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发挥现存问题的教学模式探究
2020-06-15相唐艳
相唐艳
摘 要: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而主体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创造性发展,所以解决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发挥现存问题是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做好这一项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性发挥
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下,学生主体性发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如今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提倡的教学理念。主体性教学法主张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实际、兴趣爱好来展开教学模式创新与优化,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可是,就目前高中数学课堂现状来看,主体性发挥还存在一些问题,依然还是有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笔者就现存问题与优化措施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高中数学课堂现存问题
(一)教学模式枯燥无趣
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之后,数学课堂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与新课改标准要求不适应,比如数学教师教学思想存在一定的偏差,无法有效适应新课改需求,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过分注重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作用,却忽视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价值,也没有将数学基础知识实践教学很好地应用于指导[1]。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数学课堂自然给学生以一种枯燥、无趣之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单一
首先,高中教材内容过于泛化、单一,相较于之前而言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本身难度就较高,而不同高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下单一的教材内容自然无法有效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诉求。
其次,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为了能够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加快了教学进程,对一些原本需要着重、细化讲解的内容进行了缩减,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自然也会存在偏差,不利于学生发展与提升。
最后,在网络信息教育资源不断发展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也积极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直接弱化了教材主体地位,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会直接超越教材、偏离课本来展开教学,促使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过于表面化,不利于学生发展与掌握。
二、解决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发挥现存问题的教学模式
(一)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有效解决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定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毕竟学生只有真正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会不由自主、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数学学习与思考之中,从而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要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则可以结合高中生实际诉求来为学生讲述一些与数学相关故事,借助数学历史和故事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真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矩阵与变换”这一课时内容的时候,考虑到矩阵是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甚远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先为学生讲述矩阵发展历史以及强大的应用功能,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让学生对线性代数发展历史、矩阵强大应用功能有所了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与探究之中,这样就能真正有效解决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这一问题[3]。
(二)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想有效解决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这一问题,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毕竟学生只有具备了独立思维能力才能懂得如何有效发挥出主体性作用,从而优化高中数学课堂。首先,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需要先对学生进行主体性独立思维训练,联系实际生活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有关现象,借此来提高学生独立观察与分析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自然能够不自觉地学习与观察。其次,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之上,一定要严格落实以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借助有效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的欲望,这样学生整体的学习主体性自然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从而真正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把握。最后,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期间,还需要引導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分析与思考,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把握,还能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性作用,最大程度优化高中数学教学。
(三)教会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有效解决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己,只有其自身掌握了合理的学习方法,同时对于数学思想以及方法形成有效了解,才能在数学课堂上懂得如何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有效发挥出学生主体性价值,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数学相关问题,比如计算问题、函数问题等,而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同时对其解题方法形成有效了解才能真正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进行有效处理。为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一定要指导学生自行思考与总结,抓住学生学习本质来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构建出专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学好数学。
(四)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要想有效解决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这一问题,除了上述几点还需要贯彻落实因材施教这一理念,毕竟不同学生能力、资质差异也十分显著,只有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才能凸显出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价值,从而优化高中数学教学。为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一定要准确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与沟通,借此来了解学生数学实际能力,然后在教学课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性价值。
综上所述,解决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发挥现存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这是新课改下的教学重要要求,也是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重要手段。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期间,一定要准确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借助有效手段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课堂自主探究、思考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得到有效发展和提升,最大程度保障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邹国强.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教育,2017(03):213.
[2]孙玉兰.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J].学周刊,2013(01):127.
[3]吴俊香.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8(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