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无相生”思想在正负形标志设计中的转化效果*

2020-06-18裴凌暄黄文宗

艺术百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标志形式图形

裴凌暄,黄文宗

(1.中原大学 设计学博士学位学程,台湾 桃园 320341;2.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3.中原大学 商业设计学系,台湾 桃园 320341)

“有无相生”作为《老子》的智慧思想观点影响着大众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有无相生”代表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其思想被运用在美学、医学、社会学等领域中。目前对于“有无相生”的探讨,大多在“有无相生”方法论等形上层面,具体在“有无相生”形下之视觉外延层面的探讨欠缺,是值得补上的研究空白点。正负形作为标志设计中象征性的图形创意语言,当下聚焦其形式细分的研究也较少。本文从正负形标志设计类型出发细分其类别,并透过分析正负形标志案例的构成形式、内容意涵,探讨其视觉表现与“有无相生”具体思想的关联性,以及“有无相生”思想在正负形标志设计中的转化效果与适恰性,最后采用西方符号学“能指”“所指”观点对正负形标志作两个层次的深入解析。具体研究流程如图1。

图1 研究流程(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一、“有无相生”思想的溯源与细分

(一)“有无相生”之文本溯源

我们采用文本分析法将《老子》全文中出现“有”与“无”及“有无相生”的词句筛选出来,如表1。

表1 《老子》中“有无相生”文本分析表(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老子》全文中出现“有”“无”与“有无相生”的章节共有四个,《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1]80可见相反事物是相对存在的,这是事物普遍的规律,例如“有”与“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等。《老子》第十一章中写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15老子认为器皿因为中间空的地方,才有器物的作用。房屋因有了门窗等虚空的部分,才有了房屋居住价值。“无”并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另一种空白物质的形式存在。因为“无”的存在,“有”才有了利用价值。[2]43同时,《老子》第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1]233再次论证两极对立之物是相依存在的,所以“有”与“无”也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表1)。《老子》第一章中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表明“无”是本始,“有”为根源。樊波《中国书画美学的天人观念》一文认为“有无相生”是对“天道”之本始的理论概括[3]143。对照《老子》第四十章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则进一层发现,除了对立两极的“有”与“无”,还包含“有无”的本始之“无”,后者“无”近于道,是包容本始的状态[4]39。由此可见,“无”多了一层次的解读深意。史作柽在《读老子:笔记62则》中也认为由于文字界定的限制,没能将“有无相生”之“无”与“有生于无”的“无”区分开,后者更接近于“道”,是“无”更高的层次。[5]22通过对《老子》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有”与“无”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无”具有更高层次的解读性,这也启发本文作进一层次的研究设计。

(二)有无相生之观点分类

“有无相生”是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傅佩荣认为在常规经验世界里,相对静止的“有”与“无”两者是分离对立的状态。[6]9“有”作为有形质呈现态的概念,“无”则作为无形质呈现态的概念,二者是相对立的存在。[7]39老子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犹如光线照在身上,身后阴影会同时产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①也可论证相反事物的相对存在,是事物普遍的规律,其为“有无相生”分类中的“有无对立”。此外,刘康德认为“有”与“无”不仅相互对立,而且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共存同根的关系。[8]198在老子看来,“万物负阴而抱阳”[1]233,万物既对立又统一。《老子》第二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1]80这种观点阐明正级的作用力与负级的作用力也在相对的关系中产生,美与丑、善与恶、难与易等,都随着相对关系的变化而变化。[4]105“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15因为“无”的存在并发挥作用,所以才体现出“有”的利用价值。可见“有”“无”相依共存,如同一棵大树,向阳的一面为“有”,背阳的一面为“无”,但同属于一棵同根之树。但是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有”与“无”此消彼长,此进彼退,当一物走到极致对立点时,该物就会转换为自身属性的对立面。《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284《老子》第七十六章:“兵强则灭,木强则折。”[1]332这些语句都表明两极之物在达到极点时会向反方向转化。且任何事物相对立的两极都是相通的,当事物两极超出一定范围时,事物就会改变原有的状态,向其对立面转化。“有无”两极同样如此。当“有”“无”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可以转化为“无”,“无”可以转化为“有”,其为“有无相生”分类中的“有无转换”。综上所述,“有无相生”思想可细分为“有无对立”“有无同根”“有无转换”三类。“有无对立”与“有无同根”也进一步体现了“有无相生”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三)有无相生之层次意义

