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五轮学科评估时域下我国新闻传播学生产力分布格局检视
——基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与代表性期刊的统计分析

2020-06-17詹海宝

未来传播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界教育模式

詹海宝 王 卓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其显著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1]学科评估结果实际上就是公共项目实施绩效的一种周期性评价,如2017年结束的第四次学科评估就是对2011-2015年间各校年度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估。[2]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拥有新闻传播学博士点的17所高校全部参评,部分拥有新闻传播学硕士授权单位参评,整个新闻传播学参评单位共计81所,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进入A+档次。[1]2019年教育部研究制定并审议通过了《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3]第五轮学科评估将于2020年启动,评估周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2020年又恰逢“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所以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很可能将关系到下一轮“双一流”建设评估以及博士点的审批,其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影响必定是深远持久的。科学研究水平作为现阶段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相较于第四轮学科评估,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学术生产力格局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不同地区及高校间又会产生怎样的差距?基于此,本研究以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新闻传播学代表性期刊为分析对象,尝试绘制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学术生产力地图,并试图从学术生产力视角,检视第五轮学科评估期间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科学研究水平的分布格局,为新闻传播学科各院校发现问题、找准定位提供参考。

一、选题缘由

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科学研究水平中的学术论文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人文社会科学可能会仅采用代表作评价,且要求代表性论文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期刊”。就新闻传播学科而言,一些代表性期刊在学科内有广泛的认同度,其发文量代表了高校科研成果的水平。[4]基金项目尤其国家级基金项目,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或者一个地区科研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5]高校、学术团体、学术研究个体或地区承担国家项目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学术生产力,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科研项目用“国家级项目与自选代表性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故此,本研究以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和代表性期刊的发文量及被引用量为数据来源,考察分析第五轮学科评估期间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学术生产力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已有研究也基于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或核心期刊,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学术生产力分布格局与研究主题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如对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分析方面,廖圣清等通过对9种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的论文进行文本挖掘,探究了近20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总体状况,尤其是研究方法和理论的使用情况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6]邵鹏等利用内容分析法,从发文量、海内外作者比例、论文合著情况、词频、特色栏目、研究方法及支撑理论等方面,对中国新闻传播学6种CSSCI期刊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间的1131篇学术论文进行了系统分析;[7]刘自雄等对我国9种新闻传播学CSSCI期刊发表的1800余篇论文进行了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回顾了2012年各研究领域的基本格局与热点研究话题;[8]方振武整体抽取了6种新闻传播学CSSCI来源期刊,绘制出了2010年样本学术期刊论文引证频数及引用比、论文作者来源、研究者的发文数量等情况。[9]在对国家社科基金的分析方面,刘雪梅根据1999至2009年间国家社科基金中新闻传播学类立项资助项目的数据,分析了相关项目的表面特征以及走势所显现的含义,并着重研究和探讨了项目内容的变迁与发展,为我们有效了解我国新闻传播研究大趋势提供了参考;[10]李志军等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1-2013年共700项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勾勒出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力量分布状况;[11]李燕从项目论文成果出发,探讨了我国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论文的产出力分布情况。[12]已有研究为我们审视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概貌提供了重要参考,但鲜有学者从学科评估或者同时将国家社科基金和代表性期刊兼顾分析的视角,全面检视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生产格局与学科概貌。本研究从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视角,以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和代表性期刊为分析对象,全面审视本学科的学术生产力格局,一则可为我们了解本学科学术权力的分布提供借鉴,二则可为新闻传播学科各院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前期准备中发现问题、找准定位提供参考。

二、基于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分布格局的统计分析

(一)机构格局

通过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官方网站历年资助项目检索,[13]2016-2019年四年间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共计704项,其中普通高校立项657项,占比9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各级军校、党校、机关、社科院等立项47项,占比7%。由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评估主要以普通高校参评为主,所以在此选取普通高校立项的部分进行分析,这四年间共有225家普通高校获得了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表1列举出了承担项目数大于4项的高校(表中高校名称其后的档次为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下同)。

