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江苏千亿元级现代种业产业建设

2020-06-18薛艳凤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江苏农村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种苗种业种质

薛艳凤 周 慧/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孙建春/摄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的发展。“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已成为农业、种业发展的座右铭。特别是近两年中美贸易、非洲猪瘟的影响,为加快构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种业敲响了警钟。种业发展面临的时代紧迫性和挑战性前所未有,事关我国近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江苏作为农业大省、种业大省,创建种业强省,服务种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义不容辞。

江苏省农作物年播种面积1.2亿亩、出栏生猪2600万头、家禽6.4亿羽,水产养殖面积1130万亩,生产规模均位于全国前列。处于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对全省现代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千亿元级现代种业产业建设作为江苏乡村振兴农业提质增效工程之一,责任大,任务重,涉及的领域广,环节多,要强化整合,举全省种业之力,集种业人、财、物优势,整合现有支持政策资源,开拓构建现代种业全产业体系,加快千亿元级现代种业产业发展。

主要成效

农业遗传资源丰富。江苏农业种质资源总量占全国的10%以上,国家级作物种质资源库圃数量、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基因库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全省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常年稳定在150万亩,其中一市四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两县两农场被认定为常规稻、小麦和蔬菜的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两系”杂交稻制种面积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初步建立了以“核心群-扩繁群-商品群”为框架的畜禽良种繁育模式;河蟹等水产苗种生产规模也居全国前列。

种业创新成效明显。全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创新的单位有60多家,建有国家级大豆、水稻、甘薯等改良(分)中心、长江流域稻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省级南繁科研育种公共服务规模达到1600亩,全国领先。常规粳稻、专用小麦等作物育种优势明显,水稻单产位居全国两熟制生产地区首位,“南粳46”“南粳9108”“宁粳8号”等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的选育推出,有效推动了江苏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基本实现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蔬菜种子生产取得长足发展,小白菜、辣椒等蔬菜种子生产经营量居全国前列。

推进机制持续向好。围绕推进种业发展,江苏先后启动实施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攻关、良种推广后补助以及种子安全监管服务等种业专项,重点支持种业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推广,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开放品种审定绿色通道。系列突破性品种的选育加速了品种更新换代,种子质量水平和保供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开展“江苏好品种”展示评比,实施“农作物品种综合测试工程”,全覆盖开展品种适应性和安全性种植测试评价展示,为主导品种推荐和农民选种用种提供依据。同时,政企分开、科企分离以及品种审定、登记、“放管服”等系列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了种业科研、种企发展、市场监管等环境日趋优化。全省共有持证农作物种子企业127家、种畜禽企业292家、水产苗种生产单位700多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7家,5家进入全国50强,5家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种业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前列。

存在问题

种质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有限。资源普查收集覆盖面待扩大深入,保藏保护多限于数量上的维持,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技术手段、方式方法还相对落后,鉴定评价多停留在基础水平,开发利用空间大。尤其是畜禽保种,仍以传统活体保种为主,受数量与当前非洲猪瘟影响,风险隐患增大。特别是地方猪资源,因卵母细胞、精液、胚胎、体细胞、DNA等遗传材料冷冻保存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静态保种面临的挑战与考验空前巨大。江苏作为猪遗传资源最多省份之一,而且是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猪品种数量最多的省份,但除了梅山猪外,多数仅存于保种场或者保护区,且数量有限,保种压力增大。

作物品种过多导致推广压力大。随着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联合体试验、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备案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备案等相继开通实施,新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尽管新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整体有所提升,但缺乏突破性、竞争性品种。主要农作物的同质化、姐妹系品种多,优势品种、主推品种匮乏;高产品种多,高品质的少;粮食作物品种多,经济作物和特色瓜菜品种少,品种结构性问题突出。由此,品种更新淘汰快,与选育周期及投入严重不符;同一区域可供选择的同一作物品种多、杂、乱,农户选种用种难的问题突出;因生育期、熟期差异,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栽种、管水、施肥、用药乃至收获的技术支持指导难度增大;科研育种、种子企业经营推广、市场监管压力同步增大,真正有潜力的优良品种被稀释冲淡,价值空间和推广规模有限,竞争优势被削弱,造成小企业大不了、大企业强不了的局面。