文本中的“有”“无”是视觉可见的第一层次,即有形质与无形质,是客观形式的一种。上文中“有生于无”[1]228的“无”则不仅是有形质的对立面,其意又指不可见之“道”,进而有了更深一层次的含义。此时“无”是无形之内容,亦可作为无形质向有形质转化的结果。可见“无”的层次比“有”广,即指有形与无形的第二层次(图2)。我们可以采用瑞士符号学家索绪尔②提出的视觉符号的两部分——“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③——对“有”“无”进行解析。“能指”是有形可见的形象形式,“所指”是无形的内容象征和情感含义。[9]94若从“能指”与“所指”视角解析正负形标志中的“有无”关系,就将标志设计由第一层次“有”“无”之视觉形质范畴上升到第二层次形象与无形之内容范畴,这也与标志属性的指物性与指意性内涵相吻合。在第二层次中有形之“能指”依赖标志受众的本身的视知觉本能,表明标志的形色关系;无形之“所指”则依赖受众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认知经验。第二层次将对“有无”思想的探讨从形式层面发展到意义关系过程层面。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层次的“有”与“无”在第二层次中皆属于有形之“能指”范畴,属可见形象;第二层次中有无关系中的“无形”上升到内容指意层面,即“所指”范畴,属不可见内容。通过“能指”与“所指”对下文中三种不同类型的正负形标志进行深度解析,有利于将“有无相生”的形上概念回归到形下的视觉化外延,实现老子辩证思想之设计实践品格,有利于为现代商业标志转化提供参考依据,借此提高设计者在标志设计实践过程中的效率,有利于从老子思想中汲取养分,更巧妙地将传统思想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为现代标志设计注入文化价值。

图2 “有”与“无”的进阶关系(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二、正负形标志设计的应用与分类

(一)正负形标志的定义与应用

正负图形属于错视表现图示,之所以会产生正负形的视觉现象是因为观察者的视知觉具有组织性,会将视觉对象从背景中独立出来,这个独立出来的部分即为正形,周围的部分则是负形。[10]133正负形中的正形(Figure)是为可见的前方突出形象,是具有实质感的图案部分;“负形”(Gound)为后退之背景部分,是无实质感的衬托图案部分。正负形的另一种称呼是图地反转,正形为图,负形为地。[11]35观看者的视知觉具有组织性,当“正形”与“负形”视觉面积相等或造型特征相似时,二者的关系就显得混淆且具有迷惑性,当正负关系暧昧不明时,观者的视线在正形与负形之间来回切换,会出现有时为“正形”,有时为“负形”的造型现象。[10]135常见的正负形作品案例有鲁宾(E.Rubin)的“鲁宾之杯”(图3)与埃舍尔④(E.Rubin)的“天空和水”(图4)。正负形作为标志图示处理手法被应用到标志设计中而形成正负形标志。作为视觉形式语言,标志本体在指代对象特征的同时,还具有表达象征意义、传递内容情感和指令行动的作用。[12]19标志除了传达事物特征信息,也具有目的、内容、涵义、性质的总体表现。[13]62同时标志具有指物性与指意性,指物性即标志图形本意,具有符号指示指代作用;指意性是标志通过象征、隐喻手法传达标志内容与象征意义。所以对于标志作品的评析除了依据标志的形式,还要从标志背后的象征意义着手,从而进行深度解析。标志的一大特征在于其以资讯传递为最终目的,以简洁的图形代替语言文字的反复叙述,实现咨讯可视化。张军在《标志设计》一书中提出,中国古代一阴一阳的太极图形是早期经典的正负形标志,正负形标志的特点在于其巧妙利用正形与负形的空间关系,并利用观察者视知觉的组织错觉,即视觉在标志的正形部分与负形部分来回切换,达到一语双关、一图二意的效果。[12]8正负形标志因其图形巧思,也可引发受众进一步思考,相比于一般使用图形同构手法的标志,正负形标志对于图形的斟酌难度更高,设计者要同时兼顾正形的面积、负形的面积、图形的视觉方向、边缘线的划分等。[10]266成功的正负形标志需要具有清晰明确的指物性,同时还要具巧妙的指意性,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优化。不可否认,正负形标志是标志设计中最具有创意巧思与视错冲击力的一种形式,正负形标志设计者需对标志存在的正形空间与负形空间斟酌调试。正负形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意义有:第一,标志形态构思巧妙,传播图形创意十足,增加了视觉趣味,引发观者思考,提高消费者对品牌标志的好感度;第二,由于其形态构成关系,正负形标志可以更好地传播共生,包容相关的主题意涵;第三,正负形标志能节省标志的平面空间,标志图示正形叠加以高效利用负形反白,达到一图二意的效果。[11]34例如奥格登管道企业标志中正形为奔跑的工人,负形马桶吸盘巧妙地置入于奔跑的工人图形中,一语双关,既表达了企业管道服务的属性,又突出了便捷快速的服务特点(图5)。

