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和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2020-06-17卢伟坤梁楚砺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肇庆526000
卢伟坤 梁楚砺(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肇庆 526000)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往往伴随颅内血管破裂及大脑挫伤,导致脑动脉出现迟发性的收缩和狭窄,即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CVS常发生在SAH发生后的1~2 w,CVS会造成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的减少,导致出现严重的脑损伤,引起脑梗死等严重后果,造成神经功能的损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以及致残率[1]。对于SAH,应注重出血后CVS的预防和治疗,从而改善预后。尼莫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选择性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缺血情况,作用持久[2]。为探究尼莫地平不同用药方式疗效,本文纳入50例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本院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开展研究,使用口服或静脉滴注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50例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本院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开展研究。按随机排列法选出25例作为对照组,剩余25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 29~63岁,平均年龄(43.56±4.66)岁。研究组男性 15例,女性 10例;年龄 28~65 岁,平均年龄(43.98±4.8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纳入标准:经CT扫描确诊为SAH;均为第一次发作CVS,于发病后1~72 h内入院;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严重高颅压、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绝对卧床休息、20%甘露醇降颅压、6-氨基乙酸止血、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抗感染、保护神经、镇静止痛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尼莫地平片(广东华南药业,国药准字 H44025019,规格:20 mg)30 mg/次口服,3 次/d。研究组:尼莫地平注射液(青岛金峰制药,国药准字H20066308,规格:50 mL:10 mg)以1 mg/h的速度24 h持续静脉泵入。两组均连续用药21 d。注意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肌力及脑膜刺激征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于治疗前后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估,0~42分,分值越小,神经功能损伤越轻[3]。②观察CVS再发生、再出血、死亡情况。③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评估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计算采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 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无较大差异(P>0.05)。见表 1。
表1 两组NIHS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NIHS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研究组2 5 2 5 1 7.2 8 7 1 8.2 8 5 0.0 0 1 0.0 0 1 t P 2 5.3 6±3.4 9 2 6.0 1±3.3 3 0.6 7 4 0.5 0 4 1 1.2 6±2.1 1 1 1.6 9±2.0 6 0.7 2 9 0.4 6 9
2.2 CVS再发生、再出血、死亡情况:两组CVS再发生率、再出血率、病死率无较大差异(P>0.05)。见表2。
表2 CVS再发生率、再出血率、病死率对比[n(%)]
2.3 用药安全性:研究组有1例出现恶心、血压下降,经过减慢输液速度后改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反应,无较大差异(P>0.05)。
3 讨论
SAH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多由颅内血管破裂出血或动脉瘤出血所致,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CVS是SAH发病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60%,多发生在蛛网膜下腔血液环绕的血管,由于血管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导致脑血流量减少,引发脑损伤,危及生命[4]。有研究指出[5],SAH后CVS主要是由于血管壁发生一定的病理变化,与炎症反应、血管收缩因子和溶血产物氧合血红蛋白失衡等因素有关,引起钙离子通道的变化形成Ca2+内流。采取钙离子阻滞剂治疗能够抑制Ca2+内流,解除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是一种新型双氧吡啶衍生物,具有较高的亲脂性,易通过血脑屏障,从而发挥较强的抑制脑血管痉挛的作用;通过作用于与钙离子通道有关的神经元受体和脑血管受体,保护神经元的功能,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缺血症状;还能增加脑的缺血耐受性,改善病灶周围的脑组织代谢功能[6]。尼莫地平在临床应用广泛,口服及静脉给药的方式较为常见,对于两种给药方式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较少。
本文将尼莫地平静脉滴注及口服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给药方式均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效果相当;且在CVS再发生率、再出血率、病死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方面均无较大差异,说明上述两种给药方式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疗效及安全性相当。本文静脉治疗中出现1例低血压,口服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说明口服给药相对安全,但由于本文研究样本较少,结果不具有代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李晖等[7]研究中发现尼莫地平能够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从而减少再出血,还能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尼莫地平在降压过程中,疗效发挥不够明显时,会出现对脑血管的舒张作用,改善脑部供血;还能通过保护脑细胞起到逆转脑血管痉挛的作用,从而促进脑组织功能的恢复;促进有效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神经元线粒体的完整,有效减轻脑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功能,从而促进预后。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确切,静脉滴注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疗效及安全性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