种业企业适应转型升级进展慢。全省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业企业累计达到1100多家,数量不少,但综合实力偏弱,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领军型大品牌种业企业。绝大部分企业仍以经营传统品种为主,业务范围较为局限,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多元化服务和转型升级步伐较慢,优势特色种子、种苗、品系、基地等资源挖掘培育力度不够,“走出去”步伐慢、比重小。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动力不足,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未能有效建立。多数企业依靠代繁和贴牌生存,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整体能力有待提升,品种研发能力欠缺、扩繁生产能力不足、市场推广销售潜力未充分展现等问题突出,集聚市场能量不足,企业多、小、散现象短期内仍难有突破。

对策建议

构建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近年来,江苏种业在扶持政策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种质资源保护、种业科研创新、种企发展壮大、种子市场监管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种业发展的新形势、高要求,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和新修订的《江苏省种子条例》,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形成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支持合作、种业系统共同努力推进的现代种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梳理整合涉种业发展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系统支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品种选育、鉴定评价、制繁种、示范推广和市场监管,促进种业全产业链一体化健康协调发展。

开拓创新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发挥农业遗传资源数量、技术、人才优势,进一步增强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意识,确立其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位。制定出台《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支持分子遗传育种技术在保种、精准鉴定评价以及开发利用中的研究应用,支持引导资源从业人员队伍培养,完善资源保护体系建设,规范资源保护行为及效果评价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空间和价值。一是探索资源保护管理新机制。针对当前重在保、保重数量、设施设备简陋、方式方法落后等现象,为推动保用结合,实现资源保护数量和质量并重发展,调动资源从业人员积极性,提高资源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要探索制定资源库、圃、场、区保护利用效果绩效评价方法。结合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方案》《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方案》《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建设规范(试行)》实施,开拓性实施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建设,扶持资源库、圃、场、区的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充完善或更新现有保种设备,改善优化保种条件,提高保种能力,认定挂牌一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促进保种场、区规范化建设,探索资源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资源保护与利用良性发展。鼓励和支持相关单位、个人、民间资本投入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事业,形成多元化农业遗传资源保护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制,构建种质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二是加快收集与保护新方法研究。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资源普查与收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地方特色优异农作物品种资源普查收集力度,减少特色资源流失。积极研究采用分子遗传标记等资源保护新技术、新方法,引入信息化和大数据应用概念,建立资源电子档案,筹划遗传资源大数据库和动态监测预警平台,对全省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在现有资源库、圃、场、区的基础上,尤其是一个畜禽资源品种仅有一个保种场区的情况下,探索分批建立资源备份场区势在必行。同时加快畜禽遗传资源DNA、冻精、胚胎、体细胞等静态保存技术的研究应用,丰富资源保护方法,增强资源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大资源鉴定开发利用力度。强化对现有资源的精准鉴定评价,挖掘特色优异种质资源,以更好地服务现代种业新品种繁育。建立农作物资源快速高效检测高通量技术与分子技术评价体系,继续开展畜禽资源的形态、生理生化、分子水平方面的畜禽资源遗传特性测定,进而确定资源利用方向。探索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与方法,推动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加快促进优势资源、特色资源、特定性状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加快特色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扩大规模,创立特色品牌,开拓市场,培植一批集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产品开发、品牌塑造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聚力实施种子种苗联合攻关。发挥种业专家智库作用,组建全省现代种业提升专家委员会,搭建分子遗传技术研究与应用平台,加速分子遗传育种技术和DUS测试在新品种选育鉴定中的应用,推进分子遗传技术在资源保护与鉴定评价、新品种选育与测试中的应用。引导鼓励加强基础性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充分挖掘利用江苏地方特色优势农作物和畜禽资源、优良性状,着力攻关高产稳产优质、绿色生态宜机化农作物新品种以及具有地方畜禽特色的新品种品系。组织实施《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计划(2019-2022)》《全国水禽遗传改良计划(2020—2035)》以及国家级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切实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鼓励开展种苗选育及育苗技术攻关研究,引导种企开展种子种苗供应和技术跟踪“一条龙”服务,学习山东经验,从产品、技术两方面入手齐抓种苗市场。在果菜茶花卉种苗繁育方面,完善提升苗木繁育技术,突出机械化、规模化、工厂化适应性研究。着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于攻关培育主导性、突破性品种,夯实种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多措并举保障良种繁育供应。科学规划作物种子生产优势区域,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五化”要求,打造一批现代化、高标准种子种苗制繁种基地,重点推进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南繁南鉴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统筹布局非主要农作物种子或区域特色种子制繁种基地,扶持打造一批特色作物制繁种基地。推进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省级以上原良种场和繁育场建设,扶持建设一批标准化种畜禽扩繁场和扩繁推广基地,完善种苗生产基础设施水平,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种子种苗品质。开展省级作物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制种大县、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与认定工作,提高种子种苗生产繁育规范、规模和能力。完善品种试验测试和展示示范基地体系,防范品种推广应用风险,扶持救灾备荒种子储备扩面增量,推进农作物制种保险政策的实施和良种推广补贴试点工作。加快构建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种子种苗质量可追溯体系,强化种子质量检验认证体系建设。根据主要农作物绿色品种指标体系,组织开展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四大作物绿色品种筛选、评价、推介等工作。继续实施“江苏好品种”“优质食味品鉴”等展示、评比、宣传工作,构筑江苏优势杂交稻、优质食味稻、优质弱筋小麦、特色果蔬作物良种等“苏种”品牌。

