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龙母壮族文化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建设探讨
2020-06-18符强丁莹瑜
符强 丁莹瑜
【摘 要】本文论述融入龙母壮族文化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建设,阐述融入龙母壮族文化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形式,分析课程建设具有的教育寓于环境之中、关注游戏性和实践性、三方协作共同开展教育等特点,提出课程建设中应重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养成、重视儿童情感的体悟、重视孩子学习自信与兴趣的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龙母壮族文化 幼儿园 游戏课程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153-02
南宁市武鸣区是壮族龙母文化发源地之一,该地区的龙母壮族文化历史悠远、独具特色,蕴含着诸多可以发掘的教育资源和文化素质。在武鸣区人民政府大力提倡保护壮族非物质文化的背景下,武鸣当地一些幼儿园尝试引入龙母壮族文化建设壮乡特色游戏课程,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南宁市武鸣区职业技术学校依托自身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本着服务当地农村幼儿园建设的目的,与武鸣当地多所幼儿园开展合作,以龙母壮族文化为主题,结合武鸣壮乡文化的具体实际,开展多元化、多领域的游戏课程建设,以构建独具壮美特色的幼儿园游戏课程资源库。本文拟以南宁市武鸣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讨如何将龙母壮族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课程建设中,以期在武鸣区范围内树立一个文化教育的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融入龙母壮族文化的游戏课程目标、内容与形式
融入龙母壮族文化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建设,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为理念基础的。由于壮族文化的仪式和传统是比较深厚和晦涩的,将其融入游戏课程建设中,必须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制订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灵活地开展游戏课程建设。
(一)融入龙母壮族文化的游戏课程目标与内容
龙母壮族文化包含着丰厚的文化教育精粹,但将其融入幼儿园游戏课程建设中,需要根据学龄前阶段儿童的特点确定相应的目标和内容。从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武鸣年鉴》中收录的龙母壮族文化活动来看,除《叶限》等童话童谣外,绝大部分龙母壮族文化活动是描写成年人生产劳动生活的,这些内容虽然为龙母壮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和经典内容,但要将其不加选择地融入幼儿园游戏课程中,是脱离学龄前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的,这些内容也不太适宜学龄前儿童学习。因此,在幼儿园游戏课程建设中,应在确定适宜的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
结合武鸣地区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武鸣地区幼儿园在融入龙母壮族文化的游戏课程建设中,主要有两方面目标:一是总体目标,即通过龙母壮族文化相关活动,指导儿童体验并了解优秀的龙母壮族文化传统和艺术魅力,提升儿童对龙母壮族文化艺术的审美能力,将壮民族艺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二是分层目标,包括“接纳—启发—连接—发掘”四个层级目标,即引导儿童自发参与到保护和传承壮族传统文化中(接纳);启发儿童对壮族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连接儿童和壮族传统文化的纽带(连接);在传承壮族传统文化中发掘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发掘)。
依照以上目标,南宁市武鸣区职业技术学校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与合作幼儿园教师及时地采集相关的信息材料,从中甄选出一些比较经典且极具代表意义的龙母壮族文化活动,并进行分析整合归类(具体见表1)。在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些优秀的龙母壮族文化活动既便于融入幼儿园游戏课程中,又能让儿童感受到龙母壮族文化的魅力,加强儿童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因而可以作为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内容元素。以武鸣拜秧节为例,其中可提炼的课程内容就有语言、歌舞、器乐等三大元素。
(二)融入龙母壮族文化的游戏课程形式
在幼儿园日常教學里,可以通过做游戏的形式融入龙母壮族文化内容,尤其是音乐游戏与角色扮演游戏。音乐律动、角色扮演、语言游戏这三类活动是幼儿园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将龙母壮族文化活动和这三类活动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可以丰富课程活动的形式。例如,幼儿园一般每个月都有一天为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的活动可以以壮族山歌的形式开展,让孩子们表演传统的《敬酒歌》《采茶歌》等刘三姐的曲目,或者表演新创编的山歌。武鸣双桥镇双武幼儿园中班儿童演唱的《沃柑熟了》,便是一首为符合儿童生活经验而创编的壮族山歌曲目。在山歌表演中,儿童既能感受到沃柑丰收的喜悦气氛,又能体会到爸爸妈妈劳作的不容易,壮族山歌的教育内涵也得到了丰富。此外,可以在幼儿园建立龙母壮族文化区角,或者设计一些独具壮乡特色的文化背景墙,启发儿童对壮族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武鸣城东区幼儿园设计了一个山歌小舞台,让孩子在等待爸爸妈妈来接送之时可以上小舞台唱山歌,将壮族文化生活化。
二、融入龙母壮族文化的游戏课程建设特点
(一)教育寓于环境之中,“隐性”与“显性”相互结合