图3 鲁宾之杯(E.Rubin)

图4 天空和水(E.Rubin)

图5 奥格登管道企业标志

(二)正负形标志的分类

正负形标志分类样本的选取来自Logolounge,它是美国标志设计资源库和国际知名的标志设计权威网站,每年度都有优秀标志评选活动,并发布相关书籍对标志进行客观的比较分类。研究以Logolounge近十年的标志作品集为样本,筛选出其中所有的正负形标志。[14]121这项研究以《平面设计为什么》中的传递信息准确、图示醒目为筛选原则,共筛选出样本322例,再随机抽取其中32个案例进行分析。[15]219这项研究邀请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12位从业十年以上的标志设计师进行焦点小组(Focus Group)讨论,对32个正负形标志案例进行卡片分类。这项研究运用KJ法⑤按照大、中、小的顺序,顺次集合形成集群,并对之进行命名,步骤如下:1.将正负形标志信息制作成卡片,卡片左侧为标志图形与编号,右侧为标志的名称、元素与构成分析;2.将卡片折叠,仅露出左侧标志图形部分,请小组成员仔细看完所有卡片;3.小组成员凭借经验挑选出具有相似形式构成的标志;4.标志图示设计语言相似度达到60%~70%的被归类,进入命名阶段;5.在命名阶段,用不同粗细的矩形边框对卡片进行分类和命名,并将所有卡片集合在一起,结果整理如图6。[16]22

图6 正负形标志KJ法收敛图(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如图可见,标志设计师群体通过KJ法将正负形标志分为以下三类:1.以标志正形与正形叠加共构主体和正形与负形叠加共构主体的叠加共构类;2.以正形闭合包裹负形和正形未闭合包裹负形的同形互借类;3.以正形和负形面积相似且互为正负环抱的阴阳互换类。在32个正负形标志案例划分中,叠加共构类正负形标志数量为11个,同形互借类正负形标志数量为15个,阴阳互换类正负形标志数量为6个。将叠加共构类标志、同形互借类标志和阴阳互换类标志的特征进行图示原理分析,可进一步发现这三类正负形标志的特点:首先,叠加共构类正负形标志中正形与正形通过合并与叠加,扩大了正形面积,此时负形在正形的叠加面积中显现,例如图6中的标志【6】,通过两种不同颜色的小写字母b叠加错位,增加了正形的面积,使负形b得以在正形中表现。其次,除了正形与负形叠加共构标志主体,还有正形可与负形的边缘线同构,穿插负形,产生同样的叠加共构效果,例如图6中的标志【27】正形与负形的边缘线同构,相互穿插构成负形。再次,同形互借类正负形标志在视觉上负形直接处于正形之中,或是被正形闭合包裹或半闭合包裹,但正形与负形始终共用同一个主体外轮廓(图7),例如图6中的标志【3】,标志外形都为狗的侧影正形,并以正形为主识别图形。最后,阴阳互换类正负形标志则是正形与负形一阳一阴、互为环抱、合为一体,类似于早期太极鱼形,因正形与负形在视觉面积上相似相等,正形与负形在图示相似到一定程度时可相互转换,如图6中的标志【13】。

图7 正负形标志构成形态分类(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三、“有无相生”思想在正负形标志设计中的表现效果