表1 2016-2019年承担新闻学与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机构(大于4项部分)

按照立项高校的类型划分,传媒类专业院校获得31次立项,占比4.72%,其中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立项数最多;其它专业院校获得386次立项,占比58.75%,是此期间获得立项的主力军,其中,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立项数较多;综合类大学获得240次立项,占比36.53%,其中暨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立项数较为领先。从表1可知,在获得立项的225所高校中,位处前20的有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共承担项目197项,占比29.98%,处于新闻传播学立项高校群的第一方阵,大部分为新闻传播学科的老牌名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基本也处于B档以上高校。位于第二方阵的有广西大学、河南大学、南昌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等65所高校,共承担项目281项,占比42.77%,大部分B-档高校在此梯队。处于第三方阵的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等140所高校,其立项179项,占比27.25%,属于研究实力一般的高校群。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高校在三个方阵上的分布,呈现上尖下宽明显的金字塔状,且承担项目数量主要集中于塔尖,即不足9%的高校所获的项目数占整个基金项目数的约30%。

(二)地域格局

1.地区格局

表2列举出了各地区新闻与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分布情况,以及各地区立项数排名前五的高校(含并列位),从该表可知华东地区新闻学与传播学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有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华北地区立项数排名前三甲的高校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中地区排名靠前的高校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华南地区科研实力前三甲的是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大学,西南地区立项数靠前的高校有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西北地区立项数靠前的高校有新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东北地区排名较靠前的高校有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以上高校都是各地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镇,引领本地区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由表2还可知,新闻传播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各地区之间在立项数目上存在极大差异,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是获得项目比较多的地区。华东地区远超其他六个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实力相当,华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实力稍弱,位列第三梯队,东北地区情况最不乐观,和实力最强的华东地区差距甚大,立项数近乎10倍的差距。且华东地区与华北地区的立项数之和占总立项数的近50%,占据了新闻与传播学国家社科资源的半壁江山,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中心地区。

表2 2016-2019年新闻学与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地区分布

2.省域格局

为了进一步考察我国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在省域间的分布格局,本研究列举出了各省市立项分布情况,以及各省市立项数排名前三且立项数大于2的高校(含并列为位),如表3所示。从该表可知,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方面,北京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本学科的核心地区,其立项数处于绝对优势,超过甘肃、云南、辽宁、黑龙江、河北、贵州、内蒙古、天津、吉林、宁夏、西藏、海南、青海、山西14个省市之总和,这与北京拥有数量众多的高校和全国知名的媒介以及研究机构有着重要关系。此外,地缘、信息、操作上的优势也是可能的因素。广东、湖北、江苏、上海、浙江、陕西立项数均超过30项,重庆、湖南、福建、四川、河南、江西立项数均在20以上,说明以上省市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学术实力较强,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的中心省市。而吉林、宁夏、西藏三省在此四年间仅获得4项资助,海南、青海、山西三省在此四年间立项数仅为2,且无连续立项的高校,其新闻传播学学术生产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很难形成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表3 2016-2019年新闻学与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省域分布

省市排名前三高校立项数总计占比排序省市排名前三高校立项数总计占比排序四川四川大学10西南民族大学3成都学院2电子科技大学2四川师范大学2243.65%10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40.61%26宁夏宁夏大学340.61%26西藏西藏民族大学340.61%26海南、青海、山西均为2项,占比均为0.30%,且均无立项数大于2的高校

(三)主题格局

在对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后,为了进一步了解新闻传播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的主题分布,本研究利用Python语言中的第三方JIEBA库进行分词编程,并利用NetDraw构建高频词的社会网络关系,得到如图1所示的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频关键词网络关系图。这些高频词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高频词主要反映的是相关研究主题,如“乡村振兴”“国际传播”“新媒体”“文化传播”“舆情”“社交媒体”“社会治理”“出版”“政治传播”“媒介融合”等,体现了这四年间立项课题所关注的研究热点。第二类高频词反映了相关课题的研究性质或研究类型,如“机制”“模式”“路径”“对策”“引导”“策略”“提升”等,体现了目前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重心偏向应用型研究项目,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第三类高频词反映的是相关研究展开的时空技术背景、研究阈限等限制条件,如“中国”“当代”“近现代”“近代”“一带一路”“大数据”“人工智能”“西部”“新疆”等。由图1还可知,居于最核心地位的高频词有“中国”“传播”“新闻”“新媒体”等。“中国”体现了研究领域聚焦于新闻传播研究的本土化,“传播”和“新闻”表明本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还是新闻与传播学,“新媒体”则是体现了当下的研究趋势。

