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互联网发展空间巨大

2020-06-18许小年

中国服饰 2020年5期
关键词:机器工业数字化

工业互联网使企业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设备和人员效率。

INDUSTRY | 产业

许小年

XU XUAONIAN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

近几年,中国一直在努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传统行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但工业互联网的逻辑和消费互联网不同,工业互联网具有鲜明的行业和企业属性,它可以是一个平台,也可以是一个企业,或者是围绕核心企业形成的一个小生态环境。

工业互联网VS消费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更多是为工业行业中的一些应用提供一个比过去更高效的工具,它在刚开始带来的只是一个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而消费互联网一进入到社交、媒体、娱乐领域,就会带来质变,也就是“病毒式的裂变”,这种裂变在工业互联网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互联网还具有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但因为工业互联网是在企业层面上做的,要求有垂直行业的专门知识,也就是Industrial know how(工艺技术),这就限制了它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比如不懂装备制造本身,就无法做这个领域的工业互联网。这使得一些做互联网和云技术的科技公司在工业互联网面前感到无从下手,因为必须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真正理解透这个行业。

正因为不同细分行业都有自己的Know-how,所以和消费互联网不同,工业互联网出不了爆款产品,它是一个企业一套系统、一个行业一个做法,一个细分市场就是一个结构。工业互联网的实现路径不是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去通过做补贴、做活动来拓展用户、激发用户活跃度,而是要从企业的核心业务入手,去做核心业务各个环节上的标准化和数字化。

每个行业的标准化都很不一样,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还要做数字化,数字是在虚拟和实体混合空间中的通用语言,没有这个通用语言,你说的话机器不能理解,机器发出来的信号供应商不能理解。不做数字化,就不能打通人、财、物、产、供、销。我们还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数字化就是无人工厂吗?”不是,工业互联网不是无人工厂,无人工厂是自动化,这两者的概念并不一样。

工业互联网的价值

在工业互联网这个虚拟和实体的混合空间中,企业能够实现的是什么?

首先,工业互联网可以使企业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缩短交货期。现在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竞争,而是企业综合能力的比拼,比价格甚至更重要的是比交货期,也就是能否对客户的需求做到快速反应。

为什么客户对交货期要求越来越短?因为消费者对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越来越频繁。如果上新品慢了,商机就被别人抢去了。所以,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大家的节奏步伐都在加快,如果你跟不上客户的快节奏要求,就会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其次,“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大规模定制。当今市场发展的趋势不仅仅是节奏加快,而且需求也愈发多样化。比如服装,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男生的衣服只有灰、蓝和黑三种颜色,款式是中山装和西装两种。

然而,现在服装的种类非常多,过去“工业3.0”的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已经不能适应如今多样化的需求了。现在需要的是多品种的小批量生产,小批量最小到多少?最小到一个品种就一件,也就是个性化定制。过去的流水线做不了,但如果用数字化加上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改造,就可以在流水线上实现大规模定制。

再次,工业互联网能够帮助传统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向服务业转型。比如日本做工程机械的企业小松制作所,原本是卖机械设备的,现在转型成为机器设备服务商。如今,他们并不是把挖掘机直接卖给建筑公司,而是把机器放到建筑公司的工地上,卖机器的服务时间,也就是“机时”。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一是建筑公司按照使用时间付钱,闲置时可以不付钱,这就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成本;二是小松会将迭代的旧版本机器收回,再把升级的新版本机器送过来,这就可以低成本地实现技术迭代;三是小松的设备已经全面数字化,和系统连接在一起,机器运转的情况可以随时反映到小松,小松根据机器的磨损、运行做大数据分析,然后提醒客户机器该维修或是超负荷了,这就解决了机器的维护问题。

这一商业模式的转变,对很多制造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方向。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理念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此外,工业互联网带来设备和人员效率的提高。只要有了数据就可以分析,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工业互联网还能够形成具有想象空间的生态体系。数字化做好、工业互联网建起来,企业核心业务就可以逐渐向外扩展到供应商、客户,再下一步就形成一个小生态。虽然不会是天猫、阿里这样几亿消费者或者几千万家厂商的大生态,最多是几百、几千客户的量级,但在这个生态体系中,我们不知道会涌现出什么样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商机,将来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

工业互联网的实践

在市场实践中,目前可以看到工业互联网的做法有两种路径,比如从企业开始做数字化然后形成互联网平台,以及从线上互联网采购平台往下到达企业。至于哪种做法会成功,目前还尚无定论,都需要经过市场和客户的检验。只有给客户创造价值,才能够持续经营下去。

在工业互联网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做得比较好的是通用电气(GE)的互联网平台Predix,但因为年年亏损,最后GE把它卖掉了。GE下了那么大的本钱,并且方向也是对的,为什么还是黯然收场?原因仍然关乎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不同之处。

GE做航空发动机和相关的工业互联网系统,但世界上生产航空发动机的厂家屈指可数,如果用了GE的系统,数据岂不是都到GE那里去了吗?所以GE就打不开市场。很长一段时间,GE命令系统内的企业必须去用Predix,即使这样还是年年亏损。

另外,如果GE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跨到了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比如做汽车,通用汽车就会疑虑,你有做车的经验吗,你的系统会好用吗?因为工业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Know-how要求非常高。

还有做得比较好的是西门子的Mind sphere,它基本上是用在西门子内部系统中,没有推广开来。Mind sphere是西门子于2016年4月发布的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是云计算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属于平台即服务(PaaS)。

通用电气和西门子都做了很好的系统,别人不敢用的原因就是怕数据被竞争对手拿走。据我所知,华为和其他行业的企业合作就明确提出“两不碰”:一是不碰企业数据、二是不碰企业App应用,只是通过底层、中层、应用层的分工进行合作。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我曾到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去调研,其定位从起初自己做中小企业融资,已逐渐转为依托市场的众多民营中小金融机构来做融资,阿里巴巴则集中精力做底层通用的标准模块,比如数据中台。依靠阿里巴巴强大的技术力量,令中小金融机构也能迅速进入其中。这也代表了未来的一种趋势,因为中小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开发工业互联网。

至于平台模式其实是有相当难度的,如果是打通供需两端进行撮合交易,有可能撮合之后,客户就离开平台自己进行交易。如果是拼单,工业品的品种太多,每一个品种的量却不大,如何对接上客户的时点和数量的需求,其挑战也非常大。当然,平台模式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美国的Salesforce就把客户管理系统做成了SaaS,中小企业也可以买得起。

工业互联网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有待于各国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其实,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无论是从技术、商业模式,还是有竞争力公司的角度来看,都处于世界前列。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没有什么作业可抄,要靠我们自己的实践。

毫无疑问,这需要勇于创新。现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确实是刚刚开始,但未来空间是巨大的。在这个领域中,也许无法产生像阿里巴巴、腾讯等超大市值公司,但我相信在各个行业中,都会涌现出一批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在这些领军者的持续尝试与创新下,中国的工业互联网是非常有希望站在世界前列的。

猜你喜欢

机器工业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机器狗
机器狗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未来机器城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