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新闻传播的模式及思考

2020-06-15沈悦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模式创新不足

沈悦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疫情类新闻报道,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同时,传播媒介及传播方式、内容不断体现出新的特征,对已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传播理念带来巨大冲击。本文尝试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新闻传播显现的具体变革,并依此探讨重大社会公共事件新闻传播创新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新闻传播;特征;不足;模式创新

新闻传播是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具有报道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推动进步的众多社会功能,而对于重大社会公共事件的报道,早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信息,是媒体的主要责任,对大众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新闻传播面临着新环境和新形势,对新闻报道如何发挥传播力量、做好传播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主要研究新闻传播在疫情环境下的特点和不足,并对重大社会公共事件新闻传播的创新模式提出一些理论参考。

一、疫情环境下新闻传播主要特征

(一)真实性与政治性的特点

疫情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表现出新闻信息准确性和权威性价值取向,提供及时、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满足了大众的信息需求,将公众知情权摆在首要位置。对于疫情新闻传播,大众最关心的是疫情最新、最真实的信息资讯以及媒体、权威人士给出的分析解读。无论传统媒介还是各大新媒体平台,对疫情期间正在发生的各类相关事件,尽可能作出了最为真实的报道和最为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各主流大媒体,每天实时报道疫情动态,让大众真正了解到疫情及疾病防治等相关信息。例如,央视新闻在疫情初期报道了《钟南山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呈现人传人特点》,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形势作出正确研判,从而为大众提供了最贴心的信息服务,也为国家卫健委建立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和开展疫情防护工作提供了依据。

疫情环境下,我国主流新闻传播媒介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对重大疫情的报道,主流新闻媒体作为信息发布和传递的重要端口,守住新闻的底线,以全方位多样性传播方式引导舆论方向,起到了宣传和喉舌作用。新华网发表文章《面对严峻斗争,习近平这样论“责”》,提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抗击疫情离不开生命共同体意识》,指出疫情是一场全民动员的战役,为我们克服疫情凝铸了中国力量。疫情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彰显了新闻传播的正能量,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全媒体化与人人性的特点

全媒体既是指媒体传播工具的全面性,也是指新的媒体形态对大众感官需求的调动和满足。疫情环境下新闻传播的全媒体化,改变了大众接收疫情信息的传统单一方式,大众通过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渠道掌握了所需要的疫情信息。在疫情环境下,媒体借助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传播手段,将海量而丰富的疫情信息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传播,满足了大众对信息不同功能需求的体验。例如,媒体不仅有文字报道《武汉90后女医生的战疫日记》,记录武汉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也有央视每日全程视频《新闻1+1:近日疫情分析》,白岩松连线专家解读疫情材料;还有采访音频《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传播》资料,为大众如何防范疫情进行答疑。对多落点、多角度、多形态的新闻传播疫情信息链,公众从传播纸媒、电视广播到互联网阅读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立体化接受,新闻传播力度、深度、热度、广度不断增强,对大众呈现出全方位覆盖传播。

疫情环境下的新闻传播更倾向于向自媒体转移。即新闻传播主体呈现出人人化的特点,多向傳播以及互动传播。而传播主体不再拘泥于新闻工作者,而是社会大众甚至是每个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拿出手机对身边正在发生的疫情事件随时记录和传播,从个体实感出发,用广泛真诚的信息覆盖、更新和陪伴给广大普通民众以情感慰藉。信息的人人化传播,从更广泛的空间和深度层次,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真实、全面、透明,也使得各类信息相互融合、即时互动、相互印证,这种正向的自媒体新闻传播,让社会大众在及时透明的信息覆盖中,建立信心和信任,感受到温暖和激励,对战胜疫情充满斗志。

