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播音专业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以浙江某艺术类高校学生为例
2020-12-07张针铭
张针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广播及电视节目的双语播音与主持的趋势成为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广播影视类院校双语播音专业的设立,正是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高校致力于打造一大批拥有较强的双语播音、外语翻译、对外传播策划等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在国家交往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对外宣传工作,强调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习近平的重要指示为高校做好新形势下双语播音专业建设、双语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播音专业不仅应致力于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做好国际间沟通的桥梁,更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国际合作过程中代表国人展现良好的风貌。因此,我国的传媒类院校在双语播音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直面他们在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和归因,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探寻双语播音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实现路径。
一、双语播音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及具体要求
双语播音专业所培养的大学本科生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国际视野,具备鲜明的英语优势和扎实的播音主持、新闻传播等多学科知识,能在国内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中心以及新媒体、网络公司等传媒机构从事双语播音与主持、外事新闻采访与译制,拥有较好的对外交流沟通能力的传媒类人才。对于国际双播专业的同学来说,既要拥有播音相关的职业素养,又要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外语能力,更需要在思想道德方面有更高更严格的自我要求。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为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就要把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力度。
现阶段的社会考评人才综合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即:思想道德素养、职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身心素养。思想道德素养是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以及高度的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素养指具有较好的历史哲学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人文关怀精神、当代社会文化意识等,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职业素养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和创新素质。身心素养指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理论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思想道德素养往往由于概念抽象而相对不被重视。思想道德素养在人才综合素养的考评中十分重要,它会影响人才的品行、人格的完善和气质等诸多方面。因此,在对国际双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培养的同时,既要重视专业技能的提升,更应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以此提高双播专业学生的政治定力与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二、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双语播音专业学生通常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对外来文化的接收能力较好、包容度较高,有较强的外语理解与沟通能力,但同时其所学专业及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践行方面会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维活跃但理论学习深度不足
双语播音专业大学生作为艺术类学生,相较于普通文理科学生来说,在校日常学习生活中普遍表现出思维活跃、乐观积极的特点。由于经历过播音类专业的学习与测试,会接触并实践较多政治类新闻的播报,因此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方面有较为全面和清晰的认识。在对浙江某高校双语播音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分析数据后可知,绝大部分双语播音专业学生政治立场坚定,价值观正确。在对学校近500名双播专业学生的调查中,数据显示有84.3%同学能够准确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但调查也显示,国际双播专业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深度不足,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错误的维度划分。在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中,我们发现,在接受调查的近500位双播专业学生中,仅有22位同学清晰具体地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时间。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上,明确知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选项是代表国家层面的有355人,知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选项是代表社会层面的有343人,知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选项代表公民层面的有367人。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整理及分析可知,目前该校双语播音专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但理解不够深刻,主要以感性认知为主,尚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的深入理解及系统学习。为进一步提升该校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及践行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带领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学习与民族复兴之间的联系,将自身发展与民族命运相连,从而在其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
(二)思想包容度高但认同力度缺乏
双语播音专业学生通常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对外来文化的接收能力较好、包容度较高,但也易受到西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影响,导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降低,一些双播专业的大学生由于担心入党会对出国留学等产生影响而导致其入党积极性不高。为探究该校双语播音专业学生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笔者同样采取简单抽样法进行调查。分析数据结果可知,该校绝大多数双语播音专业学生在认知层面为认同态度。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理想信念引导极为重要;27.4%的学生基本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认为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不过,也有8.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来说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该校双语播音专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有所不同,96.4%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同时也存在极个别学生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情况,他们不关注国际局势与国家发展态势,对于高校进行的思政教育的配合度较低,认识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践创作等方面能起到的引领作用。不同年级的双语播音类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总的认同与三个分维度上的认同度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就国家层面的这一维度来看,未呈现明显的差异。在年龄与年级方面,低年级学生的认同感较高年级学生要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对核心价值观总的认同与三个分维度上的认识上,大一学生因为经历高考不久,在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记忆上更加清晰,因此问卷数据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而大四学生作为预毕业生,由于在参加社会实习过程中感受到了社会层面的实际压力,同时还面对着出国深造抑或步入社会的现实选择问题,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表现出“不积极、无所谓”的态度,这也说明了目前学生在价值观认识上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务实性。
(三)表达能力强践行能力欠缺
