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的需求层次在景观设计上的运用

2020-06-16刘庆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理需求营造景观设计

刘庆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引言

马斯洛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情感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层次,不但深刻影响了现代行为科学的观念,对于现代环境设计,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精髓在于其不但肯定了人有动物性需求——生理需求,还关注了人的更高级的情感、精神需求,以此审视空间的功能问题,将使设计更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和关怀意味。

1 生理需求在景观设计上的体现

马斯洛认为人的生理需求与动物的基本需求类似,即吃喝拉撒等维持生命机体正常运行的活动的需要。这是人类参与其他所有更高级的社会化活动的基本保障。在环境设计中,这表现在应为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规划相应的行为空间,并为这些空间创造必要的便利性及舒适性条件,以利于生命活动的健康运作。

1.1 案例分析

基于满足生理需求,景观设计可从抵御寒冷、满足温饱、优化睡眠条件等等角度出发。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生理需求的景观设计不再是以解决温饱为重点,而是要考虑更多可能性,赋予植物景观以“功能性”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出发点。

单单从生理需求出发,景观设计中所能营造的只是一种象征。这样的景观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当代快节奏发展的都市贴近自然,另一方面在将动态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景观体验来相互结合。

在由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设计的“农民、城里人和土地”项目中,将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景观体验来设计。该项目位于湖南常德是一个遗留城头山考古遗迹的偏远贫困地区。在该团队的规划下完成改造,成为集旅游、体验、湿地、农业为一体的户外田园博物馆。

公园主体为农田,而古城遗址作为一个舞台静默地观望着来往的人们。城市的人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来此体验农耕。伴随着人流增多,此地还规划了休闲娱乐的郊游空间。人们通过玻璃廊桥、可以观赏此地的风景人文和曾经的历史风貌。

在这一景观中,不同人群在此交汇,不同人文在此碰撞。不同艺术演变成生活的一幕幕场景。不同的功能都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该项目也为此地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地居民在劳作的同时还能与外地人一块交流劳作,既加强了交流,也使得农活变得有意思起来。同时挽救了周边的生态系统。此前的景观跟国内其他城市里无他两样,没有丝毫特色可言。改造过后,田耕也成为一种艺术表演。

图2 稻田景观

2 安全需求在景观设计上的体现

生理需求解决人的基本所需。在此之后的安全需求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身安全,而是指相对稳定的生活。

基于安全需求,应思量如何在景观设计中去营造私密空间和专属特性的空间即空间私密与空间领域。人们想要生活在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中,这样的景观是公共性的,人们一起共享空间,但同时他们需要隐私和自己的空间,如果这种情况被打破,它会造成焦虑和恐慌。对隐私和领域的关注有助于人性化场所的建设。

2.1 营造私密性空间

心理学家奥尔特曼对私密性的作出概念阐述,即对自己周遭环境有个体的自我选择。私密有四种功能:自主性、情感释放、自我评价和信息交流的约束性。

自主性能使个体自由地控制个体的行为和周围环境,从而获得个体感受;情感释放能使人能充分展现自我,使个人思维放松,舒缓压力;自我评价是为了让个人有自我批评和构思的空间;限定信息交流是为了使个人远离他人,阔别外界干扰。

由此可见,私密性让人放松情绪,与外界干扰隔离,可以增加人的稳定感和安全感。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可以通过营造私密性空间,增进环境给人的安全感。公园里的私人空间就像是家庭空间的延伸,虽不能为每一个人归划出专属的绿地,但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设计一些具有私人自然的景观小品,给游客带来“家”的感觉。在景观设计中,私人空间通常是封闭的空间,但是如果过于封闭,也会引起人们的焦虑。所以设计通常采用较为柔和的封闭手法,来划分一些封闭的空间,例如,常用的植物、排柱、通透的墙、藤架、廊架等元素。

图3 重庆潼南大佛寺湿地公园

图4 西安皂河生态公园

2.2 营造领域性空间

在一定环境中,人们对能控制和拥有的空间,会让自我更有安全感,且更容易表达交流。这一本能性的特征在自然中许多的动物都可以体现,像狮子、老虎、猫、狗等等,人虽是高级动物但是也拥有这样的本能。按照四种常见空间间隔关系,在人类学家赫尔(E·Hall)的文章里,包括:亲密距离:介于0.15米至0.4米之间,这是人际交流中的最小距离。就交互场景而言,它是一个私有场景(通常是室外空间中家人与夫妻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0.46米至1.22米之间(亲密朋友,熟人之间的接触距离);社交距离:1.3米至2.10米(通常反映社会性或礼节的距离);公共距离:超过4米,通常是演讲者间隔听众之间的距离。

