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发展新态势下各类博物馆整合与联动发展机制创 新
2020-06-15李捷
李捷
摘 要: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记忆标志,也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收藏、保护、研究与展览基地。博物馆涵盖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四大种类型。让众多种类的博物馆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能力、传承传播历史文化、联动发展,则是当前及今后建设思考的问题。“柳州市区域性博物馆理事会联合会”的建设与其作用方法,为博物馆发展新态势下各类博物馆整合与联动发展,促进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共享,提供发展借鉴思路。
关键词:博物馆新态势;整合发展;机制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全社会参与的博物馆建设发展中。“1996-2017年中国博物馆规模逐年快速增长,短短17年中博物馆数量达到4721座”,性质有文化部门所属的国有博物馆、行业企业博物馆、民营企业博物馆、民间个人博物馆等各种所有权形式的博物馆。涵盖了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等博物馆的全部四大种类型。柳州地处中国华南广西中部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近年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继也建立有50多家国有博物馆、行业企业博物馆、民营企业博物馆、民间个人博物馆等多种所有权形式的博物馆,成为“博物馆之城”。为让这些多种类型的博物馆在公共服务、传承传播历史文化、联动发展等方面形成合力,“柳州博联”应运而生。“柳州博联”全称为 “柳州市区域性博物馆理事会联合会”。
一、“柳州博联”建立的背景
柳州,作为国务院1994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100多年历史。一直以来,柳州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掘工作。介于经济的发展柳州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在实施国有博物馆建设项目的同时,通過深入发掘柳州工业文化遗产和民间收藏资源,引入企业行业和民间个人资源,大力发展民办博物馆,积极扶持各类博物馆的筹建和展陈设计。截至2018年12月,已建成各级各类博物馆58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37家。这些博物馆包含综合类、历史类、艺术类、民族类、民间收藏类、个人技艺类及企业行业类等异彩纷呈的各类博物馆,拓展创新了博物馆理念和分类。这些扎根柳州本土、富有柳州特色的博物馆,让广大市民和游客了解柳州历史,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柳州博物馆的类型多种多样,需要一种新的机制来整合与联动发展,促进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共享。柳州的博物馆从所有权上分,包括国有博物馆、行业企业博物馆、民营企业博物馆、民间个人博物馆等;类型上细分包含综合类、历史类、艺术类、民族类、民间收藏类、个人技艺类及企业行业类等各类博物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出现了“企业+博物馆”“景区+博物馆”“创业基地+博物馆”等多种模式。基于此,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将柳州市作为广西区博物馆理事会建设区域试点城市,柳州市各博物馆按要求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理事会。根据柳州市是全市域进行博物馆理事会建设试点的特点,柳州市进一步创新建立了全市的博物馆理事会联席会制度。也为各博物馆理事会建立“柳州博联”创造了契机,“柳州博联”顺应成立。
二、“柳州博联”的建设方法
“柳州博联”以巩固内部建设为基础,保障博联运营为根基,打造博物馆群特色品牌为抓手,激发理事会活力,推动“柳州博联”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群公共服务水平。
2015年12月,柳州市50多家博物馆在会员大会上通过《柳州博联章程》,正式成立“柳州市区域性博物馆理事会联合会”,简称“柳州博联”。 “柳州博联”以柳州市加六县58家成员单位组成,包括国有、非国有博物馆。“柳州博联”是以博物馆群大理事会为特色的建设探索,以“柳州博联”机制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新模式。“柳州博联”机制由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和专家咨询层四部分组成。
“柳州博联”通过由主席团主席、副主席作为主要委员领衔组建文物藏品委员会、宣教讲解委员会、陈列展览委员会、文化旅游委员会等多个专门工作委员会。由主席团会议讨论和决定博物馆群建设重大事项、审议“柳州博联”年度工作计划、审核非国有博物馆运营评估考核、审议非国有博物馆补助经费、审批博物馆群文化活动项目等决策职能。监督层由市文化主管部门领衔,由市财政、发改、宣传、人社、民政、编办等政府六部委组成联席会议制度,代行监事会职能,对“柳州博联”及主席团的决策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主席团审核的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资金使用进行会商报批。“柳州博联”机制,通过有序运行决策、执行、监督,高效服务于全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这种博物馆群大理事会为特色的建设探索,在全国具有首创性。
三、“柳州博联”建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1.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博物馆群管理和服务。“柳州博联”作为全市博物馆的“大理事会”,承担着“加强博物馆群及各博物馆理事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研究探讨柳州市文博事业发展的全局性与实践性课题、促进区域性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发展和完善”的使命,执行对全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业务管理职能。
