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偏好及在产品设计领域的研究
2020-06-16袁喆贾晓毓
袁喆 贾晓毓
1.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2.浙江师范大学
色彩自十九世纪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学科以来,一直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领域。多年来,颜色偏好问题吸引了大量的研究[1]。学者孙青青将颜色偏好的研究分为了抽象颜色和具体物色两类,抽象颜色的偏好研究可以揭示人们的一般颜色喜好,具体物色的偏好是主体对生活中某一具体物体的颜色选择与喜爱,突出了主客体的相互关系[2]。由于该分类法可较为客观、有效地对色彩偏好(color preference)相关研究进行分 类,故基于此分类方法分别对国内外有关色彩偏好的研究进行对比和总结,得出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关于色彩偏好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国外色彩偏好及相关方向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国外对抽象色彩的色彩偏好研究略多于对具体物色的色彩偏好研究。其中,对抽象色彩的研究可主要分为三个方向:色彩偏好的概述、色彩偏好的影响因素及色彩情感;对具体物色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市场营销、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
(一)国外对抽象色彩的色彩偏好研究
1.对色彩偏好的概述
对色彩偏好的一些概述性研究包括起源、产生原理、发展历史等方面的问题:W R Crozier对色彩偏好的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对色彩偏好的反应一方面源自先天,一方面为后天习得;T.W.Allan Whitfield阐述了色彩心理学、色彩疗法和色彩预测等不同领域的起源[3];对各种基本颜色传递出的心理感受进行了阐述,并从生物心理学角度对色彩治疗进行了解释[4];Andrew J. Elliot列举了色彩和选择性注意、色彩和警示、色彩与运动员表现、色彩与智力表现等色彩心理学领域研究成果,结果显示现有与理论和实证工作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色彩心理学是一个独特、复杂的研究领域,仍需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结果作为依据[5]。
2.影响因素
在国外抽象色彩的色彩偏好研究中,对色彩偏好影响因素的研究开始较早(1909年W. H. WINCH.就针对色彩偏好与儿童年龄、智力水平、性别等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6]),研究数量较多,此外很多研究已通过严谨的实验得到了较为可靠的结论:Rose Rider通过卡方拟合优度检验(chi-square goodness of fit test)证明了色相和被试者样本偏好之间的重要联系[7],实验结果表明亮度和饱和度变化会导致人们对色彩偏好的变化(从喜欢蓝色到喜欢黄色);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色彩偏好的普遍性和个性化,以及跨文化和年龄的易变性,形成与颜色情感联系的能力无论在个体或进化的时间尺度上都深深地植根于人性[8];Shi-Min Gong研究了老年人与年轻人对色彩偏好的差异[9]。大量研究表明:人类对色彩的偏好差异受年龄、性别、心智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多项因素的影响。
3.色彩情感
色彩偏好与人类情感密不可分,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也较为普遍。Xiao-Ping Gao探讨了色彩知觉属性与色彩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结果表明色度和亮度是影响颜色表情的最重要因素,而色调和文化背景对颜色表情的影响非常有限[10];Li-Chen Ou对颜色情感反应是否随年龄增长而改变进行了验证[11];Jan L. Plass探讨了多媒体学习材料的美观设计是否能够诱发学习者的积极情绪,以及积极情绪是否能够影响认知结果及情感结果[12];TQ Khanh研究了主观判断对相关色温的依赖性[13]。
(二)国外对具体物色的色彩偏好研究
前文提到,在对具体物色的色彩偏好研究上,主要集中于市场营销、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
市场营销方面,Satyendra Singh认为像时尚专家预测时尚趋势一样,颜色顾问通过考虑不同人群的特性来预测和设置颜色趋势,以便营销经理能够匹配他们的产品包装的趋势和调整颜色[14]。
在室内设计领域,Hong Wang对大学生对计算机教室的色彩偏好进行了研究[15];Andra Balta研究了青少年对卧室的颜色偏好[16];Coad,J.则对儿童和青少年对医院环境色彩的偏好进行了研究[17]。