相较其它专业学生,双语播音专业学生在语言能力方面由于受过专业的训练,因此有较强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在校园中的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赛事中,双播专业学生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但在对该校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状况开展调研,发现结果并不理想。部分学生存在知行不一和践行能力欠缺的问题,甚至有语言和行为自相矛盾的情况。例如,有学生在调查中表示能够认同、理解精神内涵,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却时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背离的情况出现。结合学生基本信息分析,民族、性别等均未对学生核心价值观总的认同与三个分维度上的认识产生影响,但学习情况与政治面貌这两个变量会对学生核心价值观总体认同度上产生明显影响。学习情况方面,日常学习优异的学生在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也更加突出,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成绩排名的先后并非由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造成,而是和日常的思想状态、学习状态等因素息息相关。所以,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在日常中也表现出思想政治意识过硬,能够更高标准地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情况。政治面貌方面,主要表现是学生党员较非党员学生来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执行力更强。产生这一现象可归因于现阶段国内各高校重视学生党员建设,在发展大学生党员时进行严格筛选,并且不断提升党建引领的成效。通过比较家庭背景来看,父母所受教育的程度会对学生践行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且父母的政治面貌则会较大地影响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效果。父母中政治面貌为党员的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度方面显著高于父母双方政治面貌都不是党员的学生,可以推断具有政治面貌的父母在日常会言传身教,对其子女的思想道德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父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既能够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还能使学生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对待高校的思政教育,双方的主体形成合力,能够共同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3]
以该校双语播音专业学风建设、学生课堂表现为例,相较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国际双播专业学生的出勤率明显低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其中,不少学生出现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学习态度不端正,形成了不良的学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背道而驰。个别学生在出国交流一段时期后,由于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回国后学习态度由原本的积极乐观走向消极散漫。学习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的“天职”,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步入工作岗位后的态度和表现,不良学风只会导致大学生缺乏自制力与上进心、学习能力下降,从而缺乏敬业精神,无法在工作岗位上拿出令人满意的工作成果。
三、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归因
在对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与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国际双播专业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质刻有明显的时代烙印。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通过对大学生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发现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国际国内多元环境影响较强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双语播音专业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外来思潮及西方艺术文化,在输出文化的背后还隐藏着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大学生本身辨别力不足的情况下,难免会受到西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观念和思想的影响,这类思潮将极大影响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使其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其逐渐形成多元且不稳定的价值观念。例如,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热衷于过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崇尚西方影视、音乐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个人利益而缺乏集体精神,生活和学习作风松散随意,组织纪律性淡薄。
另外,国内的社会环境也同样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愈加繁荣,社会风气逐渐变得浮躁,人情变质、“二代”霸道横行、舍义取利等社会问题随之产生,此类不良风气大行其道,也逐渐蔓延到国内高校,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新时代下,双语播音专业的大学生通常家境优渥,较为盲目地追求个性发展,常难以对社会现象或文化思潮作出独立、正确的判断,导致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有限、知行脱节,认识不到思政教育对于个人行为、专业学习、艺术创作等的规范与约束作用,以及对大学生的精神引领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与进步空间
高校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使命,但目前高校双语播音专业学生仍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足、践行乏力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尚未达到预期成果。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教育方式存在偏差。课堂是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根据对该校双语播音专业学生进行的简单抽样调查结果可知,有相当一部分双语播音专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不感兴趣。有学生指出,思政课程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更多的是照本宣科,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应用,没有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因材施教。同时,思政课程考核形式多以书面考试为主,学生们疲于通过背诵题库来应试,更加无法领悟到思政教育的内涵。
第二,教育途径较为单一。当前双语播音专业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参加讲座等较为传统的形式,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专业学习氛围相脱节。随着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建设也被国内多数高校视为重点工程,但目前高校针对双语播音专业学生进行的网络思政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也较为局限,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三,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高校对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践行情况的考核主要是注重形式,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书面考核,尚缺乏对思政课程授课效果、学生践行情况等方面的量化考核,对于学生能否完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及能否在现实生活中用相应要求约束自身行为,更是缺乏科学、高效的评价机制。
(三)家庭教育观念及方式存在偏差
家庭是孩子人生发展道路上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氛围与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对该校双语播音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且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的物资给予较多,但很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缺乏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导致许多大学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究其原因,一是家长对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缺乏重视。家庭是子女价值观形成的第一课堂,子女会受家庭环境耳濡目染,天然地更偏向于认同家长所传递的价值观念,甚至在待人接物、语言表达等方面无意间模仿家长的处世方式。[5]而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子女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疏于培养教育,也没有做好自我要求与约束,从而对孩子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形成了不良的引导。二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首任老师,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掌握了科学的价值观教育方式,溺爱式教育、放养式教育的现象层出不穷。在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下,很多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上远离独立,在思想上趋于自私,同时由于家长们疏于把关,不当的价值观念在学生群体中滋生、传播,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的实现路径
