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中职一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
2020-06-18粟雪琼陈玫伸何夏玲屈树贞谭耀珠
粟雪琼 陈玫伸 何夏玲 屈树贞 谭耀珠
【摘 要】本文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为例对中职一年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展开调查,结果发现研究对象在“心灵触动”心理品质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创造力、思维与观察、真诚、执着、爱、友善、领导力、合作力、幽默风趣、信念有希望”心理品质上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提出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的路径:加强家校联系,推动“三线”联动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学生精神信念。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中职一年级 积极心理品质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015-03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中职学校应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转向就业为主,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品质会通过合理的归因方式、良性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应对方式等机制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此,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既有助于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又有助于发掘学生自身个人的优势,增强成长中的力量。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为试点,随机抽取一年级服装设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等2个专业共134名学生为被试,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及匿名作答方式进行。
(二)调查内容及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的量表为“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该量表由孟万金教授课题组在2009年改编而成。孟万金课题组2009年参考塞利格曼的“Values in Action(VIA,价值在行动)”项目组的理论根据和理论架构,借鉴彼得森(2006)的24项积极人格问卷—— 儿童版(VIA—Youth)量表,依据谢恩·J.洛佩兹(2006)对美国的四大主流咨询心理学杂志上对积极心理品质相关内容的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结合当前的国情和传统文化的精髓,编制出了该量表。
量表共分为六大维度15项品质。一是认知维度:知识和智慧(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二是情感维度:勇气(真诚、执着);三是人际维度:仁爱(爱、友善);四是公正维度:公正(领导力、合作力);五是节制维度:避免极端(宽容、谦虚、持重);六是超越维度:精神信念(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总共由61道题组成。其中,求知力、真诚、思维与观察力、领导力、爱、持重、谦虚、幽默风趣、心灵触动均由3道题目组成,宽容和创造力由4道题目组成,信念与希望由5道题目组成,友善和合作力测量的题目有6道,测量执着品质的有9道题目。被试在1~5之间进行选择,也就是在完全符合与非常不符合之间进行选择,具体为:非常不符—— 1,不太符合—— 2,一般符合—— 3,比较符合—— 4,非常符合—— 5。每个量表单独计分,为各维度内条目分数之和,得分越高,这一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越明显。
数据最后采用 SPSS19.0 进行数据录入、整理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抽样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水平
表1是对全体抽样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六大维度上与中数进行的单样本T检验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除情感维度外,所有被试在积极品质的其他维度上的表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均值高于中数3(P<0.05),其顺序由高到低依次是超越、人际、节制、认知、公正维度。这一结果说明,抽取的中职一年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积极心理品质最突出的是超越维度,其次是人际、节制、认知和公正维度,而情感维度则处于中等水平。
(二)抽样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全国中职学生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中职一年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课题组将其与全国中职学生常模进行单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发现:抽取的一年级学生在求知力、宽容、谦虚和持重维度与全国中职学生常模的差异不显著;在创造力、思维与观察、真诚、执着、爱、友善、领导力、合作力、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体现为心灵触动维度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而其他维度上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具体如表2所示。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少数民族地区中职一年级学生突出的积极心理品质
根据抽样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六大维度上与中数进行的单样本T检验的结果,积极心理品质最突出的是超越维度,对应的积极心理品质为“心灵触动”“幽默风趣”和“信念与希望”,在进一步与全国常模进行差异分析后发现差异不显著,但超越维度对应的“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而“心灵触动”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本次抽取的被试为服装设计、酒店管理2个专业的学生,在个人特点和专业课程的影响下,其欣赏自然、艺术、科学、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被试院校素来也在德育工作上下功夫,有“全国技工院校阳光德育校”之称,每个月会有相应的如“明理感恩”等主题教育,在整体环境的熏陶下,学生的感恩能力逐步增强。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研究被试来自祖国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秀美的自然地理特点、缓慢的生活节奏及少数民族传统美的传承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这些推测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少数民族地区中职一年级学生仍需加强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
1.情感维度、人际维度上的积极心理品质仍有待提升。调查显示,研究对象的情感维度处于中等水平,与全国常模进行差异分析后,对应的心理品质“真诚”“执着”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两项积极品质的具体表现为:真实诚恳,表里如一,为自己的言行负责;面对危险、挑战、痛苦不退缩;善始善终,有困难也能坚持到底;精力充沛地生活,有活力,积极主动。而被试的情感维度水平较低,说明在现实情况中真诚、勇敢、坚持、热情等品质还有待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总体教育水平本来在全国就处于比较低的位置,而最终录取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往往學习基础比较差,不良的学习习惯比较多,他们在遇到问题时缺少面对的勇气而去采取习惯性的回避而不是勇敢地坚持到底。
