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2020-06-15陈本年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6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初中语文

陈本年

【摘要】朗读是我们语文课教学中的共同趋势,从20世纪50年代的语文教学大纲到今天的《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要引导学生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把课文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本文通过举例,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这一环节来领悟作者文中所表达思想的感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重要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157-01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要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实际上课堂上“读”的方式是多样的,如个讀、齐读、轮读、分角色读、默读、背读、自由读、评价读,品味读、思考读等。作为教师应恰当地把握朗读时机,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朗读指导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从朗读的水平、次数、质量上看,还应该扩大范围,丰富其内涵,如对课文的理解,对重点语段的品读等,从而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进步和发展。

如何把握读的形式和读的火候,我认为学生在初读的时候最好采用自由读,要求他们在读准、读顺、读熟的基础上,识记一些雅词好句,读出课文的形。整体感知课文时,最好采用默读,体味文中深意,读中有思,思中有读。清代学者唐彪说:“读而不看,不能默坐沉思,以求其深,岂能得文中巧妙乎?看而不读,文不能熟,其弊又与读而不看者等也。”静思默想利于学生体悟其义,酝酿情感。读数唯有眼到心到,“其义”方能“自见”。精讲课文时,可采用品味读,通过品读感悟,唤起学生领略文章的意境美,品味一块,再品读一块。把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对象,转化为积极能动的“审美主体”,使学生获得求知和情感上的满足和喜悦;总结主题时,可采用研读、美读,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为有感情地朗读作铺垫,进而引导学生采取最恰当的朗读来反馈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可采用齐读的方式渲染课堂气氛,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使整节课达到一个高潮点。简而言之:即把握文意,意在初步的读懂;文句欣赏,意在把内容读深;体味情趣,是将课文读得有味。

至于朗诵指导,这是更高的层次。朗读和朗诵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朗读是指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而朗诵则是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要在朗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朗诵。因为朗诵具有文学性、艺术性、表演性的特点,它对技巧的要求较高,要求运用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语气等表现方法艺术地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增强作品的听觉效果,它属于表演的范畴。教师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在朗读技巧上反复训练,学生的悟在哪里,这不是朗读后就能悟出来的。这种朗诵指导只是表面形式,它指导学生学会了表演,学会了作假,学会了滥用感情。我认为已经违背了读书这一主要目的。课堂上的读书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把教学目标的完成都依赖于朗读上,教师的作用在于引领、点拨。我们也看到很多作

家、诗人在朗诵自己的作品时,并不能完全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但他们用真情,用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更好地诠释作品,你能说他们的朗诵不到位吗?课文朗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

初中生怎样做到有效的“读”?我们现在则是常常喜欢让学生断章取义地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背一背。这种碎片似的读背,缺少整体意境,往往记得不深刻。因而,大多数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都没有多少印象,只是了解内容,而难以达到对文意的深刻感受,更谈不上对作者行文的“气”势参悟了。我们对经典的学习,是“浮在表面者多,注意基础训练者少”。

以文言文为例,学习文言文,就是要做到读准、读通、读懂、读美、读熟。

1.读准,是指要读准字音。文言文中很多字的读音因年代久远读音发生了变化。还有较多的冷僻字,如:“因跳踉大?”(《 黔之驴》),“踉”字应读liáng,“?”字读hǎn;“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用于使动该读sǐ;“佛印绝类弥勒……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属”字读为zhǔ。此外,古文中还存在大量的通假字,这些字词的读音需要教师范读,领读以便学生掌握。

2.读通,是指要读得通顺,能够正确断句。古文中有些长句、难句的断句、停顿,教师在范读、领读时可加以强调,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其一犬坐于前”(《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就会逐步理解其义,学生语感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因为强烈丰富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

3.读懂,是指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借助注解或其他工具书,弄懂每一个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此时可采用默读的方式。学生阅读古文虽有一些障碍,但借助课下注释大体可读懂课文内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地提示、点拨和重点讲解,学生就能够真正读懂文章。

4.读美,是指在读中去体味情感、意境、内涵,感受语言美、意境美和内涵美。讲后的诵读会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诵读声中,文章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都会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而文言文特有的韵律、节奏、情感更是在诵读中得以体现,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境界。有人把读书叫“煮书”。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读出文章的音乐美、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

5.读熟,是指以读促背,熟读成诵。梁实秋先生在《岂有文章惊海内》中说:“老师要我们读古文,讲解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像很笨,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文文法的要义,体会滤词练句的美妙。”由此可见,诵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之,有效的朗读教学,体现在学生通过指导,能于朗读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事物或情境,能于朗读中逐渐融入自己的领悟和情感,能于品读过程中感悟到深邃的思想、哲理和情感,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催化学生对文本的品读与理解,领悟作者思想的目的。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