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路径探索

2020-06-15李玉婷

理财·财经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李玉婷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属于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是指审计机关或审计组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的经济活动、财政情况、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监督和审查。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避免违法乱纪现象发生。本文从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和特点入手,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中内部控制评审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路径。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评审;路径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使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越发精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下诸多的挑战,审计机关和审计组织应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中内部控制评审的重要性,加大审计监察工作力度,加强我国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和部门的廉政建设,推动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不断发展。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及特点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

经济责任审计属于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其主要是指审计机关或审计组织在领导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下及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经营活动、收支情况、财务管理等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开展检查和监督工作,并通过相关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该领导干部履行其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与普通报表审计在审计流程、环节、内容、方法等方面没有太大区别,但二者的审计领域和对象不同,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经济责任审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审计对象是人,包括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单位领导干部等,这有别于其他普通审计的审计对象,其他审计无论是经济审计、管理审计还是财务收支审计,其审计直接对象都是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经济管理情况等,其审计评价也是对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情况、财政收支情况等进行评价,而经济责任审计则直接对企业法人代表或单位领导干部在职期间的经济责任承担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

第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职能。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职能的特殊性来自于其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其他普通审计由于仅仅针对财务报表等进行审计,所以其审计职能仅限于对财务收支情况的评价。但经济责任审计由于是对企业法人代表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直接审计,所以其审计职能就要拓宽到管理领域,不仅要对干部领导在职期间其单位企业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企业或单位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方式等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要承担两方面的审计风险。一方面,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是在职领导干部,对其进行的审计范围较广、工作量较大、期限较长,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难度和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新的审计工作,我国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审计评价标准等还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都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增加了审计风险,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中内部控制评审的重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中内部控制评审对于降低经济审计工作的审计风险、提高经济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在对一个企业或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先对其进行内部控制评审,有利于审计人员了解该企业或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这个过程也称为符合性测试,通过符合性测试,审计人员可以充分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否有效实施,并且可以确定审计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也可以说,内部控制评审的符合性测试是经济责任审计实质性测试的前提与基础。

三、经济责任审计中内部控制评审的路径

(一)控制制衡机制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中,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较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衡机制的评价。控制制衡机制分为两层,首先是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的设置与划分是否合理,权力是否相互制衡;其次是企業或行政事业单位的纵向授权关系是否明确。控制制衡机制对企业或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营与管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影响重大。

在进行内部控制评审时,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对第一层控制制衡机制进行评审,主要从权力设置是否合理、权力是否相互制衡和约束、企业或单位是否依此建立了相适应的监督机制和规章制度等方面入手。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还需要对第二层次的控制制衡机制进行评审,在评审过程中应关注的是企业或单位的组织结构设计是否界定了明确的权责领域、是否建立了各部门之间联系和沟通的渠道。除此之外,评审人员还应从整体角度评价横向和纵向的权力关系,明确各个权力来源,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控制制衡机制。

(二)核心控制职能评价

核心控制职能评价主要是指内部控制系统的整体导向。由于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以其核心控制职能也会不同。比如:偏向生产类行业的企业或单位,其核心控制职能就会倾向于安全控制或成本控制;偏向制造行业的企业或单位,其核心控制职能会倾向于质量控制;偏向金融证券行业的企业或单位,其核心控制职能更倾向于风险控制。

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评审时,要明确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性质、规模和行业属性,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其核心控制职能。审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核心控制职能构建不同的评价标准,如以质量控制为核心控制职能的企业或单位,其评价标准要选取ISO认证标准,在内部控制评审中,要明确其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是否有按照质量控制标准来实现。

(三)内部控制系统完备程度评审

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完备意味着企业或单位内部管理是否有效执行。在进行内部控制评审时,审计人员要优先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进行评价,审查内部控制系统中是否有价值流控制分系统,在价值流控制分系统中是否有完备的物流控制分系统和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从而对整个系统的价值走向进行实时的监控与反映[2]。除此之外,审计人员还要审查在内部控制系统中是否建立了有效的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经营管理者应明确企业或单位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企业或单位发展所处的阶段,然后制定在几年内甚至某个发展阶段内的长远战略目标,针对起步期、发展期和稳定期等的需要匹配不同的战略规划,而长期战略规划又决定着内部预算编制体系、成本控制系统、风险预警机制等的完善。

(四)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评审

在对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善、科学、合理进行评审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还要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审,毕竟所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只有真正落实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在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评审的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要通过检查证据、穿行测试等方法进行测试。在评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注意,内部控制体系应是灵活的和动态的,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测,找出日常经营中存在失控点的原因,从而不断提高内部控制评审的质量。

四、结语

审计机关和审计组织应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中内部控制评审的重要性,加大审计监察工作力度,不断加强我国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和部门的廉政建设。本文主要从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和特点入手,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中内部控制评审的重要性,并从控制制衡机制、核心职能控制、内部控制完备程度、内部控制执行程度等方面阐述了内部控制评审路径。

参考文献

[1]庄军.深入学习贯彻中办国办规定 扎实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N].中国审计报,2020-04-29(005).

[2]黄希.新形势下政府经济责任(含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理论创新[J].智库时代,2020(16):5-8.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
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状思考
农村信用社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成果运用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