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2020-06-15周良发唐冰冰陈元晴
周良发 唐冰冰 陈元晴
摘要:将人工智能嵌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有助于开辟新环境、催生新业态和拓展新渠道。人工智能条件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具有传播内容精准化、传播过程智能化、传播场景动态化、受众需求个性化等特征。运用人工智能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要理顺思路,其中增强受众黏性是前提、强化技术支撑是核心、加快媒体融合是基础、提高人才素养是关键、挖掘价值意蕴是手段、建立健全机制是保障,确保新思想传播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
关键词:人工智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20)06-0061-07
大数据方兴未艾,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骤然而至。作为智能化时代的鲜明特征,人工智能被学界、企业界和政界视为21世纪三大前沿科技之一,受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关注和重视。2016年10月,美国政府发布《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两份报告,成为美国未来发展人工智能的指导性文件;2017年3月,日本政府发布《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战略》,阐述了日本为人工智能产业化制定的路线图;2017年7月,中国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1];2017年10月,英国政府发布《在英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等等。人工智能不仅推动产业技术智能升级,也为科学理论传播拓展新视野、注入新动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要想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突破传统传播模式的藩篱,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的人工智能战略契机,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潜在价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智能化转型。
一、人工智能嵌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新一代人工智能井喷式发展,实现了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迈进,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赋予了创新动能。人工智能技术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优势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开辟新环境、催生新业态和拓展新渠道,开创出新思想传播的智能化时代。
1.开辟传播新环境。
环境传播学研究表明,传播效果与其所置身其中的環境(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密切相关,且环境传播的重点在于“实用”与“建构”,这正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传播并使之有序推进的目标相符。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图文识别、语义处理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开辟了新环境。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数据挖掘技术不仅可以收集、存储超大容量、各种类型的数据,还能够挖掘潜藏在海量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特征。
人工智能可以实时捕捉、动态追踪和全息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研究进展、传播现状和广大民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认同状况等相关信息。如图文识别和语义处理技术能够对广大民众科学理论需求类型和接收方式进行智能识别,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本、图片、视频、语音等多样化符号之间动态切换与合成,为新思想营造适宜、开放、智能化的传播环境。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人工智能嵌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过程,必将使新思想传播变得更为便捷,也更加高效。
2.催生传播新业态。
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和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无缝衔接和战略契合,善于运用科技手段为新思想智能化传播夯实根基、提供案例、搭建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不再囿于传统的传播模式和固化形态,智能化因素的嵌入使新思想传播更具张力和生命力。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5G网络等技术的勃兴,实际上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人工智能技术而变得亲切可人、触手可及,智能视频投放、VR/AR展示、可视化呈现、全媒体参与等催生了新思想传播的新业态。如新华网推出的“学‘习进行时”栏目包括讲习所、学习述评、外交习语、第1视点、第1报道、自习课、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习近平时间、习近平足迹、金色相框等专题,将文本、图片、语音、视频融为一体,为广大民众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全新样态,让广大民众体验新兴技术给科学理论传播带来的便捷。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广大民众足不出户且随时随地了解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从而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认同。但应该注意传播的方式,要积极为公众提供更具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的服务,将社会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迫切需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结合。总之,人工智能有效催生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新业态,使新思想传播呈现出一片智能化繁盛景象。
3.拓展传播新渠道。