在塑造领域空间时,我们应充分考虑人的领域意识。在不同对象和空间中要区分距离的远近和人群关系。在营造领域空间时,应当注重空间的分层设计、边界的分割手法和材料的选用。地面铺装要根据环境不同来选择,区域划分可以通过地形抬高降低,用柱子或者墙体分隔。同时可用较为灵活的曲线、折线来降低空间围合的严肃性。

图5 西安皂河生态公园

图6 苏州真山公园

3 社交需求在景观设计上的体现

社交需求包含社交欲、情感欲和归属感。在社交活动中所有目的与意义即是交往。它们都是在社交活动中形成的。

基于社交需求,在景观设计中应用,需从社交这一社会活动出发。社交活动即是社会人群互相交往的一种聚集性活动。而聚集性的交往活动应提升空间的“公共性”与“交流性”。这是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交流交往,而营造出更好的公共交流空间。主要体现在通过植物的空间构筑功能,利用多种植物、景观小品的不同配置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创造出适于家庭、朋友、社会团体等开展不同类型社交活动的空间。

3.1 公共性

公共共享的空间环境应该要满足各类社交活动,例如:休憩、集会、交友、演出、运动等等。通过景观设计让空间更加有吸引力,要尽可能满足各类社交活动。

3.2 交流性

在交流性上,应该通过地面的铺装和一些较低高度的植物、景观小品来增加空间给人的亲切感和舒适感。通过营造亲切化的氛围让来往的人们可以愉快地交流。而同时也要考虑地理位置、和人群的审美水准,趣味性的空间不失为一种流行的交流场所。

图7 社交需求

4 尊重需求在景观设计上的体现

尊重的需求包含内部尊重——人类个体的成就感和外部尊重——自我价值的承认。马斯诺对尊重需求的看法对于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区分人类群体,每一社会阶级的群体应该要有不同的考虑。本质上来说,尊重需求就是在空间中营造出让人群有感受自我价值被认可的氛围。尤其要考虑在特殊群体和社会底层的人们需要。

在室内设计中,社会上层人士需要精致高档的装修来凸显自我身份,景观设计中一些珍贵的植物能突出高档住宅品味,从而衬托业主的价值。而在社会中,一些便民利民的公共设计也会让生活弱者得到更多尊重和被认可的感觉。让他们在与世界交往过程中得到方便,如同正常人一般,给予他们一种空间归属感。这一方面在公共绿地公园为盲人设计的盲道、为残疾人设计的轮椅走道等能体现出来。

5 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景观设计上的体现

人生追求至高阶梯,尊重需求里的个体被外界承认实现的单单是自我。而这里自我实现的需求,于景观设计中可以看做是对多方面地实现以人为载体自我的超越。超越个体人类价值实现,从景观设计来看应该分为“场地价值的实现”和“人的自我实现”。场地的价值实现同时又带来更深一层的文化、精神的价值实现。场地与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可以理解为设计师在设计场地时,使原来的空间焕发新生,让土地得到再利用和新开发。让场地的价值得到体现,同时也让设计师得到自我实现,来往的游览者和原住民也得到自我实现。大多这一点体现为旧地改造,如:中山市的岐江公园,这一个设计改造让历史文化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又是对原有历史的尊重。

图8 中山市岐江公园

在自我实现需求这一块,要体现的是诸多内涵。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不应该是虚头巴脑、庸俗不堪的,是更多地从精神层次去挖掘。精神层次的高低决定了设计的雅与俗。而世界上精神层次的往往是从宗教流派中流传下来的一些精神文化。它们极具深度和韵味,代表某一个派系体现,对世界人与物之间所有关系的看法,所以宗教建筑为自我实现这一需求的最好体现,例如:江苏睢宁水月禅寺。

图9 江苏睢宁水月禅寺

结语

景观设计从传统园林设计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成熟,作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设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其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从人的心理、行为、性格等等人的需求出发,在设计中始终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为大众服务,才是设计的本意。同时在景观设计中,也要紧随时代的节奏,做适时、趣味、现代的设计。要有人文关怀、空间要有亲切和舒适感,只有这样才能说是以人为本。

猜你喜欢

生理需求营造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高原建筑工人生理需求的特征分析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吃货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