图1 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频关键词网络关系图

三、基于代表性期刊分布格局的统计分析

《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中国出版》《新闻记者》《编辑之友》是新闻传播学科较有代表性的几种核心期刊,本研究以前四种期刊为依据,从另一视角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和科研人员的学术生产力进行间接评价,尽可能体现我国新闻传播学学术生产力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一)机构格局

2016-2019年4年间新闻传播学的前述4种期刊共计发文量3035篇(除出公告、通知等非学术研究文章),其中普通高校发文量2690篇,占比89%,属于学术研究的绝对主力,各级军校、党校、机关、社科院等发文量345篇,占比11%。在此期间有225所普通高校发表了1篇以上,此数目和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高校数一致,两者所包含的高校大体相同,说明新闻传播学科的主体高校大约225所。表4给出了2016-2019年间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的发文量在10篇及以上的高校,从该表可知在有这4种期刊发表成果的225所高校中,位处前5的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暨南大学,这5所高校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领头羊,共计发文量860篇,占比31.97%,处于高质量发文高校的第一梯队,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基本处于A档以上。处于第二梯队的有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15所高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基本处于B+档以上,共计发文量843篇,占比31.34%。处于第三梯队的有上海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苏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205所高校,共计发文量987篇,占比36.69%。从以上三个梯队的划分可以看出,上述4种期刊的发文量在高校间分布极不均衡,其金字塔分布比国家社科基金更为严重,表现为不足3%的高校所发表的数量占比超过30%,不足9%的高校发表的数量占比超过60%。在此应该说明的是,排名前三位高校主办有该4种期刊中的3种,对本单位学者的论文录用率往往高于其他单位,其发文量较大肯定或多或少与此有关,其在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学术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表4 2016-2019年新闻学与传播学4种代表性期刊发文量的高校分布

如果说高校的高质量论文发表量是其科研实力的显性体现,那么高校的论文被引用量则是其学术影响力的隐性表现,通常来说高校的论文被引量要比发文量更能确切地反映其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表5列举出了2016-2019年间新闻传播学科4种期刊论文的被引次量超过50的高校,从表中可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4所高校被引总量均超过1000,再次体现出了这4所知名高校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领跑地位。新闻传播学有代表性的4种期刊的均篇引用量为8.2,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被引情况是较差的,与其他学科相比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表5 2016-2019年新闻学与传播学代表性期刊引用量的高校分布

(二)地域格局

1.地区格局

表6列举出了各地区新闻传播学有代表性的4种期刊发表量分布情况,以及排序前5且发文量大于2的高校(含并列位),从该表可知华北地区发文量排名前三甲的高校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有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华中地区排名靠前的高校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华南地区科研实力前三甲的是暨南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西南地区发文量靠前的高校有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等,西北地区发文量靠前的高校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东北地区发文量较为靠前的有吉林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从表6还可知,该4种期刊的高校发表量在地区间极不平衡,其差异之大远胜国家社科基金的地域失衡度。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是获得项目比较多的地区,如华北地区的发表量超过了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五区之和,是东北地区的近26倍,华北地区与华东地区的发表量之和占比高达66%,拥有该4种期刊的绝大部分发表资源。