传统情境下的科学理论传播以主客二元单线传播模式为主,无论是受众范围还是实际效果都不甚理想,显然不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渠道,使新思想传播内容、手段乃至形态、过程得到优化提升。首先,社交式传播丰富了传播载体,即利用社交媒体和平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借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广大民众通过论坛、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能够随时随地接收、推送或分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确保新思想在网络终端用户中的交互式传播,有利于在交互传播过程中悄然实现对新思想传播的再塑造,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其次,推荐式传播实现了精准传播,即根据用户需求推送相应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可以及时收集、存储、分析和预测广大民众的思想需求和价值诉求等信息,并为其推荐切合自身利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解决了科学理论传播过程中“一刀切”“一锅烩”的问题,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更加精准。再者,扫码式传播简化了传播程序。人工智能的图文识别和语义处理功能使扫码式传播成为现实,它能够自动识别实物、图片、文字、条形码、二维码并实现各种符号系统的相互切换。只要广大民众用智能终端设备轻轻扫一扫,就能打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本,使新思想传播变得趣味横生、有声有色,切实增强了新思想传播的时代感和吸引力。[2]
二、人工智能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基本特征
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数据、算法和智能优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深刻改变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理念和模式。与传统模式下的科学理论传播相比,人工智能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呈现出传播内容精准化、传播过程智能化、传播场景动态化、受众需求个性化等特征。
1.传播内容精准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否有效传播诚然是多种因素的“合力”决定的,但根本上取决于传播内容可否有效推送,而有效推送的关键在于要全面了解受众需求,从而达到精准传播的既定目标。在人工智能时代以前,囿于技术短板和能力局限,以往的宣传思想工作者难以及时动态地了解和把握广大民众的思想动向和价值诉求,很难达到传播内容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依托强大的数据和算法优势,人工智能能够对广大民众相关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和动态处理,在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上为民众打造切合他们自身需要的推送方案,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精准推送。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某些器官功能的延伸,能够使体系宏阔、意涵深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精准化聚焦、系统化处理和动态化呈现,便于广大民众更直观、形象、全面地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能够对受众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追踪,动态分析广大民众的思维特性、阅读习惯和信息接收方式,基于特定受众的年龄段、兴趣点、生活圈、职业域、期望值等智能化生成传播内容,并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推送。宣传思想工作者要适应智能化时代精准传播理念,不断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精准度,力争使“我们想要说的”就是“受众想要听的”,确保新思想传播内容不仅被接收而且被接受,为全党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筑牢共同思想根基。
2.传播过程智能化。
所谓传播过程智能化,主要是指宣传思想工作向纵深推进的智能驱动。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言,这种智能驱动构成了新思想智能化传播的基本理路。进一步言,人工智能驱动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主体、资源、环境、模式、载体等范畴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各环节的智能化转向,直接构建出新思想传播全过程全方位的智能化格局。(1)借助人工智能的智能链接功能,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主客体关联度的整体性跃升,消弭宣传思想工作者与受众交流沟通的壁垒和障碍,实现了新思想传播主客体之间的高能合作態势。(2)在传播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和模拟决策中,人工智能可以自动捕捉来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主客体的活动印迹,并依据智能算法寻绎有效信息和规律,为宣传思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3)按照宣传思想工作要求和目标,人工智能以传播主客体的需求为价值指向,动态探寻主客体行为方式的相关性和未来走向的趋势性,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科学化和精准化。(4)在遵循宣传思想工作规律的前提下,人工智能可以实时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主客体主导性和主体性之间的动态平衡,用智能技术护持主流意识形态,保障新思想传播有序运行并实现效能优化。总之,人工智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过程的智能化,印证了新思想传播信息感知、搜索匹配、算法建模、分类预测、智能推荐等所呈现的智能化特征。[3]
3.传播场景动态化。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传播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立足全息和虚拟技术的智能化传播,使得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沉浸式文化体验。例如,大学课堂上“教师一追溯学科概念源流则学生眼神迷离,一播映视频短片则莘莘学子目光炯炯”。[4]相比静态冰冷的文字,视频动态传播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引发人们的关注。于是乎,基于认知逻辑和感官系统的双重体验成为广大民众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首先,人工智能在图像处理、语音识别、语义感知、情景模拟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场景的动态化提供了可能。如2019年1月1日上线的“学习强国”APP平台集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于一身,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跃然于手机屏幕,使信息接收更加便捷、内容呈现更为立体、学习场景更具动态。广大民众在动态化场景中享受思想大餐,体验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厚重思想性和科学引领力,而这正是科学理论智能化传播的永恒魅力。其次,人工智能可以模拟思想人物的音声相貌,能够还原科学理论的生成过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动态化传播提供动能。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VR的不断演进,现在虚拟现实终端已实现由单一应用向多元化应用、由分立向融合的方向演变。如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全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营造出全景式、动态化、可视化的传播场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更有理论深度和情感温度。通过人工智能充分融合智能技术和虚拟技术,借助语音合成技术使线上场景和线下实物有效关联和深度融合,为终端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触动受众心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认同。[5]
