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藏族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所致瘙痒反应的临床观察*

2020-06-16拉巴次仁侯义祥格桑卓嘎次仁卓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鞘内吗啡硬膜外

谭 骁 拉巴次仁 侯义祥 格桑卓嘎 次仁卓嘎 申 乐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2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拉萨850000)

众所周知,疼痛和瘙痒是机体两种截然不同的主观感觉,但两者又彼此密切联系。目前,瘙痒的一般定义为“一种诱发搔抓欲望或反射的不愉快的躯体感觉”。疼痛可以发生在机体除大脑以外的深部和浅表几乎所有器官组织,而瘙痒仅发生在皮肤和粘膜等浅表组织处。在急性条件下,疼痛和瘙痒的感觉都可以作为警告信号,保护机体免受可能的伤害性刺激造成的损伤。急性瘙痒可以通过搔抓和疼痛刺激得到缓解,而吗啡等止痛剂则常常引起机体的瘙痒感觉[1]。

硬膜外吗啡可提供长效而持久的镇痛效果,是经典的术后镇痛方式,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2]。然而与此同时,硬膜外吗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瘙痒就是其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3]。瘙痒被列为全球 50 大跨学科症状之一,给全球带来严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4]。全球约有 2.8 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症,但其带来的不适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5]。一方面,瘙痒给产妇带来不适,降低产妇生活质量,并可能引发焦虑、抑郁、失眠等其他问题;另一方面,瘙痒与疼痛的信号通路存在相互交叉,了解其信号通路对瘙痒和疼痛的治疗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有关“瘙痒与疼痛”的文献报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也客观反映了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逐年上升。

关于瘙痒的很多问题现在还不能被完全解释,例如产生瘙痒的机制、瘙痒发生的危险因素、瘙痒的预防和治疗等。与其他人群相比,孕妇更容易产生椎管内阿片类药物所致的瘙痒,这可能和雌激素与阿片类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3]。据文献报道,鞘内吗啡所致瘙痒的发生率在产妇中高达85%[6,7],而硬膜外吗啡所致瘙痒发生率在20%~73%之间不等[8,9],不同研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一差异性可能是源于对吗啡所致瘙痒的定义不同,也可能是因为不同人种对瘙痒的敏感程度不同,而后者可能源自基因多态性的变化。有关是否不同人种之间真正存在瘙痒发生率的显著差异,目前尚无有关的研究报道。因此这方面研究还有待更多的临床数据积累与分析总结。

我国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 000 米以上。我国西藏自治区占地123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30 万。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该地区的医疗条件还十分有限,全自治区共有仅150 名左右麻醉医师(包括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为该地区人民提供麻醉和镇痛服务,因而相关的科学研究尚缺乏完善的数据基础。基于以上原因,以及西藏藏族人群的人口特殊性,本研究选择西藏藏族人群中接受剖宫产的产妇进行临床观察,对其硬膜外吗啡所致瘙痒(epidural morphine induced pruritus, EMIP)进行评估。旨在通过这一研究,对西藏藏族产妇EMIP 积累初步的数据基础,并尝试总结相关的临床特征与规律。

方 法

1.一般资料

这项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注册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http://www.chictr.org.cn/index.aspx,注册号chictr-opc-17012345),并经当地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选取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的综合医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受试者招募。自2018 年3 月至6 月,本研究共纳入17 名藏族孕妇。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 分级标准,所有受试者均为ASA II;每人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CSEA)或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 EA)。单次腰麻产妇因为没有硬膜外置管,不能给予硬膜外吗啡镇痛,因而不在本研究纳入范围。

排除标准:①未使用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②任何既往存在的皮肤瘙痒性疾病;③ASA III 或更高;④急诊全麻剖宫产;⑤分娩后返回ICU。