(1)制度化监管,助力博联专业化发展。在2018年出台了《柳州博联宣传与信息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充实修正了《柳州市博物馆群非国有博物馆经费补助实施细则》(试行),规范了博联信息管理工作和非国有博物馆运营工作。确保全市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免费开放经费补助名单的博物馆按照免费开放要求,每年开放时间达到300天以上,日开放时间7小时以上;享受市财政给予运营补助经费的非国有博物馆每年免费开放时间达到240天以上。
(2)积极做好了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抓好非国有博物馆立馆根本。2018年,按照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文物局的总体部署,积极做好了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工作。根据我市非国有博物馆数量较多的特点,专门组织成立了“柳州市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工作指导小组”,具体负责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中的业务难点及疑点问题的答疑等工作;同时搭建平台,加强备案业务培训和信息沟通等,搭建非国有博物馆与文物部门、国有博物馆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渠道。经过“柳州博联”积极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全部完成藏品备案工作。
(3)加强“柳州博联”指导、交流,促进各博物馆业务水平的提高。“柳州博联”整合各博物馆人才资源,成立了藏品管理、宣传教育、陈列展览、文创旅游四个专业委员会,搭建了各馆沟通、交流、协调的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具有行业指导规范意义的工作。
①召开全市非国有博物馆工作培训会,每年开设柳州市博物馆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就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以及文物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群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②开展馆长沙龙活动和研讨会活动,组织各馆结合馆藏、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等与博物馆相关的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为博物馆群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式。③文创专业委员会定期召开文创旅游委员会研讨会,交流文创心得和发展之路,并集思广益,为所有开发文创产品搭建平台。如:宣传教育委员会首次联合博物馆群各家博物馆开展馆校教育合作项目,首次将柳州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并入校课内容在学生中普及。以及文创专业委员会为柳州市螺蛳粉博物馆搭建了交易的平台。
(4)建設特色博物馆
“柳州博联”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讲话精神,大力推动特色博物馆建设。积极组织各博物馆开设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陈列展览,鼓励建设在建筑设计、收藏保护、开放管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具备一项或多项突出特质,彰显地域或民族特点、文化特征及行业、专业或藏品类别特色的博物馆。
2018年5月,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与广西博物馆协会共同主办的“广西十大特色博物馆”“广西优秀非国有博物馆”的评选活动中,柳州市博物馆荣获由“陈列展览特色奖”;柳州市石尚明清铜炉馆、柳州市骆越博物馆、柳州市日增美术馆、柳州市桂饼文化博物馆、柳州市自然居石文化博物馆被评为“广西优秀非国有博物馆”,在全区被表彰的八家非国有博物馆中占五家,占全区被表彰数量的60%以上。这些特色鲜明、内容独特、主题突出的特色博物馆,从整体上反映了柳州文物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内外独树一帜,提高了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整合力量,提供特色公共文化服务。“柳州博联”以均衡布局、协调发展为统领,建立资源共享和互动共融机制,开展特色博物馆展览,通过共享交流和社会教育活动,逐步建立完善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已成为柳州文化的一张名片。
(1)打造博物馆特色陈列展览水平,以展览扩大受众面。全市各博物馆深入挖掘藏品、展品价值和文化内涵,合理采用高新技术和材料,创新展陈形式,打造柳州史前文化、柳宗元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文化、奇石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及民间收藏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内涵独特的主题展览。打造了一批反映重要历史进程、社会进步印记并极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特色展览;反映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历程、民族文化特色的专题展览;反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并具有鲜明行业文化特色的专题展览;具有典型地域特色和地方人文风貌的专题展览。
