘等所致,在中老年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其临床症状有阴道块状物脱出、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排便异常、感染、外阴出血、尿失禁等[4-5]。本研究中应用腹腔镜下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具有良好的解剖恢复效果,可获得持续性的生活质量改善,受到临床应用的广泛好评,此方法有着以下优势:疗效佳、并发症发生几率低,对女性性生活的影响程度较低,在年轻患者中接受度较高[6]。
综上所述,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病症时,应用腹腔镜下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可提升患者盆底功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佳,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