双语播音专业是培养国际交流人才的重要摇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双语播音专业大学生成长成才,促使其既拥有家国情怀,又具备国际视野,在专业学习与实践中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建设好国家间交流往来的桥梁,是当前双语播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只有把握当前双语播音专业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实践的现状与困境,才能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切实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结合双语播音专业教学特点,定制化开展思政教育
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生实现人生价值道路上的重要保障,而高校则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重要场所,为切实加强该校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改进、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迫在眉睫。
第一,革新思政教学内容,发挥“专业+思政”的作用。高校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而课堂是开展思政教育的第一场所。在前文归因分析的基础上,双语播音专业的思政课教师需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革新思政课教育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抓牢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全方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要变更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根据国际双播类学生拥有一定外语能力的特点,引领学生阅读外文时评和国际新闻,了解当前国际形势与外交政策,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优势,总结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重要性,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和互动性,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双播类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
第二,创新思政教学途径,开展思政教育的定制化模式。教学者要充分利用双播专业学生善于表达与沟通的特点,结合新媒体技术开拓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翻转课堂、小组协作的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高校应准确把握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的变化特点,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式,推动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媒体教育模式大力融合,用贴近学生、易于接受和吸收的模式,指导双语播音类学生在课程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制作微信公众号的思政内容推送、小组合作调研展示等手段开展教学。
第三,将思政教育融入双语播音专业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结合“三全育人”的要求,国际双语播音专业的各项课程同样也肩负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涉及专业相关的各科目教师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融入双语播音专业的教学、实践、考核等各环节,引导学生创作出更多有时代意义、有社会担当的作品。
(二)发挥双播专业学生特长,开展价值观外化实践教育
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6]课堂教学并非双语播音专业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唯一场所,以教育引导为手段,加以实践推进,方能深化思政教育的效果。
第一,引导双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校园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很大程度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培育产生影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会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态度与心理。针对文中列举高校的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要坚持正确引领,结合双语播音专业特色,创新开展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国学经典双语朗诵、国情知识竞赛、双语歌曲大赛等,发挥双语专业学生特长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和参与感,实现双赢。
第二,为双语播音专业学生搭建更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和志愿服务平台。高校应激发大学生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动力,一方面要鼓励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学习,通过课余时间丰富自身学识,提升专业素养;同时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类校外实践以及志愿者服务,利用“外语+播音”优势,积极参加国际性志愿服务活动,在拓宽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培育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了解社会发展、民生国情的实践平台。在社会实践方面,要在暑期社会实践主题的选择上进行构建与思考,深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鼓励他们依托此类活动,更加真切地体验与了解国情和社情,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与认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第三,通过新媒体技术,为双播专业学生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平台。高校应该在分析、研判学生互联网使用习惯和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新媒体技术与手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当代青年关心的热点时事、国际形势、经济态势、文化潮流等,发挥国际双播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运用微信公众号平台、短视频平台、网络电台等丰富多样的媒介开设国际新闻播报与时评栏目,在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使大学生主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三)通过制度建设提升双播专业的育人成效
艺术类学生较普通类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但自律性、意志力方面有待提升,因此制度保障对于培育双播专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也至关重要。强调制度保障,一方面可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统一性,确保思政工作在统一领导下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强有力的制度可以约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个人主观原因而导致的教育盲目性与随意性,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力度和成效。
其一,要抓好顶层设计工作。政府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文件是在宏观层面上制定的准则,这些准则对全局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改进、完善思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在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进一步统筹现有思政教育工作资源,提升思政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本校双语播音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其二,要完善对于双播专业学生的奖惩管理体制。为了切实提高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工作,高校应针对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特点,不断修改和完善学生日常生活行为准则,运用特定的纪律及道德等惩罚或激励手段,规范学生行为。要针对违反核心价值观取向的行为,建立专门惩戒机制,并运用有力措施,确保执行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因不诚信而进行考试作弊的行为,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以此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能力。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精神风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国际交流人才。
总体来说,双语播音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质持续培养。在育人过程中,应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齐头并进的方式,既要重视国际双播专业技能的提升,也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此来提高国际双播专业学生的政治定力与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