根据上文划分“有”“无”两个层次,“有无相生”思想在正负形标志设计中的表现效果,一是“有无相生”思想在正负形标志中的视觉转化效果,二是与“有无相生”思想对应的正负形标志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进一步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可知,“有无相生”思想在正负形标志中的视觉转化效果为第一层次视觉范围,基于“有无相生”思想的正负形标志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为第二层次视觉范围。同时,还可以使用符号学观点对标志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进行对照分析。

(一)“有无相生”思想在正负形标志中的视觉转化效果

藉由上述内容,将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的“有无相生”思想中的“有无对立”“有无同根”“有无转换”作为评析要素,置入叠加共构类、同形互借类、阴阳互换类等正负形标志设计案例中,并作可视化标记。

叠加共构类正负形标志的元素应用数量最多,通过正形与正形叠加,扩大正形面积,使负形在其中反白呈现,如表2中的The Boston Conservatory标志,将小写字母b通过图形叠加错位构成标志的正形面积,负形b在其中显现,整个标志重叠错位,强化了视觉上的不稳定感。前者是较为简单的叠加同构类正负形标志,相对复杂一点的标志如表2中的The Modern Stage标志,采用面具正形负形进行叠加共构呈现,正形与负形共享面具的五官外轮廓,其负形以线面方式穿插在正形中,使得图形语言更具思想内涵。叠加共构类标志中正形与负形相互叠加,共享细节,适合表现较简单的图形字母与数字符号,信息传达简单直接。通过解读表2中体现”有无相生”思想的可视化标记可以看出,叠加同构类正负形标志均可以体现“有无相生”思想中“有无对立”的意涵,可以部分体现“有无同根”的意涵,但不能体现“有无转换”的意涵。

表2 叠加共构类正负形标志分析表(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同形互借类标志的呈现形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负形直接存在于正形之中,被正形闭合包裹。例如表3中的Brownstones Books标志,标志的正形为扭曲的大写字母B,负形是翻开书本的图示形态,恰好充分利用正形的负空间,巧妙突出了标志的主题。另一类是负形借存于正形的部分面积中,正形未闭合,呈半包裹形态,这类标志均以正形作为标志的主轮廓。例如表3中的PetSmart Charities标志,标志的正形是人物外形,负形是猫的头像图形,负形半包含在正形中,通过正负图形半环抱的图示传达出呵护的含义。这类标志在形态上带有环抱、包容的特征,适用于表现动物收容、哺育关爱类主题。由于其正形负形共存于同一轮廓中,此类标志也有同根同形的意象,例如表3中的Agelong Tree标志,标志的正形是大树,反白处的负形是动态的人物形,二者共存于同一大树中,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表3中体现”有无相生”思想的可视标记上看,同形互借类正负形标志可以体现“有无相生”思想中的“有无对立”与“有无同根”的意涵,但不能体现“有无转换”的意涵。同形互借类标志是正负形标志中种类最多的标志类型,是最常见的正负形标志。

表3 同形互借类分析表(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阴阳互换类标志的形式特征为正形区域与负形区域面积相等或相似,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阴阳相互转换,即便有些图示细节不同,但整体形态上还是接近于可相互转化的。例如表4中的European Solidarity Center标志,标志的正形为手掌图形,负形造型为鸽子图形,一正一负交叉成握手的形态,寓意和平友好。虽然鸽子图形与手掌图形细节上略有不同,但其图示形态接近于可以相互转换。表4中Maddoux—Wey Arabians标志与Nardone Chiropractic Center标志的正形与负形图形完全相同,正形与负形可阴阳互换。阴阳互换类标志图示形态近似于太极的阴阳图形,正形与负形互为环抱状态,合为一体,阴阳互换类标志可表现两元素对立统一、相对相依的特质。从表4中体现“有无相生”思想的可视标记上看,除了European Solidarity Center这个标志没有体现“有无转换”,其他标志均可体现“有无同根”“有无对立” “有无转换”的思想意涵。由此可见阴阳互换类正负形标志是正负形标志中最能体现“有无相生”思想的,“有无相生”思想在此类标志中的转化效果最好,转化适恰性最高,但阴阳互换类正负形标志的数量却是正负形标志中最少的。