另外,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多数学生父母迫于经济压力会选择外出东部去工作,长期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使得学生从小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时候为了更快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能会表现出言行不一致即不够真诚;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鼓励相对较少,成功克服困难和挑战的经历也较为欠缺,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选择回避和放弃;同时,由于在生活中积极的反馈和回应较少,因而对现实生活缺乏活力和热情。
留守生活环境不但导致学生缺失积极情感品质,也对他们造成人际交往上的困扰。大部分学生从小并没有掌握有效沟通、正确表达情绪需求的方式,其所处在的年龄段决定其除了要面临生理方面的变化,还伴随着心理方面的变化,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发展,自身希望独立,有自己的想法,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互交错充满矛盾的时期。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时期里,他们在爱和友善方面的表现仍然令人担忧。
2.认知维度上的积极心理品质仍有待提升。认知维度显示,研究对象的创造力和思维与观察维度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而在求知力上差异不显著。中职学生群体是从普通教育中分流出来的,受基础教育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在创造力和思维与观察维度上低于全国常模,是可以理解的。而在求知力上差异不显著,说明和全国的中职学生一样,他们入校后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逐步建立起了兴趣,愿意去学习、探寻和发现,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3.公正维度上的积极心理品质仍有待提升。公正维度包含领导力和合作力。调查显示,研究对象的领导力和合作力显著低于全国常模。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担任班团干的经历相对比较少,入校时间不算太长,能作为领导者的锻炼机会也有限。在扩招政策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都是比较薄弱的基础来到中职学校,他们仍无法摆脱社会对中职类院校不认可的影响。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学生到中职学校后不愿意和以前的同学提起自己现在的状况,而与现在的新同学也不是特别熟悉,因而他们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相对而言,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就较弱一些。
4.超越維度上的积极心理品质仍有待提升。精神信念可以被定义为相信生命有更高的目标和意义的品质;希望是一种期待未来更美好,相信努力就会实现的品质。中职学生特有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及同伴的影响,使得他们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及自我价值感的认同程度偏低,这可能是本次抽查学生“信念与希望”均值显著低于全国中职学生常模的原因。因此,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建议
(一)加强家校联系,推动“三线”联动制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学校和教师“三线联动制”,共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于未成年人,家长仍然肩负着子女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重要责任。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及家庭教育培训等方式,多向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及亲子良好关系建立的相关培训学习,指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状态,帮助家长做好自身情绪管理,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创造条件。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不定期开展家访,加强家校联系,尽可能帮助学生感受到更多来自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培养真诚、执着及仁爱的积极心理品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用心培养的结果。对中职学生而言,感同身受的经验会更容易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和观念。因此,中职学校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可以借助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拓展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个人的活动体验,获得身心感受,并将这些个人感受内化成自我的理念,逐步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三)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学生精神信念
精神信念可以被定义为相信生命有更高的目标和意义的品质,希望是一种期待未来更美好、相信努力就会实现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理想信念,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认识观念,也需要学生从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课程教师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德育主题教育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设计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让学生通过事实案例及活动体验,将理想信念入心入脑,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方向、有希望。辅导员、班主任从班级管理角度出发,营造积极友善的班级氛围,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身边的小事、好事做起,积极为班级和同学服务,提升思想信念,从而促进学生有效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官群,孟万金.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4).
[2]张冲,孟万金,王新波.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2(3).
[3]李飞霏.中职护生积极心理品质现况调查及干预方案设计——以玉溪卫生学校学生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4]周炎根,仲云香.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2).
[5]孙永鹏.高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J].心理月刊,2019(6).
注: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心理资本的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探索研究——以汽车类专业为例”(编号:GXZZJG2018A03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粟雪琼(1979— ),女,广西南宁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陈玫伸(1990— ),女,广西南宁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何夏玲(1986— ),女,广西灌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屈树贞(1964— ),男,山东泰安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语文教育;谭耀珠(1986— ),男,广西南宁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汽车维修。
(责编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