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音乐欣赏课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
2020-06-15周黎藜
周黎藜
摘 要:在当前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实践受到了各学科教师的重视。之所以会出现从重视理论转向重视实践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教育制度与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实践可以作为一种体验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音乐课的实践对启发学生的心智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对事物的看法也会有所变化。
关键词:音乐教学;欣赏课;音乐技能;歌舞表演;鉴赏能力;课外欣赏
教师要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避免扼杀学生的音乐梦想。音乐课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欣赏课的开设实现的,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对欣赏课予以足够的重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结合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
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特长,要是学生在音乐方面有基础,教师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不能因为音乐是一门副科,便将学生的梦想扼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使学生多元化地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主科知识薄弱,汲取专业知识较为困难,但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教师不能全盘否认。教师应该正确寻找学生的问题,对于实在没有能力理解主科知识,但在其他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教师需极力培养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在其他方面有所建树。音乐天赋也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对学生之后的人生发展有着相当大帮助的天赋,从事音乐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应当将学生的这一天赋重视起来,同时有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提升其音乐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多元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乘着歌声的翅膀》时,教师刚播放了一小段音乐,有的学生就展现出超强的音感,甚至可以跟着旋律哼唱出“乘着那歌声的翅膀,亲爱的随我前往,去到那恒河的岸旁”,引起学生和老师的惊叹。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把握时机,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对于这些具有较高音乐天赋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其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拓展,为其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音感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从简谱“5 3 3 345 5 7 5 2 2 234”出发,教导学生熟悉音乐,让学生从基础出发,逐渐提升自身的音感。结合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便于教师对学生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另外,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会提升自身的信心,不会因为自己的水平比别人低而看低自己,产生自卑心理。而结合兴趣,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
二、开展歌舞表演,释放音乐基因
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对音乐风格的偏好,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流行音乐较为喜好。教师可以借由这点开展课外音乐活動,组织学生踊跃报名和参加表演,同时再设立评审,对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进行评分,选出表现优异的前三名学生,为其颁奖,对于其余积极参加的学生,也可以适当颁发鼓励奖,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肯定。在表演环节,教师可以增设讲解环节,让学生阐述选曲或选择该舞蹈的理由以及对歌曲含义的体会。学生在表演中感受歌曲的魅力,展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同时能够体验多元化的教学,拓展自身的视野。表演是音乐教学课堂上最具实践性的环节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表演,学生往往会比较积极地去深入了解表演作品背后的故事及其深层次的内涵,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为了促使学生对音乐体系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开展音乐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音乐能力。对于音乐敏感度相对薄弱,不能分辨五音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让这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一步一步的训练中得到加强。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如果随机给出一段音乐,学生都能敏感地感受出来的话,长此以往,教师便能更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此外,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包含对音乐的听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重复地播放同一首歌,因为学生会产生听觉疲劳,甚至会产生厌恶的情绪。基于此,教师可以穿插播放不同的音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选择播放曲目的时候,教师应当兼顾学生的兴趣以及教学的需要,前者往往决定了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专注程度,后者则对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音乐有较大的帮助。
四、放松身心,高效学习
多听音乐有助于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当学生长时间用脑过度时,可以选择听音乐。舒缓的曲调可以有效调节学生的神经,让学生沉浸在温暖的音乐世界中,减轻学习带来的压力。经常听音乐也可以改善人的性格,促进人思维的发展,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会有所改善。同时,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对知识的攫取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其他课程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音乐课就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途径来帮助小学生放松身心。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氛围比较轻松的、有利于小学生进行身心放松的音乐,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感觉学业压力较大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进行适度娱乐,这对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五、推荐课外欣赏曲目,重视学生复习巩固
与传统的教学科目一样,音乐课程的教学对课后的复习与巩固同样重视。由于教材编写的特点,大部分版本的教材所推荐的音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只凭教材为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与分析,就很有可能因为内容的陈旧而使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欲望的低下可以通过教师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课后的巩固和复习则无法达到提升学习欲望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课后复习任务的布置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现下的流行因素以及学生群体的兴趣等,通过小学生群体普遍感兴趣的内容刺激他们进行课后的欣赏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巩固,这对学生的课后学习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六、结语
音乐是反映人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多参与音乐课堂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较好的正面作用。此外,音乐欣赏课有助于升华学生的情感,同时学生在音乐中也能品味情感、启发心智。基于这些优势,教师要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合理设置教学环节,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通过开展歌舞表演释放学生的音乐基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还可以通过高效学习以及推荐课外欣赏曲目,重视学生复习巩固等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形成对音乐的完整认知,让他们以一个积极正确的心态对待小学与中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音乐欣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沙沙.领略音乐之美,享受音乐之境——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心得[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111.
[2]刘璐.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0(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