表4 阴阳互换类分析表(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二)基于“有无相生”思想的正负形标志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我们可以运用西方符号学工具“能指”与“所指”对正负形标志“有无相生”思想进行第二层次的诠释,这里的“无”提升到标志的内容、象征意义与情感内涵。有形之形式“能指”与无形之内容“所指”的关系同时也是标志指物性与指意性的关系,其形式是标志的指物性,是“能指”性的解析,内容则是标志的指意性,是“所指”性的解析。正负形标志所传递的内容象征意义也是标志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12]57例如表5中的标志Bird Tree其有形之“能指”是作为正形的大树,负形为鸽子图示,负形半存在于正形中,无形之“所指”象征着自然与和平共处。在表5的Robin标志中,有形之“能指”是正形字母R,负形是大鸟哺育小鸟的标志图示,无形之“所指”寓意着母爱与呵护。正负形标志的内容是形式基础的内化,形式是内容象征意义的视觉外延。正负形标志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有三方面表现:一是正负形标志形式语言的处理使标志的内容信息能够更加贴切、醒目地传达给观者,明确的内容也为形式提供了有效的素材,形式与内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二是但当标志形式表现太强时,观者会全然被视觉感知刺激,并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忽略标志内容与意义本身。当内容信息过分繁杂,没有经过萃取筛选就进行视觉呈现,会使得形式杂乱,无处入手,因此形式与内容也是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三是清晰的内容也使标志形式的表现更加立体丰富,设计语言定位更明确并且具有识别度,同时恰当的形式表现可以巧妙地突显标志内容信息,吸引观者对标志进行思考,可见形式与内容也是相互促长的关系。综上所述,正负形标志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相互对立与相互促长。

表5 能指与所指的解读表(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四、结论

“有”与“无”在万物中不会独立具体存在,皆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状态。[17]标志设计同样如此。本文首先分析“有无相生”思想在不同类型正负形标志中的转化效果,其次以“能指”与“所指”进一步探讨正负形标志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研究过程中根据对《老子》的文本分析将“有无相生”思想细分为“有无对立”“有无同根”与“有无转换”。通过KJ法将正负形标志形态分类为叠加共构类、同型互借类和阴阳互换类三种标志类型。藉由对Logolounge随机抽样的32个正负形标志案例进行网站分析,发现叠加同构类标志能体现“有无对立”的意涵,其元素应用的数量最多;同型互借类标志能体现“有无对立”“有无同根”的意涵,其在正负形标志案例中数量最多;阴阳互换类标志均能体现“有无对立”“有无同根”“有无转换”的意涵,故阴阳互换类标志是最能体现“有无相生”思想的正负形标志,其“有无相生”思想意涵的转化效果最好,但数量在正负形标志案例中是最少的。标志设计者在表现对立统一的元素意象时可以借鉴阴阳互换类标志的设计语言,进而运用西方符号学“能指”“所指”观点将正负形标志上升到有形之形式与无形之内容的范畴,从而总结正负形标志中形式与内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促长的关系。正负形标志中的内容是形式的基本内涵,其形式是标志思想内容的外延展现,巧妙的形式可以更好地传递内容信息,强化识别效果,引起受众思考,合适的内容可以支撑形式,使其更加丰富与立体,增强标志的叙事张力。恰当地在表现标志设计形式的同时清晰地传达标志的象征意涵,这考验着正负形标志设计者的设计分寸感。

① 出自明代程允升《幼学琼林·夫妇》“孤阴则不长,独阳则不生,故天地配以阴阳”,意指阴阳相配是天地之自然规律,也阐述单独一级属性的事物有没办法长期存在。

②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瑞士符号学家、语言学家。

③ 能指(Signifier)指一个有特定含义的记号能够引发受众对特定对象事物的符号联想,所指(Signified)是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与符号意义。例如“康乃馨”的“能指”是指作为植物,“所指”是母亲与感恩。

④ 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荷兰著名版画艺术家,活跃于意大利、瑞士、比利时与荷兰地区。

⑤ KJ法起源于1965年日本人类学者川喜田二郎(Kawakite Jiro)对田野调查资料的处理方法,后应用于管理、设计等相关研究领域。KJ法通过资料卡片化的操作整理出可视的分类框架,可用于工业产品造型分析、视觉图像设计分类等。《KJ法原理技术》,生产力中心,1995年版,第22页。

猜你喜欢

标志形式图形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小议过去进行时
认标志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分图形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找图形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