2.方法

术前收集产妇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孕产次、孕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既往孕产史、过敏史、用药史、烟酒史等,所有的信息全部来源于病历记录。在手术前1 天术前谈话中,每位产妇都接受了关于研究的指导,尤其是关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的应用,术前访谈获得书面知情同意。手术当天,产妇常规接受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和间歇性无创血压监测。对每名产妇进行椎管内麻醉(CSEA或EA)。对于CSEA 产妇,给予腰麻药物(通常为0.5%布比卡因或0.5%罗哌卡因),并置入硬膜外导管以维持麻醉和术后镇痛。对于EA 产妇,硬膜外给予利-罗合剂(1%利多卡因+ 0.5%罗哌卡因)。一旦获得满意的阻滞平面,则进行剖宫产。

在胎儿娩出后、手术结束前给予硬膜外吗啡镇痛,并记录吗啡给药的确切时间以及吗啡给药量和稀释体积。作为常规临床用药习惯,硬膜外吗啡的剂量通常为2 mg,与国外类似的研究相当,大约是鞘内吗啡的10 倍[10,11]。胎儿娩出后,根据实际情况可能追加其他静脉药物用于镇静(如咪达唑仑)、镇痛(如芬太尼)或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如昂丹司琼)。根据麻醉单记录每次给药,其中血管活性药物未予记录。术毕即刻拔除硬膜外导管,将产妇送回病房。

本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是EMIP 的发生率。根据文献资料,EMIP 的典型部位包括面部、躯干、上肢、下肢,甚至全身[8]。因此,在本研究中将EMIP 定义如下:①应用硬膜外吗啡;②吗啡给药后48 h 内出现瘙痒症状;③术前无慢性瘙痒;④排除由其他因素引起的瘙痒症状。

记录瘙痒出现和消失时间、持续时间、部位和强度,其中瘙痒强度用“轻、中、重度”进行分类。随访时间分别为硬膜外吗啡给药后3 h、6 h、12 h、24 h 和48 h。随访时间点的设计参考了其他类似的研究方案,并且末次随访时间相较其他研究更长[10,12]。对于出现EMIP 的产妇,临床观察延长直至瘙痒消失,有可能超过吗啡给药后48 h。

3.统计学分析

使用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CRF)收集每位产妇的信息,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评估。首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分类变量以频率和百分比表示,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分别对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和t 检验。采用SPSS 统计数据22.0 进行统计分析,双侧P < 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西藏藏族产妇的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17 名藏族孕妇,全部在术前获得书面的知情同意,并按研究设计完成了临床观察。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和2 mg 硬膜外吗啡镇痛。受试者的平均年龄、孕周、BMI 等人口学资料(见表1)。

2.西藏藏族产妇EMIP 特征

在17 例产妇中,共有2 例产妇术后出现EMIP,发生率为11.8%。统计显示,与未出现EMIP 的产妇相比,EMIP 产妇的年龄、孕周、BMI 无显著差异(P > 0.05,见表1)。 2 例EMIP 产妇主要症状为头面部、胸腹部瘙痒,其瘙痒症状分别出现于吗啡给药后16 h 与2 h,持续时间分别为24 h 与3 h(见表2)。这两位产妇的瘙痒均为中度,对睡眠及日常活动无显著影响。因此产科医师并未给予治疗或缓解瘙痒的药物,其EMIP 症状可自行缓解。

在这些产妇的临床特征中,部分因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麻醉方式(全部为腰硬联合麻醉)、腰麻药物(全部为0.5%布比卡因)、硬膜外吗啡的剂量(均为2 mg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过敏史及烟酒史(全部阴性)、术中是否追加其他静脉阿片类药物(全部未使用);而其他一些因素在产妇之间存在异质性,包括年龄、是否经产妇、BMI、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等。

讨 论

通过这项前瞻性观察研究,基于藏族人群,在17 例西藏藏族产妇中发现2 例在剖宫产术后出现了典型的EMIP 症状,发生率为11.8%。本文可能是针对藏族人群剖宫产后的EMIP 的首次临床观察与报告,为今后中国藏族人群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根据文献资料,EMIP 常发生于吗啡给药后24 h 之内,其典型症状包括面部、躯干、上肢、下肢,甚至全身的瘙痒,并且该瘙痒症状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8]。本研究所发现的2 例EMIP 阳性病例的瘙痒特点,与资料中显示的基本一致。