表6 2016-2019年新闻学与传播学4种代表性期刊发表量的地区分布

2.省域格局

为了进一步考察新闻传播学科学术生产力在省域间的分布格局,本研究列举出了各省市4种代表性期刊发表量分布情况,以及各省市发表量排名前3且数量大于4的高校(含并列为位),如表7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发文总量极不平衡。北京897篇,上海、广东与湖北均超过200篇,这四个省市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的重镇,对本学科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北京市集中了量多质高的高等院校,且该4种期刊的主办单位均在此地,其学术生产力远远超出其他省份,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列于榜首有其必然性。上海、广东是我国除北京之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非常发达的地区,新闻事业也较为发达,排名在前也属应当。湖北作为高等教育强省,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确有不凡表现,且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排序中也位列第三。位于第二梯队的江苏、福建、浙江、四川、重庆、陕西、湖南七省市发文量均超过50篇,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学术生产的“主产区”,这些省市的经济、文化基础较好,人才资源丰富,为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位于第三梯队的山东、安徽、河南、江西、云南、甘肃、辽宁、山西、天津、吉林10省市发文量均超过15篇,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学术生产的“一般产区”。位于第四梯队的河北、广西、新疆、黑龙江、海南、贵州、内蒙7省发文量均在15篇以下,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学术生产的“低产困难区”,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资源薄弱、人才匮乏等因素是造成此情况的可能原因。

表7 2016-2019年新闻学与传播学4种代表性期刊发表量的省域分布

(三)作者格局

科学研究中,人们始终很关心本学科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的情况,尤其是那些知名学者和知名研究机构,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4]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新闻传播学4种代表性期刊作者进行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本学科研究人员的学术生产力。2016-2019年间共有1598位作者在新闻传播学4种代表性期刊上发表过文章,表8列举出了这4年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4种代表性期刊发表论文7篇以上的作者。这些学者大多数在新闻传播学科中享有盛名,其中既有学术前辈与资深学者,也有优秀中青年学者。这些学者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4年间在4种代表性期刊发文量不多于2篇的作者有1349位,占作者总量的84%,这些作者发表的文章数量占总数的62%,由此可知,该4种刊物中绝大部分是“低产作者”,这也间接表明能在其中发表文章实属不易。

表8 2016-2019年发表4种代表性期刊数量大于7篇的作者分布

一般认为,一位学者所发表论文的被引量是比发表量更为重要的指标,因为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论文的发表并不意味着学术研究活动的结束,只有所发表论文引起一定的同行关注,并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或者辅助形成社会重要决策,才能真正发挥出研究价值。故此,本研究列举出了4种代表性期刊被引用量大于80次的作者,如表9所示,从该表可知彭兰的被引用量遥遥领先其他作者,被引用量大于200次的学者还有喻国明、刘涛、张志安。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表8中所列出的论文发表量靠前的部分学者,在表9中的排序相对靠后,抑或未出现在表中,而部分论文发表量不太突出的学者在被引数量上却相对靠前,这充分说明学术研究绝不仅仅是靠数量取胜的,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更应注意提高研究的学术含量,最大程度避免“闭门造车”的状况。

表9 2016-2019年4种代表性期刊文章被引量大于80的作者分布

为尽可能地减少由于高校拥有主办期刊为本单位人员提供论文发表上的便利,减少不公平因素,本研究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新闻与传播研究》为依据,对2016-2019年间在此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两篇以上论文的作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表10所示)。《新闻与传播研究》为目前学界公认的国内新闻传播学科较为权威的学术期刊。此四年间能在该刊物发表两篇以上论文,作者所具有的科研实力不言而喻。从表10可知,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前述4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篇以上的作者或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两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大多就职于新闻与传播学术生产的高产区和主产区。他们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在新闻与传播学术生产方面所做的努力,不但提高了该高校和地区的学术生产力,而且为高校与地区的学术影响力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表10 2016-2019 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发文两篇以上的作者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研究仅聚焦于客观的数据分析,绝无“学术排名”之意,因为无论是学者个人,还是科研高校,其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并不能完全凭借可量化的学术指标来确定。在4种代表性学术期刊上的发表情况与被引用情况仅仅是本研究的一个视角,有部分高水平研究者的学术成果发表在国外SCI与SSCI学术期刊,或者国内其他高水平期刊上,其学术贡献率和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上述不少学者,只是本研究暂无进行此方面的统计而已。