4.受众需求个性化。
在传统宣传思想工作过程中,宣传思想工作者往往居于主导地位,对受众采取“一刀切”“一锅烩”“一个样”的大水漫灌式的宣传教育模式,致使受众的个性化需求长期被遮蔽、被忽视,宣传教育的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而要提升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就必须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提升受众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满足其对科学理论的个性化诉求,做到整体性与个体性、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有机统一。首先,在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中彰显个性化。整体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有助于广大民众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新思想的整体样貌。然而,受众囿于年龄、性别、思维方式、情感特征、知识构成、工作性质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基于时代发展受众心理需求梯度的变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注、认知和接受存在个体性差异,个性化传播已成宣传思想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准传播,有助于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以认知智能为鲜明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类的感知和思维,使感知技术充分应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中;并能够根据受众的潜在需求,运用智能推荐为受众推送切合个性需要的思想内容。其次,在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统一中呈现个性化。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厘清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关系,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供给的有效性。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探察受众的需求度、捕捉受众的兴趣点、分析受众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明确每一具体受众的思想需求和价值诉求,继而智能生成并推荐适宜的思想供给方案和产品,为受众提供大规模个性化、专属定制式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资源,将科学理论精准点灌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
三、人工智能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效果的总体思路
作为一项全面和系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改革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智能化传播要科学擘画、理清思路。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受众黏性是前提、强化技术支撑是核心、加快媒体融合是基础、提高人才素养是关键、挖掘价值意蕴是手段、建立健全机制是保障。切实筑牢新思想传播根基,提升新思想传播效果。
1.增强受众黏性是提升传播效果的前提。
所谓受众黏性,是指受众群体对所宣传的思想理论的认同、依赖乃至期望的程度。具体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指广大民众对新思想的学习、了解和认知的意愿和兴致。要提高广大民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和依赖,一要精准把握民众对新思想的关注点,坚持“内容为王”的传播形式。把握受众的需求期待,才能真正提升新思想在传播过程中的吸引力和辐射面。二要注重人本思想,增强受众的参与性是提高用户黏性的重要引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信息集聚、图像处理、语音合成、视觉特效等技术,能够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数据化、直观性和智能化。例如,借助智能化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邃意涵和抽象文本具像化,使静态的理论表达动态化、形象化,这必将直接冲击民众的视觉,有效触碰民众的情感神经,营造出自我代入的体验模式,从而激发广大民众对新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要厘清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作为新时代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屋建瓴而又细致入微地规划和引导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然受众囿于自身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等方面迥异而对新思想的关注和需求呈现出个体性特征。基于大数据技术,能够动态把握受众的思想动向和诉求,为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受众黏性提供数据信息,并以此为重要基础,运用人工智能打造人机交互的体验情境再现新思想精髓和真谛,确保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学习和分享与自己休戚相关的思想内容。其次,要促进主客体社交互动性。主客互动摒弃了媒介传播的隔阂和障碍,使科学理论传播彰显出浓郁的人文关怀而受到民众的喜爱和认同。基于这种情形,宣传思想主管部门要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支持主客互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平台。中宣部主管的“学习强国”平台极大地便利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该APP平台尚不支持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今后升级和完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要注入社交元素、搭建交流平台、设置互动议题、实现互联互通,开放与包容并举才能在主客体交流沟通中不断增强受众黏性。
2.强化技术支撑是提升传播效果的核心。
