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以精准就业实施精准扶贫策略分析

2020-06-18曾金霞卢红坚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贫困生精准扶贫职业院校

曾金霞 卢红坚

【摘 要】本文分析精准扶贫与精准就业的逻辑关系,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实施精准就业对接精准扶贫的阻碍,提出以构建区域扶贫攻坚精准就业工作协同机制为前提,精准组织,精准研究,精准布局;以实施个性化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为基础,精准聚焦,精准扶持,精准培养;以校企合作共同实施精准脱贫为重点,精准对接,精准推荐,精准打造;以打造全覆盖实习管理和就业指导的信息化平台为保障,精准推送,精准服务,精准监管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西部欠发达地区 职业院校 贫困生 精准扶贫  精准就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008-03

西部欠发达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任务非常艰巨。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他们是职业教育扶贫攻坚的“靶向”目标,是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通过开展精准就业,落实精准扶贫任务,是实施贫困生“造血式扶贫”的有力措施,因此,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以精准就业实施精准扶贫的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一、准确把握精准扶贫与精准就业的逻辑关系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贫困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2016年9月,他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和师生代表座谈中指出,“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的重要使命就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而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利剑。

扶贫攻坚,就业为本。就业是实施“造血式扶贫”的最有力措施,职业教育是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成本低、时间短、见效快、受益长,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应帮助贫困生获得就业技能和谋生方式,使他们逐步具备脱贫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改变贫困家庭的命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一般来说,就读中等职业教育的孩子就业之后,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基本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首次强调要“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精准就业”是对就业指导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核心,链接学校教育、企业需求、社会需要三个维度,以职业生涯精准规划、岗位需求精准推送、供需信息精准匹配、困难群體精准帮扶为抓手,构建‘互联网+就业指导教育生态”,使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扶贫攻坚精准就业工作的实质是“就业扶贫”,是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方略的体现。精准扶贫明确要求扶贫攻坚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靶向目标,在方法、手段、措施上精准到人到户,落实个性化施策,在实施效果性上强调精准和可持续性。教育部提出的精准就业的理念与精准扶贫的内涵完全吻合。扶贫攻坚精准就业工作以精准就业落实精准扶贫,兼顾“过程”和“结果”,“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扶贫攻坚精准就业工作要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中坚作用,通过精准就业,实现贫困生“人职匹配”的高质量技能型就业,带动贫困家庭脱贫,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扶贫攻坚精准就业工作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模块,关系西部欠发达地区精准扶贫的成败。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实施精准就业对接精准扶贫的阻碍分析

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总体比较薄弱,存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匹配失衡的问题,贫困生就业观念保守落后,就业竞争力较弱,精准就业工作的理念尚未全面树立,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信息化、全程化、个性化程度不高,实习就业的优质企业资源不足,因此开展扶贫攻坚精准就业工作基础薄弱、困难重重,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如何构建区域教育行政、教研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之间协同互助的扶贫攻坚精准就业工作机制,解决校际精准扶贫工作缺乏协同、校企扶贫工作明显脱节的问题。如何加强各方交流与合作,应大力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搭建共享资源平台,提升专业化水平,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如何提升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当前影响贫困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贫困生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不足,对就业信心不足,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怯懦的心理;二是如何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是贫困生择业就业的问题多样化,产生更多帮扶需求。通过对广西某市职业院校贫困生问卷调查显示,56.69%的贫困生表示缺乏面试技巧,70.63%的贫困生认为就业信息量少,66.37%的贫困生希望学校提供知名企业实习就业机会。聚焦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实施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精准帮扶,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开展区域职业院校扶贫攻坚精准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

第三,如何打造精准就业扶贫工作队伍。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教师少,师资短缺,而辅导员和班主任需要承担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量大,缺少系统的专业化培训,因此要从中调取一定的人力专门开展贫困生就业精准帮扶业工作难度较大。

第四,如何建设区域信息化实习就业服务平台,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实施精准推送,精准监管。改革开放以来,受到地域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学生一直有到经济发达地区实习就业的传统。但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学生实习点分散、异地管理困难等原因,导致学校对贫困毕业生实习的工作状态、换岗、离职等情况较难掌握,难以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对贫困毕业生进行毕业前就业信息精准推送、毕业后精准跟踪服务的难度很大。因此,建设实习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是破解这个瓶颈的应对之策。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精准就业对接精准扶贫的策略分析

(一)以构建区域扶贫攻坚精准就业工作协同机制为前提,精准组织,精准研究,精准布局

1.建立多方协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组织协调职业院校、职业教育集团以及教育科研单位,调动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职教集团企业和校企合作企业的积极性,统筹规划,制订工作方案,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和组织保障。