全市博联各单位除正常开放基本陈列外,每年还举办丰富多彩的特色临时展览数十个。2018年期间举办了《廉政文化》、《“源远流长”书画作品展》、《吕智勇先生论语书道展》、《楹联书法作品展》等90个临时展览。有的博物馆则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到校园内举办多场临时展览,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服务资源。各博物馆努力多办展览,办好展览,办精品展,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2)打造特色品牌活动,讲好博物馆故事。“柳州博联”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通过整合全市50多家博物馆资源,进一步提升了柳州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了搭建连通公众的纽带,让社会更多的认识、了解“柳州博联”,让市民在享受博物馆所提供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更多地参与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来。自成立以来,“柳州博联”各博物馆平均每年开展社会教育和文博宣传活动260多项,服务超过400多万人次。
①非遗展示和传承活动。柳州地域广,民族众多,拥有着多家包含民族特色的博物馆。“柳州博联”在“壮族三月三”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积极组织开展博物馆群民族风情浓郁的非遗展演活动,开展的融水芦笙踩堂、侗族刺绣、三江农民画等非遗项目展示及非遗民族服饰走秀大赛、传统手工技艺现场展示活动悉数登场。向观众展示了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保护的基本状况和主要成绩,让观众零距离感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人的非凡创造力。②“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柳州博联”都会联合各博物馆开展丰富多彩的相关系列活动,例如: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晚会。晚会上,各博物馆充分挖掘本土、本馆资源优势,通过渔鼓说唱、汉服展演、地方小品、芦笙演奏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和互动问答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了“柳州博联”、国际博物馆日以及文物保护法。同时,全市各博物馆在“5·18”期间累计开展举办展览、科普讲座、进校园、宣传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58场,吸引更多公众走近博物馆,感受文化氛围、获得文化体验、共享文化成果。③走进博物馆群活动。每年暑假期间,“柳州博联”所有博物馆均免费对外开放,同时组织全市各博物馆开展以“共建历史文化名城 共享文博建设成果”为主题的“走进博物馆群”活动,充分利用暑期向大家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柳州历史文化。让市民们进一步感受柳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及旅游文化的魅力,共享城市文化及工业旅游事业建设发展成果,丰富了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④博物馆群进校园活动。为进一步推动“柳州博联”成为柳州市广大未成年人开展德育、美育的博物馆“第二课堂”,改变“柳州博联”各家博物馆教育资源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柳州博联”宣传教育专委会成立后,通过统一包装、整合,首先在柳州市窑埠街小学推出了“爱文化·爱柳州”馆校教育合作项目,首次将柳州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并入校课内容在学生中普及,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中国的文化、柳州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2019年,“柳州博联”将博校社联动教育共建系列课堂活动设计为校外课,打破了固有的教室学习模式,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亲自感受、了解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以及它悠久的历史文化。
四、“柳州博联”的发展局限
1.“柳州博联”无法注册成法人实体。“柳州博联”能整合国有博物馆、行业企业博物馆、民营企业博物馆、民间个人博物馆等多种形式的博物馆,是其最大的特色和创新,也是其能发挥重大作用关键所在。但也因包含了多种所有权模式,导致其无法在相关部门注册成法人实体,因此限制了“柳州博联”的进一步发展和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2.“柳州博联”秘书长或秘书处未能专职化。“柳州博联”尽管已经建立,但缺乏长期日常独立的办公场所,专职工作人员,没有工作经费,每逢活动从主席团各单位抽调人手,人员变动较大,工作交接有难度,对于工作的持续顺利开展影响颇大。
3.“柳州博联”的作用还有待挖掘。如,博联理事会理事相关待遇无法列入预算,理事会及相关会议活动运转难以固定保障,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亟待加强等。
总之,“柳州博联”通过整合全市50多家博物馆资源,形成联动、抱团发展的模式,建立起博物馆群内部交流互鉴、借力管理、自我提升的机制,成为柳州博物馆对外统一宣传推广、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平台,“柳州博联”及博物馆群已然成为柳州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但“柳州博联”作为新事物,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的碰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探索中解决。
参考文献:
[1]宾 阳,宾艺苑,郭凯倩.广西柳州:“博物馆之城”惠民强市[N].中国文化报,2016
(作者单位:柳州市文庙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