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多层房屋暴雨毁损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2020-06-17

江西建材 2020年5期
关键词:条石砌筑暴雨

江西理工大学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0 引言

我国南方地区4-6 月份是暴雨多发季节,持续高强度暴雨带来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影响,尤其对房屋的质量安全影响较大。洪水内涝造成房屋浸水后引发的一系列的次生质量问题给房屋后续使用带来一定的隐患,有必要对房屋的损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建议。

本文以持续高强度暴雨下,某多层房屋毁损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建议,为类似房屋提供参考借鉴。

1 房屋损毁原因分析

1.1 工程概况

某四栋房屋位于江西省全南县境内,均为四层砖混结构,块条石基础,建于上世纪80年代,每栋楼住户16户,总计64户。四栋楼由东向西排列,北靠山体,南邻河,东西两侧空旷。其北侧紧靠山体最短距离仅约1m,南临河流约2m。

四栋房屋于2019 年6 月中旬持续性暴雨影响下,南侧人行桥被冲毁,河道堵塞,河水漫灌至室内达1m,并在东侧冲沟形成小规模泥石流,给房屋造成部分损伤。

1.2 灾后现状

(1)该小区原建筑场地为冲洪积阶地,地基处理时开挖至基岩层,原地势呈缓斜坡,总体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在岩石地层上砌筑石块、条石,砌筑厚度为0.5~1.0m,在条石、块石基础上直接砌筑墙体,无圈梁。房芯及周边地坪下均回填河沙,河沙胶结作用弱,密实度一般,在水位差渗流作用下容易发生流沙现象。现场检查发现,屋内硬化水泥地面以下由于流沙严重已呈空心状,室内地坪沉陷,其中1、2 栋较为严重。

图1 沙土流失致室内外地面开裂

(2)根据经纬仪对四栋房屋进行倾斜变形测量,1 栋楼顶部往西平均偏移15mm,2 栋往西平均偏移11mm,3、4 栋未发现明显东西向偏移现象。南北方向由于楼房整体较宽,变形观测结果未见明显偏移,但从楼顶及室内裂缝反映可知1、2 栋向南(即河道方向)有偏移现象。

(3)现场外观损伤情况,四栋楼整体外观完好,四栋房屋总体变形趋势为向西、向南偏移,主要原因均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四栋房屋倾斜偏移量均未超过国家规范允许值。墙体裂缝不影响使用安全,墙体未出现明显不适于荷载的位移,地基未出现严重不均匀沉降[1-2]。

表1 倾斜测量结果

(4)依据《回弹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37/T 2367-2013),现场对该楼墙体砌筑砂浆强度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现场在每栋楼一层随机抽取承重墙体布置3 个测区,全楼共计12 个测区。检测结果显示,南侧单元砂浆强度普遍低于中、北侧单元,说明此次暴雨引发的室内浸水致使砌筑砂浆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1.3 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四栋房屋室内地坪及墙体均发生不同程度开裂现象及地基不均匀沉降,主要原因为:

(1)房屋地基基础由石块、条石砌筑而成,基础内夹杂大量泥沙,房芯及周边回填土均为砂性土,土质胶结作用弱,在水流的渗透作用下,容易造成沙土流失引发地基下沉,故地基土胶结能力弱是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内因,为房屋破损的主要原因。

(2)室内地坪、室外散水、排截水沟年久失修,地表水极易渗入地下,从而带走大量泥沙,造成室内外地坪下空心,故防排水设施老化是导致房屋破损的另一重要原因。

(3)房屋为上世纪80 年代建筑,无圈梁和构造柱,房屋整体性较差,发生不均匀沉降易导致墙体开裂,也是房屋破损的内因之一。

(4)在2019 年6 月份百年一遇大暴雨的影响下,水位达到历史最高,洪水过后在水位下降的过程中室内与河道中水位形成较高水位差,从而发生土的渗透破坏,引发不均匀沉降。因此大暴雨引发的水位差是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外因,为此次房屋破损的诱发因素。

2 房屋加固建议

该四栋楼出现裂缝暂时不影响安全使用功能。但罕见特大洪水引发的房屋及地基破损仍给房屋的后续长期安全造成一定隐患,房屋加固建议如下:

2.1 完善截排水设施

对屋后、东西两侧截排水沟及室外散水地坪进行修缮加固,防止山体汇水、屋面排水通过地表裂缝、排水沟裂缝渗入地下,加剧泥沙的流失,从而引起新的不均匀沉降。

2.2 基础加固

根据调查分析,该四栋房屋地基土为砂性土,不均匀沉降已经稳定。因此,根据房屋现状,对墙体下块、条石基础进行加固,具体措施为采用混凝土对基础进行加宽,对原条、块石基础注入水泥砂浆填充空隙。

2.3 换填地基土

对已空心的室内回填土进行换填,具体措施为采用熟石灰与原有河沙地基土进行3:7 比例拌和后重新回填,并进行压实处理,提高抗渗透能力。

2.4 墙体加固

对已有墙体的裂缝采用高强度结构胶进行补强加固。

2.5 泥石流防范

对4 栋东侧冲沟内存在泥石流隐患,在新的洪水季节来临前应做好冲沟内堆积物的清理工作并确保冲沟内排水通畅,房屋后山体植被应保护。

2.6 河道整治

河道排水不畅造成水位急剧上升易引发新的次生灾害,应疏通河道使新的洪水来临时不至于重新淹没房屋地基。

3 结论

通过对某多层房屋在持续暴雨情况下的毁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主要结论有:

(1)地基土为砂性土、房屋年久失修、整体性差为房屋毁损的内因;

(2)持续暴雨造成的水位上涨而后又下降的水位差发生渗透破坏是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诱发因素;

(3)对暴雨引发的房屋采取标本兼治的加固方法,提高后续使用的安全稳定性,为后续处理类似工程案例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条石砌筑暴雨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暴雨
当暴雨突临
BIM技术在砌筑工程排砖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房建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砌筑水泥强度检验及其控制
芦果漫游数题国之四层金字塔
江苏淮安清江浦城墙遗址
暴雨袭击
走读三坊七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