引导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活力。推进种业权益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研企人才流动评价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扶持优质育种科研院所与规模优质种业企业间的长期实质性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作物和畜禽品种联合攻关,争创具有江苏优势特色的突破性品种。扩大种业投资发展基金、企业商业化育种后补助支持范围和力度,助推“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在新品种育繁推中有实质性提档升级,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培育重点龙头种业企业。引导部分中小种业企业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做强做精特色种业。依托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加大优势企业、品牌、品种的推介和集中宣传力度,做大做响“苏种”品牌。引导种业企业“走出去”,实行品种和技术同步输出布局,在“一带一路”以及全球化种业中谋求江苏一席之地,开拓江苏种业新空间和新布局。

强化规范作物品种管理制度。系统调研评价分析品种登记、引种备案、联合体试验、绿色通道等品种管理制度在江苏实施的效果和影响,进一步加强品种管理的科学性、制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建设。从政策引导、制度设置、品种管理等多方面减少同质化、姐妹系品种大量同步进入市场,缓解品种多、杂、乱、同质化严重现象;减少或摒弃品种选育中片面追求数量、效率的现象,探索品种退出机制,进一步引导加强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建设,规范提高联合体试验、绿色通道制度执行质量,实现新品种由量增到质增的根本性转变。从源头上缓解或减少种业企业经营、农民选种用种、技术推广指导以及种业市场监管的困难与压力,助力农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生产。

提升种业监督管理服务能力。为适应新一轮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统筹管理农作物与畜禽种业,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和专业人才队伍。加强《种子法》《畜牧法》及《江苏省种子条例》等法律规章制度的宣贯,修订《江苏省蚕种管理办法》《江苏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提高种业从业人员依法开展种业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依法治种水平。继续加强包括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内的种业法治体系和机制建设,加大种子种苗市场秩序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切实维护品种权人利益。加强种业信息化建设,加大行业信息调度和统筹工作力度,建立种业大数据平台,推进管理手段提升,提高监管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种苗种业种质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