媒介深度融合的发展,现代化传播体系的建立,传播内容和渠道的更新换代都在呼唤着传播技术的与时俱进,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面临的技术难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可为不断强化新思想传播提供技术支撑,并稳健地推进新思想传播智能化建设。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而言,人工智能的介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发展进程来看,人工智能运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尚处于初步的理论探讨阶段,由理论研究向实践推进需要建立相应的智能化支撑系统。首先,需要建立数据支撑系统。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发挥,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等作为辅助工具。数据支撑系统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资源数据库、公众个人信息数据库、宣传思想工作数据库等。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对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从繁杂的数据中寻绎有效信息和规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智能传播奠定数据基础。其次,需要建立动态评价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完善,网络极大地便捷了科学理论信息的传播,但网络空间乱象丛生、信息良莠不齐、评判标准不一等又削弱了科学理论的传播效度。若要为广大民众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确保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6]就必须建立动态评价系统对网上传播的科学理论加以把关、过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构建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再者,需要建立智能预测系统。精准预估广大民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是进一步做好新思想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人工智能根据受众的个性特征和既往需求状况,可以准确预测出广大民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注点和需求度,为不同受众提供智能专属的思想资源,从而实现科学理论传播的有效供给。这在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效果的同时,又可以充分彰显出新思想的科学引领力和现实指导性。
3.加快媒体融合是提升传播效果的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需要一定的介质作为传播载体,加快媒体融合是提升新思想传播效果的基础性因素。而媒体融合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要有技术作为支撑外,还要坚持融合的理念、方式和格局发展。[7]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支撑下的跨界融合填平了科学技术与实践应用之间的鸿沟,使得各级各类媒体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重要介质。从融合理念来看,对不同媒体进行融合、联动与协同,旨在打破各级各类媒体之间长期存在的壁垒和边界,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实现受众范围最大化,确保传播效益最优化,这是传统情境下单一媒体难以企及的。如中老年人群侧重于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了解党的最新理论,而青少年人群则偏向于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两种媒体深度融合不是此消彼长而是优势互补。从融合方式来看,发挥人工智能的智能转化、智能推荐等功能可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主流媒体与其他媒体、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大众媒体与专业媒体、线上媒体与线下媒体的融合发展,协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如中央媒体着眼于“全国一盘棋”,其理论传播更具宏观视野,而地方媒体着力于“个性化呈现”,其理论传播更多微观格调,二者高度融合有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视阈的全覆盖。从融合格局来看,要利用人工智能推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向智能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内容凝练、议题设置、情境营造和实践活动的智能化水平,切实增强新思想的舆论引领力和现实指导性。
4.提高人才素养是提升传播效果的关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需要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推进,而媒体融合的关键就是人的融合和机构创新问题,事实上人的融合不仅是机构和形式上的融合,更重要的是人才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融合。宣传思想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媒体融合的发展、人工智能的运用无疑对宣传思想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基于人工智能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宣传思想工作者不仅要深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找准人机协作传播的契合点,具备人机协作传播能力和引导受众适应智能传播情境。首先,找准人机协作传播的契合点。从人机协作传播来看,如何协调科学理论传播过程中的人机关系严峻考验着宣传思想工作者。[8]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必将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但新思想传播不只是传播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引领广大民众明道信道,进而把新思想视为其奋进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因此,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找准人机协作传播的接榫点,实现人工智能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缝衔接和深度融合,明确有的内容可以交给人工智能体,而有些内容必须自己讲授。其次,提升自身人机协作传播能力。只有具备人机协作传播能力,才能将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发挥出来。这要求宣传思想主管部门必须加强一线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解决“本领恐慌”问题,成为运用人工智能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家里手。通过相应的技术培训,让宣传思想工作者了解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结构系统、技术优势及实践应用,熟悉人机协作智能传播和新型“双主体”传播情境,从而明确自身的角色担当,在人机协作传播中搞好自身定位。再者,引导受众适应智能传播情境。人工智能条件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需要作为受众的广大民众认知和适应智能传播情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过程中,宣传思想工作者要积极营造智能化传播场景,引领民众了解、认知和适应智能传播模式,让民众意识到人机协作传播将成为智能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常态,倒逼他们通过智能化载体和手段接收新思想。
