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2020-06-17洪稚夏温育鸿湛江市港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湛江524008
蔡 辉 洪稚夏 温育鸿(湛江市港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湛江 524008)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近年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通常是由于屈氏韧带以上的十二指肠、胃部、食管以及胰管的病变引发的急性出血,临床表现主要为黑便和呕血,发病后若不能及时医治会严重危及生命安全[1]。该病现阶段的主要防治手段为利用胃镜检查食管以及胃内部出血情况,从而给予对症治疗。本文对使用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抽选62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经影像学、症状和体征等检测均符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5年)》[2];无外科手术及精神病史;近15 d内未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其他止血药物;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由静脉曲张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有严重肾、肝合并症、心脑血管疾病或合并肿瘤;有血液性疾病或胃肠吻合手术史;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联合组31例,男性15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5.67±3.21)岁;平均病程(6.73±2.57)h;急性胃黏膜病 5 例,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1例,复合型胃溃疡出血5例。对照组31例,男性1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5.37±3.25)岁;平均病程(6.76±2.51)h;急性胃黏膜病 6 例,胃溃疡 9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2例,复合型胃溃疡出血4例。两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后均给予静脉营养、水电解质、血容量的补充和调整,采用低流量吸氧、肠胃减压、禁食及抑制体酸、卧床休息等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施以泮托拉唑溶液(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169,规格:40 mg/支)进行治疗,将40 mg泮托拉唑溶液与0.9%氯化钠溶液10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20 min内滴完,2次/d。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注射用血凝酶(甘肃医药集团公司,国药准字H20041419,规格:2 U/支),具体操作为:喝下局部麻醉药剂后半小时,将胃镜探入食用管道以及胃部,以观察消化管道和胃部的出血情况,确定出血部位后,结合内镜技术运用导管将凝血酶喷洒在出血部位,并注射80 mg泮托拉唑,2次/d。两组均治疗5 d。
1.3 观察标准:①于治疗后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留取上清液冰冻于-80°C冰箱中待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观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和抗利尿激素(ADH)。②于治疗5 d后清晨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5 mL,于24 h内完成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 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炎性因子水平比对:治疗后对两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观测比对,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对(±s)
表1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对(±s)
组别 例数对照组联合组3 1 3 1 t P h s-C R P(m g/L) I L-6(n g/L) T N F-a(μ g/L)1 1.2 9±1.2 4 6.5 4±1.3 9 6.2 7<0.0 5 4 6.6 2±7.9 8 3 3.9 8±6.3 5 2.6 5<0.0 5 9.1 2±1.7 6 5.1 6±0.8 7 3.8 1<0.0 5
2.2 应激反应指数比对:治疗后对两组应激反应指数进行观测比对,结果显示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激反应指数比对(±s)
表2 两组应激反应指数比对(±s)
组别 例数对照组联合组3 1 3 1 t P C o r(n m o l/L)N E(μ g/L)A D H(m U/L)3 2 5.2 9±2 3.2 4 2 8 6.9 4±1 7.3 9 2.7 7<0.0 5 3 7.6 2±5.9 8 2 7.9 8±4.3 5 2.7 1<0.0 5 6.1 3±0.7 6 4.1 6±0.3 7 4.3 9<0.0 5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骤、出血量大,有时出血的速度比出血量更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及时止血对生命以及后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有研究显示,当胃液pH值>5.0时胃蛋白酶会失去活性,胃液pH值<6.0时血小板分散且呈现纤溶状态-8[4],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可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血凝酶是通过冻干毒蛇、猪及牛等动物血液并将其加工提炼而成,分为类凝血酶及类凝血激酶,被广泛应用于静脉出血的治疗,作用机制为:①正常状态下,凝血酶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在血管破裂时可同时发挥类凝血酶样及类凝血激酶样作用,可通过释放凝血因子激活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使血酶原得以形成,起到刺激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加速止血;②与人体中的钙离子相互作用,从而激活Ⅴ、Ⅶ、Ⅷ等凝血因子,加速出血位置的血小板凝聚以产生白色血栓阻止出血;③与血小板因子Ⅲ产生相互作用,将其转化为血凝酶,转化后的血凝酶具备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双重作用,使凝血酶形成时间大幅缩短。
综上所述,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使用泮托拉唑联合凝血酶进行治疗可快速止血以及维护机体内部平衡,对身体健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