(三)数据化与双向性的特点

“数据即信息”已然成为时代共识。数据新闻是新闻叙事的新方法与新模式,让新闻不再以主观文字进行新闻写作,而是用可视化数据(数据叙事辅以可视化创作)对事实的分析与呈现,更具说服力。数据新闻可体现出数据的重要价值。数据新闻,扩大了新闻的信息容量,拓宽了新闻的传播方式,加快了新闻的传播速度,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当疫情暴发,各类新闻媒体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公众提供了海量的疫情信息。通过互联网、云存储、移动通信和信息储存处理终端,使海量的疫情信息的存储、传播、处理变得更加快捷。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快手等多类型传播,使疫情信息覆盖更加广泛,将多维度、碎片化疫情数据整合成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新闻,可视化,作为一篇新闻作品在数字媒体上实时发布。例如1月21日,“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疫情地图及实时播报率先上线,凤凰网新媒体、阿里巴巴、腾讯随后也分别在凤凰新闻客户端、支付宝阿里健康、腾讯新闻上线疫情地图。在线实时更新的《全国疫情最新情况实时动态》《新冠病毒小区速查》等数据新闻,在第一时间为大众提供全国乃至市民所在市地、所在小区疫情人员实时信息,以信息和数据公开透明,展现媒体对社会和公众的守护与责任。这种以更多技术、信息、内容为条件的数据化新闻传播,改变了新闻传播理念,也转变了新闻传播模式和传播场景,体现了数据新闻的易读性和感染力,更易引发读者理解和共隋。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新闻传播具有明显的双向性特点,各类媒体在向不同大众推送疫情信息的时候,非常重视用户体验。一方面,根据不同公众阅读的喜好特点,推送更多有价值的疫情数据信息,实现与公众的信息共享。另—坊面,增强了疫情新闻传播与公众的互动陛,使新闻传播由“告知”拥司变成“对话”新闻,由“懂我”新闻变成“有我”新闻。“对话式”新闻传播方式,激发了大众对新闻传皤的广泛参与,带动了新闻传播与公众之间的长久互动,提高了大众对新闻传播的关注度与信服力。

二、疫情环境下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严重

新闻传播的同质化现象是指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媒体的定位、价值标准、新闻内容及编排手法等方面都趋同的现象。在疫情环境下,由于新闻传播进入全媒体时代,不仅加速了疫情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而且各类媒体在报道疫情信息时出现了内容雷同、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旦遇大疫情这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新闻价值的重大事件,必然会吸引无数媒体蜂拥而至,出现了对疫情新闻信息同一主题、同一事件的争相报道甚至重复性转载。没有个性、没有深度的疫情新闻信息传播的同质化,加重了疫情内容与信息的“噪音”干扰,让公众出现接受疫情新闻信息的疲劳。这种从版面上看热热闹闹,从内容上看你有我也有的同质化新闻传播,会严重损害媒体的长久发展。

(二)娱乐化倾向

新闻娱乐化,指的是媒体在进行新闻传播时,将严肃性的社会新闻以庸俗化、浅薄化、低俗化的方式予以报道。疫情新闻信息属于严肃性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应秉着严肃和深刻的方式,不应该以搞笑或煽情方式进行传播。但是在疫情环境下,许多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强调主要受众是“90后”“00后”,为获得更多关注或流量,把本该严肃的疫情新闻娱乐化。例如,抖音平台制作了《假如钟南山院士说可以出门了……》《宅在家里的武汉人民,生活是怎样的?》等配乐视频,配上调侃玩笑的解说词,用娱乐式镜头表现疫情下的人民生活和疫情结束后的情景,为公众提供刺激性的新闻娱乐。尽管用娱乐的方式制作疫情新闻是一种新闻现象,但要认识到疫情新闻娱乐化的危害性。正如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所说,过度的娱乐会成为一种“麻醉”,罔顾了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削弱了媒介在疫情环境下的喉舌与舆论导向作用。

(三)风险性严重

新闻传播已进入媒体融合与全媒体时代,媒体传播越来越具有共享性、公开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导致新闻传播的自由度更高,必然会出现自由化言论,甚至是虚假和不实信息。疫情环境下,各类媒体在及时传播疫情信息时,一方面对有些不实信息来不及核实,导致疫情谣言传播。另一方面人们利用各类平台,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甚至是错误观点,其结果是造成网络上大量的疫情信息谣言和错误观点泛滥,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迅速传播并复制,使得疫情新闻信息传播偏离了真相。例如有些自媒体传播《某某院士谈话:谈恋爱可以预防新冠病毒肺炎》等缺乏事实依据的虚假新闻,严重误导了公众。这些做法突破了新闻传播的红线,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严重干扰,也暴露了当前新闻传播的引导与监管尚不到位。