5.挖掘价值意蕴是提升传播效果的手段。
从工具理性来看,技术是人类达成既定目标的手段。[9]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实质上是宣传思想工作者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载体工具。人工智能可使人的智力得到优化和加强。
将人工智能嵌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实质上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新思想传播的价值意蕴。首先,在价值意蕴挖掘的原则上,要坚持“内容为王”。广大民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注和认同,很大程度上源于新思想蕴含着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普遍诉求和共同期待。宣传思想工作者要牢记“内容为王”的原则,将“普遍诉求和共同期待”高屋建瓴而又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要借助智能技术洞察受众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溯源受众对科学理论的渴望和向往,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理论供给鼓舞、震撼乃至撞击受众的灵魂深处。其次,在价值意蕴挖掘的方式上,要坚持多路并进。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厚价值意蕴,要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等多方入手。从理论维度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要运用人工智能将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具体而细微地展示出来。从历史维度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要运用人工智能深入探察新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赓续与超越。从实践维度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要运用人工智能彰显新思想对广大民众逐梦新时代的科学引领性和现实指导性。理论、历史、实践三大维度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性,协同推进能够有效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价值意蕴。
6.建立健全机制是提升传播效果的保障。
人工智能嵌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有益的尝试,它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切实保障新思想智能化传播有序推进并取得实际效果。(1)建立健全融入机制。人工智能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否有效对接,是推进新思想智能化传播的关键所在。为此,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把握人工智能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逻辑构架、价值指向等确立融入原则、思路、方向和模式,形成融入机制。通过融入机制找准新思想与人工智能的关联度和契合点,推动智能技术与科学理论深度融合、挹注互补。(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要注重激励引导。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就难以激发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投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兴致和热忱。建立激励机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业绩突出者、成效显著者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10]促使宣传思想工作者将外在激励转化成内生动力,积极主动运用人工智能推进新思想传播。(3)建立健全反馈机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不是纯粹的思想文化传播,而是有着鲜明的价值导向性,因此,必须重视人工智能在新思想传播过程中潜存的问题和风险。建立反馈机制,旨在动态监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智能化传播效果到底如何,能否真正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存在哪些不足,可否拿出有效方案、化解问题。依据反馈结果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智能化传播予以适度调整,确保新思想传播始终“走”在正道上,使之真正走深走心走实、落地生根见效,切实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的共同思想根基。
人工智能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带来的不仅是量的扩张、质的飞跃,更是智的升级。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勇于面对、善于创新、敢于作为,抓住智能技术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来的战略机遇,将智能技术嵌入新思想传播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希冀在“物理式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化学性反应”,切实推动新思想传播进入全新的智能化时代。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N].人民日报,2017-07-21(1).
[2] 王军,银宝.碎片化传播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1):31-35.
[3] 吴满意,王丽鸽.从精准到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态势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4):198-204.
[4] 梁刚.论图像时代知识分子的行动角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6):72-77.
[5] 安佳宝,张宇.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图解十九大报告”走红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3):99-104.
[6] 习近平.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55.
[7] 丁晖.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04-28(7).
[8] 肖锋,胡小玉.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和谐的多维建构[J].河北学刊,2019(2):50-56.
[9] 胡伟.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困境及行动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19(5):79-84.
[10] 周良发,余蕾,杨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7-53.
责任编辑:陈可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