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市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17张永闯

江科学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桂林市效度主观

陈 建 张永闯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014年11月广西自治区住建厅和财政厅联合下发“桂财建[2014]300 号”文,将桂林市列为全区首座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城市。2015年7月,桂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设置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标志着桂林市垃圾分类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但截止2019年3月,垃圾分类推行工作仅进驻生活区70 个,推行“一户·一卡·一桶”垃圾分类智能家庭仅12975 户,仅覆盖50000余人,占桂林市人口总数不足9‰。可见,桂林市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缓慢,为了探究影响桂林市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因素,实地考察了垃圾分类工作进展较好的上海市,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垃圾分类行为的四大因素,并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影响因素的显著性,以期为桂林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意见。

1 研究设计

1.1 假设模型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选取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作为自变量,在对上海的实地调研中发现政策法规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因此,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政策法规为自变量,行为为因变量构建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两两相关。综上所述,提出以下4个假设。

假设1:行为态度对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主观规范对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3:感知行为控制对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4:政策法规对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图1 垃圾分类行为假设模型

1.2 问卷设计与预调研

为了保证每个题项均具有信度、效度,严格遵循Ajzen 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测量问卷模式设计问卷,本问卷由5部分构成,第1部分为受访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第2部分为行为态度量表,主要调查居民是否支持垃圾分类及个人意愿,记为BA1~BA4;第3 部分为主观规范量表,主要考察被调查者在受到朋友、邻居、领导的影响的情况下的顺从动机,记为SN1~SN3;第4部分为知觉行为控制量表,主要考察被调查者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垃圾类型的判断以及个人的控制力、精力等的主观评价,记为PBC1~PBC5;第5 部分为行为量表,主要考察被调查者自己是否会进行垃圾分类,及愿意劝他人进行垃圾分类。问卷除受访者基本信息外,均采用Likert-7点尺度,从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

在初始问卷编制完成后,首先进行初始问卷的预检验。选取桂林市已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70 份,回收有效问卷65 份。预调研结果显示: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KMO=0.9),信度系数均在0.9以上,收敛效度AVE值大于0.5,表明初始问卷具有信效度,可以进行大范围调查。

2 问卷调查与样本数据

正式问卷发放时间为2019年10月,选取桂林市进行垃圾分类试点的小区5个(七星区2个,象山区1个,叠彩区1 个,雁山区1 个),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累计访谈人次300 人,发放问卷300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264 份,有效回收率达88%。样本特征分布见表1。

表1 样本特征值

3 结果与谈论

3.1 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是对同一因素下各观察变量间的内部一致性的判定。以组合信度CR 值和克朗巴赫系数为判定指标,CR 值在0.6 和0.7 之间是可以接受的,CR值大于0.7,克朗巴赫系数大于0.7,说明问卷内部一致性良好。效度是指问卷题项可以有效测量出潜在因素特质的程度,反映问卷的有效性。KMO 值和Bartlett 球形检验是用来评价问卷结构效度的指标,反映变量间的相关性与独立性。KMO值在0.8以上,表明题项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也即是具有结构效度。平均方差萃取量AVE值反映的是问卷的收敛效度,同一因素的AVE值应大于因素之间的相关,表明问卷具有区别效度。信效度分析结果见表2,区别效度分析结果见表3。

表2 信效度分析表

表3 区别效度分析表

由表2信度分析的结果可知,所有因素的克朗巴赫系数系数值都大于0.8,组合信度CR值都大于0.7,表明此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 值为0.909,表明量表题项适合做因子分析,量表具有结构效度。平均方差萃取量除政策法规为0.478 外,其余因素均大于0.5,表明此量表具有很好的收敛效度。由表3区别效度分析结果可见,主对角线上的AVE 值均大于因素之间的相关,表明问卷题项具有很好的区别效度。

3.2 模型拟合度检验与路径分析

在量表通过信效度检验的情况下,用Amos 23.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假设模型的拟合度与影响效果的显著性。假设模型标准化拟合结果见图2,拟合度指标选取最为广泛应用的6 个指标,分别为:1.卡方自由度之比。2.拟合优度GFI。3.调整的拟合优度AGFI。4.相对拟合指标TLI。5.比较拟合指标CFI。6.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

6 个指标的拟合标准与假设模型的拟合效果见表4。影响效果的显著性见路径系数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图2 假设模型标准化结果

表4 假设模型拟合效果

由表4可知,假设模型所有拟合优度指标均达到标准,表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的桂林市垃圾分类假设模型设定正确。

表5 路径系数

假设模型路径系数估计结果显示(见表5),主观规范、政策法规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P<0.05),标准化估计值分别为0.313、0.918、0.259,假设2、3、4成立;行为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并不是太显著(P=0.055),标准化估计值为0.200,假设1不成立;主观规范、行为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两两之间的相关达显著,相关设定正确。

3.3 结果讨论

通过对影响桂林市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4 个因素的探讨,可以发现,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政策法规对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行为态度对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太强,有态度无行动的空想主义阻碍了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

主观规范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表明,处在社会中的个体的行为极大地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亲友、上司、邻居等如果具有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个体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也会主动投身于垃圾分类行动,这一现象反映了两方面深层的原因:一是个人的行为摆脱不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人是群体性动物;二是垃圾分类行为自身是受大多数人接受和支持的,垃圾分类的政策深入人心,能得到大众的支持。基于此,从政府层面来讲,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推进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具有很大的帮助,垃圾分类政策也必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从个人层面讲,个体生活的圈层,周围人的素质对自身的发展相当重要,周围人的环保意识会显著影响个体垃圾分类的行为。

知觉行为控制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表明,在进行个体主观判断时,自身的知识储备、个体的能力会显著影响个体的行为,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很多人不是不愿意进行垃圾分类,而是因如何分类一直困扰和阻碍着行为的发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似乎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从政府层面来讲,举办垃圾分类知识课堂,为小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就会越高。从个体层面来讲,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地进行学习,增加自身知识的储备,打造优秀的自身条件,避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

政策法规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表明,政策法规的制定能强有力地促进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道德的约束与法规的制约是保证垃圾分类政策得以实施的基石。目前,桂林市关于垃圾分类的专项法规还未施行,政府应加紧相关法规的制定,合理有效的处罚手段会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也会赢得市民的支持,个人也应该支持政府所制定的法规,树立守法遵法意识,共同维护桂林市山清水秀的环境。

行为态度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不符,这一现象在当今社会中也普遍存在,有态度无行动,只想不做的空想主义阻碍了垃圾分类的推行,此外,是否存在其他因素调节行为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桂林市效度主观
六点一百分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桂林市供水管网在线水力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初探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珍稀濒危植物在桂林市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