三、对重大社会公共事件新闻传播创新模式的思考

(一)改变新闻传播的理念

一是构建全新的新闻传播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论述了新闻传播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在全媒体时代,重大公共事件的新闻传播,要依托新技术、数据化等新闻传播手段,建立深度融合的新闻传播平台,进一步拓宽新闻传播主体和新闻传播渠道,广泛推动新闻传播的及时性、时效性、互动性和多样化发展。

二是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从疫情新闻传播表现看,新闻传播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不断增强。关于重大公共事件的新闻传播,无论官方媒体和自媒体都要坚持新闻传播的基本方向和立场不变,即坚持“四个意识”,立足“四个自信”,主动占据新闻传播的制高点,充分发挥新闻的引导价值,引领正确的舆论方向,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从而实现“两个维护”。

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过程中信息来源复杂,报道的时效性不断增强,更加需要坚守新闻报道原则的底线,保持清醒与中立,加强源头核实、管理,杜绝不实信息传播,决不能为抢独家报道背离新闻职业操守。

(二)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

新闻传播的质量,不取决于新闻传播的形式与速度,而取决于“内容为王”,可读性是被提及较多的概念。疫情新闻的传播反映出对重大事件新闻传播,虽然新闻信息的数据资源十分巨大,公众需要的往往不是海量的信息,而是新闻信息所传达的意义。因此,增强新闻信息的可读性,就是要对新闻信息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才能体现出新闻信息所包含的潜在价值。针对疫情环境下暴露出的新闻质量参差不齐,以及信息量激增,但重复或无价值的信息越来越多的现象,需要有责任有能力的主流媒体对新闻信息实质内容进行二次挖掘和跟踪报道,提高新闻事件报道的深度。只有通过增强新闻信息内容的可读性、信息处理方式上的易读性,最终形成新闻信息阅读上的必读性,才能以高质量的新闻吸引公众,并获得公众的认可。

(三)实施新闻传播的差异化战略

疫情环境下,各类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时,具有内容上的高度一致性,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不利于媒体的竞争,也缺少公众对新闻信息的共鸣。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采取差异化战略,既是媒体生存的必然需要,也是新闻传播应对市场的策略。

第一,明确大众阅读的“分众化”倾向。不同群体对新闻的接受完全不同,新闻传播应根据不同群体的阅读爱好和阅读习惯,细化用户市场,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新闻传播,增强新闻传播的魅力。

第二,树立品牌经营理念。新闻传播随着新闻数量的不断增多,受众的选择权会越来越大,体现出多样性。采取品牌经营,强化用户意识,主动提供差异化的新闻产品,保持有效需求,才能提升传播精准度和服务力,让新闻传播有了更明确的市場定位,也拥有了自己更多忠实的受众群体。

第三,发挥传统媒体深度报道优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财新》《三联生活周刊》等传统纸媒,派记者深入疫情一线,从人文视角出发,以故事化与人物为主体打造大量优质长篇报道,以细节生动的笔触还原鲜活而具体的疫情实况,并辅以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成为社会大众深入了解疫情的一面面镜子。

(四)加强对新闻传播的监管

疫情环境下的新闻传播为大众了解疫情和打赢疫情防控战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道德失范问题,即传播消极的不良疫情信息和不实疫情信息,给大众和社会造成了严重损害。相关单位要强化对新闻传播的监督工作,杜绝虚假新闻、不实新闻的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新闻发布者的职业素质,增强新闻传播者的道德操守和法制观念。加强发布者对新闻事件的审核能力,考虑到新闻稿件发布之后对大众带来的影响,不过分渲染,不做标题党,严守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保证新闻的真卖}生。

二是对新媒体(个人信息传播)监管法律的推出与完善,已成为新闻传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制定并完善专门针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专项立法,营建规范的法律环境,尤其是对影响较大的媒体平台进行法律规范,强化自媒体的行业自律和法制约束,才能保障媒体和新闻传播的长久发展、健康发展。

四、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具有新的形势新的特点,深刻影响了社会重大公共事件的新闻传播格局,必将对社会重大公共事件的新闻传播造成冲击和挑战,推动社会重大公共事件新闻传播的模式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模式创新不足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