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产业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020-06-17张雪艳王素珍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升华保健中医药

★ 张雪艳 王素珍*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2016 年12 月6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其中写到:“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国首次将发展中医药列入国家战略。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2013—2015 年投入专项资金46 亿元支持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1],近几年有关中医药的国家和地方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其中大都提到要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实施中西医并重,将中医药与养老、健康旅游、养生康复等产业紧密结合,加快产业转化与创新升级。在科学技术方面,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蓄势待发,基因技术、3D 打印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与中医药紧密结合。再加上目前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以及人民健康观念改变,人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愈加旺盛。总体来说,中医药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1 中医药产业的界定

1.1 中医药产业的内涵 中医药产业是中医药在国民经济中的表现形式,对于中医药产业尚未有一个特别统一的定义,但2015 年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指出: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从广义看,中医药产业不仅仅包括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笔者认为中医药产业是包括中医药基础性产业、中医药升华性产业和中医药贯通性产业的融合性产业,可用图1 表示。中医药基础性产业指传统中药产业(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等)和中医医疗产业;中医药升华性产业主要指满足了基本医疗需要的人仍有经济实力消费的产业,包括中医药预防康复产业、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等;中医药贯通性产业不是单一的产业,是与中医药基础性产业和中医药升华性产业相融合的交叉性产业,指能够贯穿于整个中医药产业并且发挥重要作用的产业,例如智慧中医药产业、中医药文化产业等。

图1 中医药产业模式图

1.2 中医药产业的特征

1.2.1 健康优势明显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制宜、个体化诊疗等思想,在治疗优势病种中呈现巨大优势[2]。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讲到:“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强调生活方式与健康有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3]。中医药产业以中医药理念为指导,能够充分发挥养生、保健、治未病的优势。

1.2.2 满足大众健康需求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严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疾病的救治,他们更希望通过预防、养生、保健来防患于未然并且追求更高的健康水平。中医药产业的健康优势恰好可以满足大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1.2.3 延伸融合潜力巨大 中医药产业是一个融合性产业,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它能够以中医药为基础,与预防康复产业、养生保健产业、养老产业、旅游产业等紧密融合。并能够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孵化出更多的新业态,造福人民。

1.2.4 绿色环保 中医药产业是以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绿色集约,节能环保,符合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到的“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3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1.3.1 中医药基础性产业 中药产业方面:我国中药资源已达13000 多种、栽培药材500 多种、市场流通药材1600 多种。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约5000多万亩,中药材产量约为363.8 万吨,国产中药民族药约有6 万个药品批准文号。基本建立了以药材生产为基础、工业为主体、商业为纽带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1]。中医医疗方面: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数据摘编,2017 年末,中医类医疗机构资源与服务情况为,中医类医疗机构数达54,198 个、中医执业(助理)医师217,118 人、实有床位数951,850 张、诊疗量76,363.19 万人次、出院人数2,817.25 万人,近三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资源与服务在全国医疗资源与服务中的占比见表1,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有床位、诊疗量、出院人数近三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10%、7.7%、5.5%、9.4%。可见中医医疗资源和服务逐年稳步增长并在全国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3.2 中医药升华性产业 据有关统计,我国不同规模的中医药保健服务企业达140 万余家,相关链条产业300 余万家,从业人员约3000 万人,年产值约2000 亿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发展空间巨大;2015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到2020 年,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数达到旅游总人数的3%,中医药健康旅游收入达3000 亿元,在全国建成30 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200 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企业(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4]。2017 年9 月5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公示了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15 家),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初见端倪。另外各地正在纷纷探索中医药养老的模式,如陕西的支撑模式、黑龙江的新建模式、辽宁的合作模式等[5]。中医药升华性产业方兴未艾。

表1 近三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资源与服务及其占全国医疗资源与服务的比例(%)

1.3.3 中医药贯穿性产业 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加强系统生物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构成了智慧中医药产业。2017 年,互联网+中医药领域呈现出爆发增长的趋势,市场中以“中医”“中药“或”中医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查的APP 产品超过1100 种,再加上一些没有APP 产品,仅有微信端或是PC 端的产品,市面上的互联网+中医药类产品超过2000 种[6],如春雨医生、冬日医生、熊猫拿拿、看中医等;人工智能在中医诊断、中药方剂、中医腧穴配伍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7],部分研究机构已经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中医临床大数据挖掘及临床辅助系统研发[8],如湖南中医药大学的“WF-III 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系统内编制有病症1000 种,标准证候模式1800 个,演绎证候模式5000 余个,疾病病种460 种,辨证要素54 项,常见证200 个,常用方剂670 首,常用中药720 种,能为中医内、妇、儿科全病域诊疗[6]。以中医药书刊影像、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会展、养生文化服务机构等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产业也正蓬勃发展,例如“中医中药中国行”科普宣传4 万余场,受益群众1700 余万人次;建设了300 多个国家级、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组建了一支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队伍,开发了一批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普作品[6]。

2 中医药产业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健康中国建设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经济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9]。在本研究中,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中医药产业能够提高健康水平,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提高健康水平,都看成是对健康中国建设有作用。中医药产业对健康中国建设的作用可用图2 表示。

