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后硬镜“一步法”清创治疗胰周感染: 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0-06-17黄有星仇成江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清创灌洗腹膜

黄有星,张 生,仇成江

广东省中医院腹部外科,广东 广州51012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胰腺或胰周感染是疾病发展到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周感染时,需外科干预治疗,现临床多采用递升式分阶段治疗,先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待窦道形成后,再经窦道直视下清创治疗[2-3]。临床运用中本研究发现该术式存在一定局限性,PCD穿刺后等待清创过程中可能因引流效果欠佳,而引起病情加重。我科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CT引导下行腹膜后硬镜“一步法”清创治疗SAP合并胰周感染患者共4例,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9年8月我科共收治SAP伴胰腺周围坏死患者4例,其中3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47.5±10.4岁。病因:1例为胆源性,1例为酒精性,2例为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发病后1~3周左右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严重感染情况,体温最高达38.9±0.3℃。术前CT增强可见胰腺周围积液渗出及坏死组织(图1),其中1例患者合并腹腔积液。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表1)。

1.2 手术方式

术前先予常规保守治疗措施,如补液支持、禁食、抑酸、抑制胰酶分泌及广谱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疗。均完善术前增强CT了解胰腺坏死情况及胰腺外并发症情况,并按改良的CT严重指数评分(MCTSI)进行评分。手术室选择多功能手术室(具有术中64排CT监控设备)。术中患者取右侧卧位,术中CT进一步了解胰周情况,选择合适穿刺点,穿刺点应尽量取脓腔低位、靠近体表且具有可扩展性的位置,在实时CT影像引导下使用18 G穿刺针进入脓腔,穿刺过程中应注意避开腹腔内重要组织器官及血管。穿刺针进入脓腔,回抽见脓液流出后,予置入导丝,并使用扩皮鞘管沿导丝进入脓腔。术中复查CT确定导丝及鞘管位于脓腔及未损伤周围脏器后,使用筋膜扩张器由8 F逐级扩张至16 F,置入16 F鞘管。沿鞘管插入胆道硬镜(图2),利用低水流量冲洗,引出脓液,利用活检钳钳夹坏死组织。予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若术中镜下辨别组织结构困难,可行术中CT明确进镜位置及方向避免不必要损伤。术毕检查术区无活动性出血后,留置16 F双腔引流管。术后将术中抽取的脓液及钳出的坏死组织送细菌培养(图3)。

表1 4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Tab.1 The related clinical data of 4 patients

1.3 术后治疗

术后灌洗应尽早进行,术后第1天排除术后活动性出血后,便可开始行引流管灌洗。灌洗过程中应注意引流管的通畅程度,若引流欠佳,可适当调整引流管,活动引流管,避免引流管侧孔吸附组织引起管道堵塞,应确保引流管通畅。术后动态复查CT,若CT见脓腔缩小,感染情况控制较好,可在灌洗后将引流管逐步退出,每次将引流管向外拔出2~3 cm,直至引流管侧孔外露,便可将其拔除。若CT见坏死范围扩张,感染情况未见好转甚至加重时,可再次经原引流管窦道行硬镜清创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

4例患者中,3例行1次手术,1例行2次手术。行2次的患者因术后第8天复查CT提示坏死范围较前扩张,引流管位置欠佳,遂予经原引流管窦道行硬镜清创术,术后症状缓解。4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9.75±7.2d。