(四)主题格局

在对4种代表性期刊的发表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其文章的主题分布,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所有论文的关键词进行了分析,得到如图2所示的新闻传播学4种代表性期刊主题图谱。从该图可知2016-2019年间其文章的研究热点可分为以下六个主题:第一大主题是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研究,高频关键词有美国、一带一路、中国、北美洲、文化对外传播、新文化运动、英国、美国化、文化定势、世界价值、欧洲、文化走出去、反全球化、文化研究、国际传播、国家形象等;第二大主题是媒介与政治传播研究,高频关键词有媒介接触、党代表、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政治、苏联政治、互联网治理、青年政治参与、民族主义、国货运动、政治效能、政治表达、选举宣传、台湾选举等;第三大主题是媒介融合研究,高频关键词有融媒体、媒体转型、新闻融合、台网合一、媒体融合、县级融媒体等;第四大主题是新技术视角下的传播研究,高频关键词有大数据、人工智能、VR产业、短视频、互联网+、区块链、新媒介、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互联网思维等;第五大主题是健康与环境传播研究,高频关键词有健康养生信息、健康传播、健康营销、社会健康信息、健康信息素养、环境维权事件、环境运动等;第六大主题是新闻传播教育研究,高频关键词有新闻与传播教育、教育界、教育模式、传媒人才、新媒体人才、人才培养等。

图2 新闻传播学4种代表性期刊的主题图谱

四、结 论

本研究以我国普通高校在2016-2019年4年间承担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发表的4种代表性期刊论文为视角,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学术生产力格局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高校间的学术生产力差异巨大,第五轮学科评估部分档次可能有较大变化

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在高校间的分布呈现上尖下宽明显的金字塔状,且承担项目数量主要集中于塔尖,即不足9%的高校所获的项目数占整个基金项目数的约30%。本学科4种代表性期刊的发文量在高校间的分布也极不均衡,其金字塔分布比国家社科基金更为严重,表现为不足3%高校的发表量占比超过30%,不足9%高校的发表量占比超过60%。综合国家社科基金立项、4种代表性期刊的发文量与被引量情况,从科学研究水平视角预测,相比第四轮学科评估,第五学科评估中B档次及以下高校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C-档次高校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更大。

(二)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的多样化缺位,呈现某种隐性的“山头主义”现象

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方面,华东地区远超其他六个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实力相当,华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实力稍弱,位列第三梯队,东北地区情况最不乐观,和实力最强的华东地区差距甚大,立项数近乎10倍的差距,且华东地区与华北地区的立项数之和占总立项数的近50%,占据了新闻传播学国家社科资源的半壁江山。北京的立项数处于绝对优势,超过甘肃、云南、辽宁等14个省市之总和。4种代表性期刊的高校发表量在地区间的分布也极不平衡,其差异之大远胜国家社科基金的地域失衡度,华北地区的发表量超过了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五区之和,是东北地区的近26倍,华北地区与华东地区的发表量之和占比高达66%,拥有4种代表性期刊的绝大部分发表资源。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四省市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的重镇,对本学科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本学科开始偏向应用型研究,期刊作者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长尾效应

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标题的关键词来看,中国、对策、路径、策略等词出现的频次明显偏高,说明目前新闻传播学科的研究重心偏向应用型研究项目,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研究领域也聚焦于新闻传播研究的本土化,跨文化与国际传播、媒介与政治传播成为了近四年的两大研究热点。此外,2016-2019年这四年间,本学科4种代表性期刊的发文量不多于2篇的作者有1349位,占作者总量的84%,这些作者发表的文章数量占总数的62%,由此说明4种代表性期刊中绝大部分是低产作者,期刊作者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长尾效应,这也间接表明能在4种代表性期刊上发表文章实属不易。

猜你喜欢

教育界教育模式
由《哥儿》看夏目漱石对日本近代化的批判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树立高中生健康消费观研究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