对比现有的中文文献发现,不同研究之间的EMIP 发生率虽有差异,但大多在50%以下。齐晓非等[13]比较了鞘内和硬膜外注射吗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其中发现鞘内吗啡和硬膜外吗啡引起的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4%和26%。陈志斌等[14]则发现,剖宫产术硬膜外2 mg 吗啡引起的EMIP 发生率为50%。而王春晓等[15]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研究发现,硬膜外2 mg 吗啡引起的EMIP 发生率为31%。本课题组正在进行的一项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已纳入200 余名中国汉族产妇,观察发现其EMIP 发生率约为16.8%。

表1 西藏藏族产妇人口学数据(n = 17, ±SD)Table 1 Demographics of Tibetan parturients enrolled (n = 17, ±SD)

表1 西藏藏族产妇人口学数据(n = 17, ±SD)Table 1 Demographics of Tibetan parturients enrolled (n = 17, ±SD)

使用非配对t 检验进行分析 Unpaired t-test is used for analysis;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 The data are expressed ±SD

同样类型的研究在国外也有诸多报道,其中也有基于亚洲人群的研究。但由于其他一些医疗机构常规使用鞘内吗啡,而并非硬膜外吗啡,因此研究报道的结果可能与国内研究不具备可比性。2016年一项有关剖宫产后使用鞘内吗啡镇痛的荟萃分析[11],比较了不同剂量鞘内吗啡带来的不同临床结果。文中显示,鞘内注射低剂量(0.1 mg 或更低)吗啡,引起产妇术后瘙痒的发生率在0%~89%不等,而鞘内高剂量吗啡(0.2 mg)导致的瘙痒发生率在3%~100%之间。进一步分析文中结果可以发现,文中基于欧美人群的研究(主要来自芬兰、美国、英国),其瘙痒率分别在63%~83%(低剂量)和88%~100%(高剂量)之间;而基于亚洲人群的研究(主要来自日本、中国台湾),其瘙痒率则在40%~48%(低剂量)和60%~65%(高剂量)之间。通过比较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种,接受相同剂量鞘内吗啡后产生瘙痒的发生率,可以初步发现,似乎亚洲人群的瘙痒发生率较欧美地区人群更低。当然,这一可能存在的趋势仍有待更加完善的数据统计进行支持,或进行全球多中心的大型研究来证实。但不论如何,对各地区的不同种族的人群进行更多

的相关研究,积累基线数据,对今后进一步了解椎管内吗啡所致瘙痒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问题也可能会成为未来该领域研究的新方向之一。

表2 西藏藏族产妇EMIP 临床特征Table 2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an parturients with EMIP

关于EMIP 的潜在危险因素,本研究也试图进行分析讨论。根据本课题组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收集的数据,EMIP 的发生可能与既往过敏史、术中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相关。而我国西藏地区海拔高,手术量少,收集病例存在诸多不便。本研究纳入17 例西藏藏族产妇,样本量较小,因而进一步深入的数据统计受到一定限制。根据各种潜在危险因素计算所得的比值比(OR)误差较大,不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因此未列出计算数据。同时,这也反映了在西藏地区麻醉科、产科对于产妇术后瘙痒症状还需要得到更高的重视。有研究显示,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可能具有减少EMIP 发生率和减轻瘙痒严重程度的作用。陈鸿武等[16]发现使用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阿扎司琼可减少鞘内吗啡所致瘙痒的发生和程度。国外一项新发表的研究表明剖宫产术后血清5-羟色胺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其在EMIP 的信号通路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17]。而随着我国积累更多数据,尤其是西藏藏族产妇的相关数据,该人群剖宫产后EMIP 的潜在危险因素有待进行更为详细和深入的探讨。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西藏藏族剖宫产妇EMIP 发生率为11.8%,EMIP 病例的瘙痒特点与文献报道大体一致。西藏藏族产妇EMIP 可能的危险因素有待积累更多数据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鞘内吗啡硬膜外
氢吗啡酮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镇痛效果
梦神之花,堕落之果
——吗啡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盐酸氢吗啡酮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抗生素鞘内给药治疗颅内感染的研究进展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鞘内氢吗啡酮联合用药自控镇痛治疗难治性癌痛价值分析
根据雾气现象判断硬膜外腔导管位置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