图2 中医药产业对健康中国建设的作用模式图

2.1 中医药产业直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中医药产业能够通过中医医疗直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国95%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提供中医药服务,2016 年10 月17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下发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基层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将继续提升,此外三级中医医院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国家大力推行分级诊疗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各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防病治病作用,有助于把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关,整体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

中医药除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的防治中作用显著,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治疗甲型H1N1 流感,效果良好,引起国际社会关注[1]。

2.2 中医药产业间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2.2.1 通过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健康水平 中医药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产业链的产物能够直接带来财富,并且中医药产业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利于经济增长,例如2017 年中药材类销售总额为611.16 亿元,中成药类销售总额为2996.37 亿元[10],另外,中医药产业能够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吸引顾客消费,盘活区域经济。因此中医药产业能推动经济发展。

有大量文献研究证明,居民健康水平和经济增长有双向促进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和医疗技术水平改善,人民健康水平较高[11-12]。因此中医药产业能通过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健康水平。

2.2.2 通过带动健康产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公布的2011—2017 年中医药产业产值和2011—2016 年大健康产业产值数据,使用SPSS22.0 对其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中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显著相关(P<0.01,r=0.984),说明随着中医药产业产值增加,大健康产业产值也增加,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能带动健康产业发展。同时,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能和健康产业中的其他产业形成竞争,整体推动健康产业其向前发展,从而更能够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人民健康。

2.2.3 通过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提高健康水平 国际公认高健康素养是维持全民健康的最经济有效的策略。健康素养高的人,往往慢性病等疾病发病率低[13],因为他们有丰富的预防保健知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强,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能够借助电视媒体、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展等载体科普中医药知识和养生智慧,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提高健康素养,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2.2.4 通过优化健康服务提高健康水平

2.2.4.1 中医药防治中医优势病种 中医优势病种主要是指西医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或疗效,而中医能治且疗效确切的疾病,或是中西医治疗疗效肯定,但中药药物毒副作用相对西医治疗较小,且不易引发药源性、医源性疾病的病种[14]。中医药具体在治疗功能失调性病变、病变进入慢性期或缓解期,病毒性感染病变、不明原因病变或者病因复杂病变[15]以及慢性非传染疾病上效果明显,例如慢性肝炎、肺心病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变应性血管炎、郁证、不寐、梅核气[14]、中风、恶性肿瘤、血液病、慢性阻塞性肺等疾病[16]。

2.2.4.2 中医药产业养生保健治未病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口服保健:食疗药膳、保健药品等;第二类服务保健:推拿、针灸、拔火罐、刮痧、汗蒸、足疗等;第三类为运动保健: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17]。中医养生保健的原理是通过坚持保健,从而调理体质、强身健体,最终增强防病御病能力。

2.2.4.3 中医药健康养老 中医药健康养老是指运用中医药(民族医药)理念、方法和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保养身心、改善体质、预防疾病、诊疗疾病、增进健康的中医药健康服务[18],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中医药健康养老具有减少疾病负担、有效控制疾病、提高生存质量的优势[19],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现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方方面面,优化健康服务能减少未病的发生,加快疾病的痊愈,防止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3 讨论与对策

中医药产业能够提高人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带动健康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和优化健康服务从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为了尽快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我们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推动中医药基础性产业发展 在中药产业方面,不仅存在生产企业多、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还存在中药材的质量不稳定、炮制不规范、野生中药材破坏严重等问题[20],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保证资金投入,集聚优势资源[21],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小而散的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实力;加强从中药材种植到粗加工到炮制再到市场监管的标准体系建设,对中药产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用中药产品的相对安全增强人们对中药产业的信心。在中医医疗产业方面,虽然中医医疗资源和服务在全国医疗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所占比例均在10%—20%之间,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扶持中医药的发展,充分挖掘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潜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3.2 提高人们对中医药升华性产业的认知 中医药升华性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大部分群众对其认知不足,对中医药升华性产业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可以通过互联网推广、分发宣传册、张贴宣传海报、开展社区讲座等形式加大对中医药预防康复产业、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知识普及,让群众了解中医药理论、享受中医药健康服务、感受中医药疗效,提高群众对中医药升华性产业的认知,挖掘对中医药升华性产业的需求,为中医药升华性产业提供发展机遇。

3.3 促进中医药产业内部各产业间的融合 将中医药预防康复、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中医药健康旅游等知识和政策融入到中医药文化产业中,以书籍报刊、影像、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中医药文化产业便能很好的宣传升华性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空间广阔,但智慧中医药产业只有与中医药基础性产业、升华性产业紧密融合并立足实际需求才能体现更高的价值,例如,智能煎药机提高了中药煎煮效率降低煎药成本、线上辅助诊疗系统提高了中医师辨证论治的水平、智能化可穿戴设备提高了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能力等,智慧中医药产业促进了中医药基础性产业和升华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要促进中医药贯通性产业与基础性产业、升华性产业的融合,以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

3.4 加强人才培养 发展中医药产业,建设健康中国,要注重中医药传承,培养高素质人才。要贯彻落实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加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开展地区特色性传承项目。同时积极探索中医药院校培育人才的有效途径,增设中医药健康养老、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康复学、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划拨专项教育经费,培养中医药基础性产业、中医药升华性产业、中医药贯穿性产业人才,让其担负起发展中医药产业、振兴中医药、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任。

猜你喜欢

升华保健中医药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贪吃蛇升华记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