产品设计领域里,Ming Ronnier Luo开发了一些计算机系统,以协助设计人员通过选色设计调色板,用于色彩规格、色差评价和色彩外观造型等功能[18];Ding Man研究了消费者对产品色彩情感期望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并设计了用于解决产生最佳产品配色方案的算法模型以迎合顾客的多情感视觉需求[19];Shuo-Ting Wei运用语义学的不同方法研究了语境化色彩和心理学反应之间的关系[20];TREVOR S. B. SAYER分析了化妆品设计中有关色彩感知、色彩和谐度等方面的色彩心理学应用思路[21];Li-Chen Ou以运动鞋为例,研究了颜色偏好和色彩协调的心理物理实验,结果表明颜色偏好等级强烈依赖于鞋子的主色,而颜色和谐等级不仅受颜色相似性的影响,还受主色与标志颜色之间的亮度差异影响[22]。
二、国内关于色彩偏好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抽象色彩的色彩偏好研究
国内学界对抽象色彩的色彩偏好研究较少。谢柽对色彩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23];李政列举了人群性格分类及基本特征,并基于人群性格的色彩偏好进行了调查,得出不同性格特征人群的色彩偏好差异[24];李文馥分别对美术专业人员和非美术专业人员对抽象颜色和具体物色的爱好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类人都具有偏好记忆色的共同倾向,美术专业人员与非美术专业人员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前者明显地偏重爱好无彩色灰黑白颜色[25]。
(二)国内对具体物色的色彩偏好研究
国内对色彩偏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体物色的色彩偏好上,且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市场营销、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多媒体设计等领域,但绝大部分研究的研究方法仅限于经验分析法,相关结论过于主观,难以进行科学验证:
学者邱志诚列举了产品色彩设计的三个因素(功能表现、整体协调和环境影响)[26];曲敏阐述了色彩的心理感觉与象征性及产品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27];王庆斌从物理、技术、功能特性、使用环境、消费者心理等多方面剖析了影响产品色彩设计的因素[28];王渤森认为对木工机械产品设计而言,色彩应用受到环境因素、功能因素和美学因素的影响[29];陈鹏提出了基于色彩配置方案重用的产品配色感性设计方法,并以文化旅游纪念品配色设计为例进行验证[30];唐笑非探讨了色彩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并指出色彩是文创产品设计的情感表现[31];段雨晴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探究了消费者对不同体量农机产品色彩的偏好情况[32];魏晓云对正常人群室内环境色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正常人群对颜色偏好有普遍一致性,个体的生物学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对色彩偏好产生影响[33];阎玉秀利用眼动跟踪仪用SPSS软件对被试对连衣裙各个区域的注视点个数、注视持续时间、扫视次数等进行了近似矩阵分析,得出不同血型和不同性格的被试对色系偏好不同等结论[34];陈永超对老年社区文化设施设计进行了色彩偏好预测研究,得出2018年老年人色彩偏好均值区间并应用于社区文化设施色彩搭配[35]。此外,多位学者分别在商业摄影、商品色彩营销、书籍封面装帧、品牌文化包装、服装设计、网站设计等多个领域对色彩偏好的应用可能进行了论述或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对比及对色彩偏好研究的现状总结
(一)国内外研究情况对比
综合国内外色彩偏好的研究现状,将综述结果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外色彩偏好研究现状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olor preferenc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首先,相较于国内,国外关于色彩偏好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更为成熟。
其次,在研究方向上,国外有关色彩偏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心理学、设计学等领域(对于生物学领域的色彩偏好研究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国内研究则多集中于对设计领域各类实际应用的探索;在研究内容上,国外对抽象色彩及具体物色的色彩偏好研究各半,而国内则几乎全部集中于对具体物色的色彩偏好研究。
最后,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国外常用研究方法有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并结合经验总结法,所得结论可信度较高,参考价值大;而国内针对色彩偏好的研究则大多采用经验总结法,所得结论普遍较为主观。也有一小部分学者结合实验法、测验法及其他科学定量方法进行研究,例如通过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等方法分别进行调查和测量,利用眼动仪研究被试者对连衣裙的色彩偏好程度等。但是,一部分实验在设计上并不严谨,如有学者曾使用眼动仪对日用小家电产品的色彩偏好进行研究,却未能有效控制唯一自变量(实验中未统一对不同色彩小家电产品的造型因素),导致一些结论存疑。
(二)色彩偏好研究现状总结
1.整体发展尚不成熟,相关结论主观性较强
