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2020-06-16徐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胰岛低血糖

徐敏

新诊断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所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疾病[1]。患者主要表现为对胰岛素抵抗,大都肥胖,引起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血中胰岛素增高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对于高血糖患者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2]。该疾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临床表现一般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以及疲乏无力等[3]。慢性并发症可危及身体各重要器官,导致大血管、微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4]。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为主要常规治疗手段,但长时间的治疗过程需要多次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等症状,增加血糖波动幅度[5]。长期多次皮下注射也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遵医性,最终影响治疗效果。短期胰岛素泵是一种通过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新型给药技术,具有给药方便快捷,给药持续稳定等特点[6]。基于此,我院将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应用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新诊断2型糖尿病并确诊;具有正常的沟通能力,且无活动行为障碍;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是哺乳期;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或心血管功能不全;精神异常,无法沟通或有行为活动障碍;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观察组中性别:男20例,女23例,年龄36~65岁,平均(44.84±9.16)岁;体质量指数(BMI)20~28 kg/m2,平均(24.73±2.29)kg/m2;对照组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35~67岁,平均(47.24±8.23)岁;体质量指数(BMI)19~29 kg/m2,平均(23.53±2.67)kg/m2。两组性别、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1)健康指导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DM相关知识、低血糖的症状及应急处理方法,指导患者随身携带糖块及低血糖急救卡。(2)饮食指导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饮食计划,指导患者按照计划定时定量进餐,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忌食煎炸类食物,每天盐的摄入量<6 g。严格控制各种甜食等含糖量高的食物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等。(3)运动锻炼护理。合理运动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多以步行、慢跑、广场舞、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为主。每周锻炼3~5次,每次30 min为宜。通常于餐后1 h活动(此时血糖水平偏高,不宜发生低血糖)。采用胰岛素注射液中效70%短效30%的预混胰岛素多次注射,每天胰岛素总量控制在0.4~0.8 U/kg,早餐及晚餐前分别注射总注射量的50%,监测其空腹血糖、餐前及餐后 2 h 血糖水平,根据患者的血糖指标情况对患者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血糖控制目标:餐前血糖<8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

观察组给予短期胰岛素泵治疗。皮下埋置输注管连续给予短期胰岛素泵治疗,为患者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根据患者的体重进行计算其胰岛素的用量,每天总量控制在 0.4~0.8 U/kg, 其中基础用量占总用量的 50%, 将余下的 50% 用量分别在三餐前为患者大剂量进行输注,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前、餐后2 h血糖的监测,根据患者的血糖指标情况对患者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血糖控制目标:餐前血糖<8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胰岛素泵的置入部位采用钟面法进行轮换,在脐周模拟一个钟面,首次在12点钟位置置入,然后顺时针方向轮换置入部位到3点、6点、9点,每3天更换注射部位及输注管路。做好胰岛素泵使用的警示标识,班班严格交接,查看各参数的设置、餐前大剂量输注是否正确,注射部位有无红肿、淤血,管路是否通畅,有无异常报警等。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的血糖波动情况,主要包括患者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2h FBG)。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为3.9~6.1 mmol/L,2 h血糖的正常范围<7.8 mmol/L。(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治疗干预前后的hs-CRP变化情况。hs-CRP正常值为0.068~8.2 mmg/L,中值为0.58 mmg/L。(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情况,主要包括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F-C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的血糖波动情况(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的血糖波动情况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配对t检验),P<0.05;1)为t值,2)为t’值。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注:1)为t值,2)为t’值。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情况(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配对t检验),P<0.05;1)为t值,2)为t’值。

3 讨 论

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学作用障碍所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7],主要是因抵抗胰岛素引起胰岛素相对缺乏,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8]。流行病学研究显明[9],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年龄增长都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减患者患病的风险;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多尿症、多食症、体重减轻、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等症状[10],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数时可见效。另一部分患者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对其补充外源性胰岛素[11]。若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使用口服降糖药物仍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大多就要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案[12]。

胰岛素的作用主要是阻止肝脏内储存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中,同时阻止由脂肪酸、氨基酸经糖异生途径再转变为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中[13]。常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因此频繁性和长时间持续性地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导致患者依从性差[14]。胰岛素泵治疗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来控制高血糖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15],其主要具有平稳控制血糖、抑制体重增加、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加强糖尿病围术期的血糖控制等特点,胰岛素泵治疗完全地模拟正常胰岛β细胞的基础分泌,并可在任何时间降低或增加基础率的输注[16]。本研究将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应用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通过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健康指导、血糖检测、饮食护理以及运动锻炼与休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短期胰岛素泵治疗,改善患者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疗效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手段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可显著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并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并加快胰岛素分泌。

综上所述,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可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并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并加快胰岛素分泌,使患者获取了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治疗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胰岛低血糖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有效固定胰岛素泵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影响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制度化管理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优势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与胰岛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