2.发挥“科研引领”作用,进行科学决策。教研机构要积极开展扶贫攻坚精准就业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提高区域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度,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提供精准决策依据,指导扶贫攻坚精准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3.打造高素质队伍,提升专业化水平。要切实做好扶贫攻坚精准就业工作队伍的设计和规划,定期开展职业院校精准就业扶贫工作人员培训,结合参与培训人员的实际需求,开展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证培训、精准就业相关理论知识培训、扶贫攻坚工作理论和文件学习活动等。有侧重地选派他们参与更专业、更高层次的学习培训,鼓励精准就业扶贫工作人员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多举措提高对贫困生精准就业指导的专业水平。

(二)以实施个性化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为基础,精准聚焦,精准扶持,精准培养

1.建立贫困生服务数据库。在做好贫困生台账基础上,要逐步建立精准就业服务数据库,收集他们的相关信息,包括学业成绩、兴趣爱好、家庭情况、职业能力、专业方向、实习岗位、换岗离职信息、就业意向等,有的放矢,为服务他们顶岗实习和就业推荐打下基础。

2.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根据贫困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制订教育目标,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信心,塑造健全人格,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他们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迎接实习就业的挑战。

3.落实个性化就业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重点,对贫困生进行职业精神塑造和价值引领,使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之中更具精神追求;对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发展特点、不同就业取向的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和个性化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应聘技能训练、职业倾向测评和分析、一对一就业咨询、实习就业资源匹配,做到因人施策、精细培养和精准帮扶。

(三)以校企合作共同实施精准脱贫为重点,精準对接,精准推荐,精准打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打造贫困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最有效、最根本的造血式脱贫,是拔穷根的治本之策。专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学生最重要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顶岗实习,在企业一线岗位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产实践,才能真正提高专业职业技能,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区域职业教育扶贫攻坚精准就业必须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必须抓好顶岗实习这一重要环节。

1.建立区域共享型精准扶贫实习就业基地。依托职教集团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企业,遴选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建立精准脱贫就业实习基地,签订优先提供优质实习就业岗位、优先安排一对一企业导师、优先录用和提薪的合作扶贫协议书,实现职业教育扶贫工作与行业企业扶贫工作精准对接。依托优质企业,形成“共享育人基地,共享实习指导老师,共享实习就业岗位”的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校际贫困生实习就业岗位资源不均衡问题。

2.提供“优质高薪”实习就业岗位。基地企业要优先为贫困生提供专业匹配、福利待遇好的实习就业岗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切实落实“造血式”扶贫。

3.校企合作打造贫困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职业院校要与基地企业共同落实贫困生的实习就业工作方案,明确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基地企业要优先安排师傅在岗位上进行一对一指导帮扶,优先安排他们参加技能学习培训;学校要与企业共同严把实习考核关,引导他们立足岗位自觉学习提升技术,使他们在岗位上快速成长,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快速提高。

(四)以打造全覆盖实习管理和就业指导的信息化平台为保障,精准推送,精准服务,精准监管

1.实施信息化精准跟进帮扶。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实施扶贫攻坚精准就业提供信息化保障。通过电脑端和手机移动APP,搭建实时交流平台,让实习指导老师能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动态,为他们排忧解难;根据贫困毕业生不同阶段需求和求职意愿,通过平台精准推送就业政策、岗位信息,开展一对一咨询,实现“一生一策”动态管理。

2.实施就业信息精准推送和匹配。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窗口,贫困生可根据就业意向和自身条件,在线查询浏览招聘信息并选择应聘单位;筛选引入工资较高的优质招聘企业,由实习指导老师进行信息精准对接,优先推荐给求职的贫困生,提高匹配成功率。

3.实施就业质量的精准监管。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业质量动态监管,跟踪了解贫困生实习就业的满意度、就业稳定率、对学校帮扶的满意度,对贫困生进行失业动态监测,及时分析研判贫困生就业情况,提供跟踪服务。

【参考文献】

[1]柯进.职业教育如何挑起扶贫重担?[N].中国教育报,2017-04-26(4).

[2]宋莉,郑添华.论精准就业视野下的“互联网+就业指导教育”生态构建与运行[J].智库时代,2019(19).

[3]穆惠涛.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曾金霞(1967— ),女,广西昭平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卢红坚(1968— ),女,广西南宁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责编 文 煜)

猜你喜欢

贫困生精准扶贫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