颜色偏好领域的实验开始得比较早[36],国外对颜色偏好的有关研究可以追溯到牛顿的《光学》和歌德的《色彩论》,可见,对色彩偏好的研究已不是新鲜的话题。有关色彩心理学的现有理论和实证工作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色彩心理学是一个独特、复杂的研究领域,仍需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结果作为依据。此外,截至目前,有关色彩偏好的研究几乎全部属于基础研究,大量色彩偏好相关的推论尚未通过科学方法加以验证。对研究材料的控制不够,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信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色彩偏好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相关实验设计中,必须严格控制变量,同时采用主观调查和客观数据资料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2.应用潜力大,但存在大量研究空白
已有前述研究中表明,色彩偏好既是人类作为生物所与生俱来的天性,也可以通过后天习得新的偏好;色彩偏好的相关理论在市场营销、设计、心理学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此外,由于人类对抽象色彩和具体物色的偏好存在差异,也需要更多的实际研究对各领域具体的色彩偏好进行严谨的验证,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应用。色彩偏好虽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但目前针对色彩偏好的研究方向较少,具体研究内容不够深入。例如,虽有许多关于年龄、性别、性格差异对色彩偏好影响的研究,但对诸如某些特定人群色彩偏好差异的研究甚少,相关领域存在大量研究空白,在基础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过渡上仍需更多努力。
四、色彩偏好在产品设计领域的研究思路
(一)色彩偏好研究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在产品设计中,色彩的影响毋庸置疑。对于一件产品,首先给人的信息是其形与色,大部分产品的形由于功能的需要而不能改变,色的改变成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重要手段[37]。85%的消费者认为颜色是他们购买特定产品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个产品能激发消费者在直觉层面上的积极情绪,便能够产生无与伦比的品牌忠诚度,而颜色的使用就是通过视觉印象来驱动这个过程的发生。在产品色彩设计过程中,如果能够将消费者的情感形象要求转化为适当的色彩设计因素,从而创造出预期的产品色彩组合,则产品色彩设计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颜色偏好对于消费者的产品选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通过科学方法得到确实可信的数据作为可信结论对提升产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绝不仅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可以从多感官角度入手,展开一系列相关研究。
(二)对通感的研究
近几年,对“通感”的研究作为一个独特的思路,已逐渐受到学界重视:Hannah Weiser探讨了以气味为媒介增强通感的方法,提出了跨模态互动艺术装置“气味的颜色”[38];包装的多感官体验对产品销售非常重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与引入创新性(或只是不同)形状的包装、独特的质地或表面处理和引入嗅觉包装相关的机会[39]。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通感概念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有大量文献提到钱钟书在《通感》一文中的论述: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气味似乎有体质;王鸿江阐述了一系列色彩与心理的联系,同时提出了一些色彩的实际应用可能[40];恰当的色彩与形态揉为一体,可创造出强烈的品牌印象;侯新宇认为色彩同时具有物质和文化属性,色彩可与听、嗅、味觉等一起,形成综合的心理效应[41];申明倩论述了现代产品设计中的通感现象[42]。但是很显然,目前这些关于通感的研究几乎都停留在理论层面,需要大量实验加以科学上的验证。
(三)色彩偏好在产品设计领域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原则
综合上述研究,初步提出后续产品设计领域色彩偏好的研究思路:(1)重点关注特定目标用户在具体物色上的色彩偏好;(2)结合通感概念探索色彩偏好与其他感觉的联系,从而在多维度上提高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3)研究不同目标用户群体的性格特质以探索其在色彩偏好上的特点。
在研究的基本原则上,需先围绕产品设计中的特定色彩偏好进行基础性研究,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对相关基本理论进行验证,再逐渐拓展到对具体某一产品或领域的实际应用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