2.2 术后并发症和随访

术后均无出血、消化道瘘等并发症。出院后定期复查CT,随访至今均无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图4)。其中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术后8月返院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腹腔未见明显粘连。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高,其中约80%死亡病例与胰腺感染坏死有关[4]。研究发现SAP患者发病第2周胰周坏死物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第1、4周[5],考虑合并胰周感染是SAP患者常在第2周出现病情加重的原因。SAP合并胰周感染考虑与以下两点有关:其一,SAP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因禁食及胃肠功能减弱等原因而受到破坏,导致肠道菌群移位,因此胰周感染的病原菌多来源于肠道菌群;其二,胰腺微循环障碍导致出现胰腺局部坏死,进而坏死组织形成菌群繁殖的天然培养基[6-7]。既往研究显示,坏死范围越大,感染发生率越高[8]。对于胰周感染的诊断,有研究认为细针穿刺是诊断胰周感染的金标准,但该检查存在假阴性的可能,同时有创操作可能导致感染加重[6]。现临床多通过增强CT的气泡征的这一典型表现进行诊断。有回顾性研究显示,增强CT对胰周感染的确诊率可达91.2%[9]。胰周感染的诊断始终离不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国内外指南均认为,合并胰腺感染坏死的SPA具有绝对的手术适应症,及时有效地对胰腺感染坏死组织进行引流及清除,能有效改善SAP的预后。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手术方式由传统的开腹手术演变为递升式分阶段治疗。递升式分阶段治疗最早由Santvoor等[10]提出,主张针对胰周感染的治疗分步进行,先对感染灶行PCD,以期通过引流及灌洗能对病情达到控制。对于合并有难以引流的坏死组织则待窦道形成,再行下一步微创清创治疗。

在临床运用递升式分阶段治疗治疗SAP合并胰周感染坏死患者过程中,术者发现该术式存在一定局限性,等待窦道形成过程中患者病情可能因引流无效而加重。因此有学者提出用腹腔镜辅助清创“一步法”治疗代替递升式分阶段治疗控制炎症发展[11-12],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未见并发症,预后良好。自2017年1月起笔者采用行CT引导下行腹膜后硬镜“一步法”清创治疗SAP合并胰周感染患者,术中在CT引导下行定位穿刺,利用鞘管代替窦道,运用硬镜进行有效地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并留置引流管,方便术后灌洗。

该术式有以下优点:(1)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一步法”及时有效阻止PCD治疗无效后引起而病情进一步加重变化的情况发生,同时亦减少了PCD穿刺后等待清创的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及节约医疗资源。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9.75±7.2 d,相比既往其他报道常规先行PCD后行内窥镜清创术而言,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1,13];(2)创伤小,病人可耐受:我科选择STORS 8.5 F的硬镜进行清创治疗,该硬镜较临床使用大多数肾镜而言,相对较细,仅需16 F的鞘管便可建立通道,而普通肾镜需使用24~30 F的鞘管。同时硬镜清创仅需单一通道便可实现直视下清创,无需像腹腔镜清创一样建立多个工作通道及CO2气腹;(3)清创效果明显:相比于胆道软镜而已,对坏死组织的钳夹及清除效果更加显著,另外通过进水口持续低流量冲洗能将坏死组织经由鞘管冲出;(4)对腹腔影响小:胰腺为腹膜后器官,其炎性多先出现于腹膜后间隙。若经由腹腔进入腹膜后清创,可能存在细菌经手术入路移位进入腹腔,造成腹腔感染的风险[14]。该术式采取腹膜后入路,不干扰腹腔,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避免腹腔粘连;(5)引流效果佳:术后留置16 F双腔引流管相比于PCD管而言,有利于术后引流效果更佳,同时双腔管方便术后灌洗;(6)CT引导穿刺定位更为直观:在选择穿刺点及穿刺路线时,我们采用CT引导直视下进行。在穿刺过程中利用CT成像,更有效地动态观察穿刺轨迹。同时CT能宏观地了解胰腺周围组织情况,包括穿刺路线与内脏器官及血管的关系,有效避开,可以评估鞘管的位置及深度是否合适。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及解决方法包括:单一工作通道术中出血处理难度大,因此钳夹坏死组织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硬镜无法弯曲:由于硬镜无法像胆道软镜一样前端弯曲,视角存在局限,因此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及穿刺路径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结合我科治疗经验而言,对于合适病例,选择CT引导下行腹膜后硬镜“一步法”清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周感染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由于目前病例数有限,该术式适应症的选择及优化,有待大量实践及高质量研究提供证据支持。

猜你喜欢

清创灌洗腹膜
MicroRNA在腹膜透析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清创方法在老年压力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野外多功能可拆卸式肢体清创手术台的研制与应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两种清创方法治疗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观察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