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
2020-06-18谢盛
谢盛
糖尿病和高血压作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伴随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逐渐增高,两者通常合并存在,之间互相影响和作用,将会加重患者的患病情况。临床认为,主要是由于高血脂以及不规律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所致[1]。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一旦患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控制血压水平,临床上为了提高控制效果,通常采取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方式进行治疗,进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将会导致患者肾功能损伤,而一段时间后肾功能的损伤将会导致患者血压升高,血粘度随之增高,将严重损伤患者血管壁,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血压的升高,形成恶性循环[3]。因此,控制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对于病情的恢复十分重要。临床上通常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β 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其中氨氯地平作为一种Ca2+通道阻滞剂,更加适用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可以在临床单独或者与其他抗高血压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厄贝沙坦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尤其是对于合并高血压2 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本文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0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53例。单一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1.50±16.36)岁;高血压病程1~6年,平均病程(3.6±1.5)年;糖尿病病程1~5年,平均病程(4.1±1.8)年;体重52~86kg,平均体重(61.25±12.14)kg。联合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51.84±18.57)岁;高血压病程1~7年,平均病程(4.2±1.6)年;糖尿病病程1~6年,平均病程(4.5±1.9)年;体重51~88 kg,平均体重(61.84±11.37)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②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②对于本次研究药物过敏;③存在感染性疾病;④合并重要器官疾病;⑤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衰竭、肿瘤以及感染性疾病;⑥精神异常;⑦有肺结核以及手术病史。
1.2 方法 单一组给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厄贝沙坦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16)150 mg/次,1 次/d 口服。用药2 个月为1 个疗程。联合组给予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联合治疗,厄贝沙坦用法用量与单一组相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压氏达,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00)5 mg/次,1 次/d 口服。用药2 个月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血糖水平。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Pa),已经下降到正常水平,或者收缩压虽然并未下降到正常水平,但是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下降到正常水平,或者下降10~19 mm Hg,或者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并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血压包括舒张压和舒张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 H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 Hg)
注:与单一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
注:与单一组比较,aP<0.05
3 讨论
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近年来,我国的患病例数逐渐增加。高血压患者出现下动脉压持续升高的临床表现,具体表现出耳鸣健忘、血压升高以及失眠头晕的症状,虽然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未研究明确,但是可能与家族病史、肥胖、长期精神紧张、吸烟史以及摄入过多盐分存在一定关系[4-6]。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几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40%~50%的患者将会合并高血压疾病,两种疾病一旦共同发生将会加快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速度,同时引发患者肾脏病变,使其出现终末肾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是由于靶器官损伤、血压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等原因所致,此时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持续性高血压将会损伤患者各个器官,甚至诱发脑出血、糖尿病以及心肌梗死等病症[7-9]。因此,合理使用降压药和降糖药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并且维持患者血压血糖的稳定性,更加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有关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进而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10-12]。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为临床上常用降压药物,本文对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氨氯地平作为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在实际用药的过程中可有效阻断钙离子通道,进而抑制钙离子转运或者内流到平滑肌细胞,对于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扩张血管的保护效果十分显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血流阻力[13-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高于单一组的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两种疾病均作为慢性疾病类型,两种疾病同时存在、互相影响,临床认为导致两种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血脂及不良生活习惯所致。高血压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同时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引发因素,有关研究数据显示,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几率为6%左右,并且呈现逐渐在增加的趋势。高血压患者在患病期间则需要长期接受降压药的治疗,部分患者为了提高血压的控制效果,选择两种药物联合服用的方式,进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间的血糖水平逐渐升高,将会导致患者肾功能受到损伤,肾损伤的发生将会加重患者的患病程度,提高患者的血压水平[16,17]。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下,将会导致血粘度增高,对于患者血管壁以及血管阻力的损伤十分严重,反之对于患者血压水平的升高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通过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利于达到扩张血管以及改善心肌血供的效果[18]。厄贝沙坦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迁移的治疗效果,结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能够降低受体水平以及血管压力,更加利于达到控制血压水平的效果,基于此,血压水平的降低能够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改善,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的比较理想[19,20]。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体临床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