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西湖净慈寺万工池园林景观演变考

2020-06-16徐晓民牛沙

河北画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寺庙园林景观西湖

徐晓民 牛沙

1.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连横纪念馆);2.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关键字:万工池;园林景观演变;寺观园林

万工池,位于杭州西湖南屏山净慈寺山门对面,与净慈禅寺相依相伴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占据山湖之利,是杭州著名的放生池,规模宏大的放生活动及水中龟满鱼拥的壮观场景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游客前来驻足。目前,很少有人从园林艺术的角度去探讨其景观特色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文通过对外在环境与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向园林化演变的潜在条件,以期为今后研究传统寺庙园林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能为前来旅游的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不一样的欣赏视角。

一、追溯起源,功能演变

净慈寺万工池最初的开凿目的与放生毫不相关,其于北宋熙宁年间修建,历经百年,现已成为杭州著名的放生圣地。《西湖志》卷五引《杭州府志》记载:“宋建炎以前,寺累遭火,鞠为荆墟。熙宁年,有善青乌之术者云:需凿池以禳之,寺僧宝文乃募化开池。”[1]由此可知,万工池的最初是为了预防寺院火灾。从科学意义上分析,因其池水可以调和空气中的尘土,进而来调节空气,因此可以起到防火救火的作用。在古时寺院防火备受重视,除水体之外,防火性的植物如香樟也常被广泛利用,因其不怕烟尘,具有防火作用,故常植于楼阁旁庭院中,或与水体结合种植[2]。如今,万工池旁仍有几株被保留下来的古香樟,居水体一侧成排栽植。因此,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水池当初的防火目的。

明代以前,万工池的防火功能一直被延续并得到充分利用,到了明代,社会上开始盛行净土,提倡行善放生,因此万工池有了向“放生池”演变的趋势,后来该池转为民产,万历二十三年,西湖云栖寺净土宗高僧祩宏来净慈寺弘法,前来听讲的绅士集资赎池用于放生,万工池正式成为“放生池”,万历四十三年,又将其加以拓建。随着放生池声名远扬,前来放生及游赏的宾客纷纷而至,直到今天,万工池依然被用作放生,热闹场景不减当年。

二、兼环境与自身之独特,促园林化景观之演变

(一)完善建筑整体布局

从整体布局上分析,万工池是净慈寺中轴线的始端,同时作为净慈寺外界空间的一部分,其在选址上充分利用了净慈寺中轴线格局,将中轴线延伸、贯通,巧妙地与寺庙建筑、周围环境合为一体,并使得其成为寺庙建筑、自然环境之外的另一处主要景观。此外,万工池与其周围环境相互融合,在烘托宗教神秘气氛的同时,也越来越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这就使得它逐渐向供人们游赏的公共空间发展,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它的园林化演变,使之逐渐发展为净慈寺寺庙园林的一部分。

(二)丰富园林空间格局

1. 前导空间适宜

万工池兼具宗教和游览双重功能,作为寺庙空间的起始部分,在起到作为景观序列开启和空间过渡的前导空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园林景观化的发展。净慈寺保持完整的寺庙建筑格局,整体环境体现出一种严肃凝重的氛围,万工池作为作为净慈寺的前导空间,其利用宽阔的水体,将处于无序状态的外部环境组织起来,营造了一个节奏明晰、序列完整、舒缓净化的园林空间[3]。万工池在作为净慈寺的前导空间的标志物,其与周边环境空间融为一体,不仅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宜人的园林起始空间,同时也为为整个净慈寺的寺庙空间格局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2.通感运用精宜

在杭州众多古泉池中,万工池是唯一一个毗邻并依托“西湖十景”中的两大著名景观——“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作为的泉池景观,它充分借用了环境景观上的优越性,将“雷峰夕照”带来的视觉感受与“南屏晚钟”引发的听觉感受在此相互沟通烘托,使人对整体环境产生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联想,并最终将这种视觉、听觉、幻觉等多种感受相互交融渗透,达到通感的效果。而通感不但丰富了游人心灵的体验,更使人容易从园林的角度去欣赏,从而增强并丰富了万工池的园林景观观赏性。

巍峨矗立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中峰之上的雷峰塔,是万工池竖向空间上的制高点,而人类视觉对突显的“景物”更容易捕捉,因此,雷峰塔以岿然独存之美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夕阳西照,塔影横空,古塔通体赤红,呈现出苍凉凝重之美,宋代诗人林逋有“夕照前村见”之句,《西湖志》也曾赞美此景:“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金碧辉煌的高塔与沉寂幽静的古池相互映衬,反映出各自所在环境的历史积淀与传承,同时,万工池与雷峰塔遥相互望,通过强烈对比的景观视觉形式将人们带入对千年胜迹的沧桑之美及集体记忆的认同之中,唤起游人更深层面的心理感知与共鸣[4]。

作为两大重要的感官,听觉同视觉一样都是人们认知自然感悟自然的手段和方式[5]。南屏晚钟这一人工与自然结合产生的美妙听觉意象很早就被人们赞扬传诵,并成为文人笔下赋诗作画的对象,唐代诗人张岱“夜气滃南屏,轻风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的诗句就把这种美妙的意境写得出神入境,历代许多名画家如张择端等也都曾以南屏晚钟为题作画。文人以其善感的心性捕捉丰富多彩的听觉意象,多样的听觉意象与诗词意象结合又对园林意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古典园林就十分注重借助这种意象来丰富园景[6],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取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之意,通过雨打芭蕉的声趣来烘托寂静与空灵的意境;此外还有狮子林“听涛”半亭,苏州耦园“听橹楼”等。万工池便是利用了这种优势,充分借用南屏晚钟这一听觉景象,将钟声的韵律与古池的清幽完美结合,也让处于环境中的人身临其境,从而创造出一种人与环境相融合的园林意境之美。

(三)丰富自身景观魅力

万工池属于佛寺组成的一部分,具有神秘的宗教艺术魅力,但是,正所谓“景因水而活”,作为一处水体景观,它又借助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着各个时代自身景观上多样的魅力,因此诠释了水体在园林中的重要作用,这也促使万工池越来越具有园林的游憩、观赏、公共等性质,并使之逐渐走向园林化。

三、结语

万工池是一处历史悠久、景观丰富的公共水体,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气息,同时,又巧妙的与寺庙建筑布局、自然环境、周边植物融合为一体,既体现出佛国道宗的氛围,又充分展现了天人和谐、贴近自然的园林化特征,此外,在景观细节处理上万工池尤具独特魅力,自建成至今,虽历经多次繁盛、湮塞,但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其自身仍展现了不同的景观特征,即分别以宽阔清澈的水面、热闹熙攘的放生活动、繁艳优美的花景、踵事增华的现代规模引来无数文人雅士前来参观游览,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篇章。因此,对万工池的园林景观演变研究,对更好的了解古人的宗教思想、审美观念和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今后研究水体景观在寺观园林中的作用更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猜你喜欢

寺庙园林景观西湖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不断重建的寺庙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不断重建的寺庙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园林景观康体作用研究综述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李倩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当西湖遇上雪
武侠小说中的寺庙场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