环境本身便是一种“隐性教育”,是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教育的一种形式,在培养儿童感受欣赏、表现创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研究团队调研发现,武鸣地区很多幼儿园运用多种途径采集山歌曲目的图片、摄影、绘画等,灵活运用幼儿园空间布局,设置一个又一个氛围浓厚的壮族文化环境,为儿童的个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尤其是壮族文化区角的设计,更是充分展现了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例如,武鸣区串钱乡附设幼儿园设计了“壮族歌仙洞”(区角名称),洞里陈列着铜鼓、天琴、牛骨胡、小三弦、月琴等传统壮族乐器,小朋友们在洞中既能学习与创作,又能自发地演出,表现自己;既能体验各类壮族乐器、试穿各种精美的壮锦壮服,又能和壮家师公们一起学习师公舞,体验表演的无穷快乐。
(二)关注游戏性和实践性,感知和实践相结合
融入龙母壮族文化的游戏课程较为关注游戏性和实践性,例如,幼儿园在设计壮族文化区角时,比较注重增加一些DIY的手工小作坊。在壮族文化区角里,儿童可以进行传统手工艺品的现场制作,幼儿园不但为孩子们提供一些“低结构”的制作原料,还配上相关的示意图,教师则从旁指导,让孩子们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感受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研究团队通过调研发现,武鸣区部分幼儿园还和当地民间壮族传统手工艺人建立长期聘用关系,聘用这些手工艺人为孩子们提供相关指导,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壮族文化艺术精粹,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发展。
(三)社会、家庭、幼儿园三方协作,共同开展教育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站,只有家长和幼儿园走得更近,孩子的成长之路才会走得更稳。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家长,只有家园紧密合作,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幼儿教育。同时,学前教育也需要社会教育的支持,这要求为孩子们创造多元化的社会环境。社会中隐藏着丰富的壮族文化教育资源,同社会优良的教育文化机构合作,有助于促进孩子们的多元化发展。如幼儿园与武鸣区文化馆、广西戏曲彩调团、武鸣文联等文化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幼儿园教师对壮族文化的认识,开阔幼儿园教师的视野,帮助其改变原有单一的课程模式,促进游戏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以武鸣两江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园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壮族彩调戏的兴趣,专门邀请广西彩调团、义联彩调团进行彩调剧目的演出,让孩子们在彩调剧中感受壮族文化的灵动与美。
三、融入龙母壮族文化的游戏课程建设注意事项
(一)重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天性中隐藏着强烈的创造欲,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善于从一个主导者渐渐向一个观察者过渡,相信儿童是聪慧的,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再提供帮助,给予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因此,在游戏课程建设中,幼儿园教师除甄选出适宜的课程内容外,还需要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儿童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重视儿童情感的体悟
传统教育侧重教师的讲授,常常片面苛求儿童的“完美”呈现,这样的后果仅仅是让儿童被动地、麻木地模仿,谈不上感受、欣赏、表现与创造。对此,幼儿园应重新审核自身教学目标,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也要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悟壮族文化中深厚的情感,让孩子学会正确释放自己的情感。
(三)重视孩子学习自信与兴趣的培养
幼儿艺术教育应避免出现过分重视“艺术”而忽视“教育”的问题,避免幼儿在范式化和标准化的技能训练中被打击自信,挫败对艺术教育的兴趣。因此,在对儿童开展龙母壮族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降低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不以教授技能的形式开展壮族文化游戏课程,而应结合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为孩子们种下一颗传承龙母壮族文化的种子,使其感受到壮族传统文化是快乐的、有意义的。
此外,幼儿园各领域活动之间也应相互合作、相互联系,以提高幼儿园活动的趣味性。这不仅需要教师将龙母壮族文化与幼儿园各个活动领域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且要帮助幼儿树立艺术审美能力,多角度多领域感受龙母壮族文化这颗“明珠”的璀璨光芒。
【参考文献】
[1]《武鸣年鉴》编纂委员会.武鸣年鉴2016[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
[2]钱小芹.贴地而行,做适宜、适切的园本化课程——幼儿园园本化课程研究实例剖析[J].江苏幼儿教育,2018(1).
[3]侯莉敏.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行动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儿童早期教育与发展项目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6(19).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民族地区中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编号:2019KY0066)研究成果;2020年度柳州市职业教育一般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编号:LZZJS2020C06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符 强(1993— ),广西博白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為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丁莹瑜(1992— ),女,广西北海人,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
(责编 王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