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个突破” 助力脱贫攻坚

2020-06-15谢艳敏刘臣

新长征·党建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贫困村贫困户

谢艳敏  刘臣

集安市委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先锋骨干作用,通过“建强基层组织、落实脱贫政策、提高服务效能、提升治理水平、巩固脱贫成效”五项措施破关克难,切实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重引领、抓“三委”,突破基层组织“软弱关”

紧紧围绕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理念,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传帮带”作用。结合市委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纳入乡村干部培训的计划,指导协助村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切实把村党组织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落在实处。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通过带领“三委”成员深入开展入户走访,把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户到人,提振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斗志。同时,在工作中重点引导“三委”班子成员注重团结协作、想事干事,认真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整治等要求,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目前,第一书记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党课等活动13次,健全党组织制度5项,下发《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论述摘编》2000余本,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和第一书记获得省市级表彰13次,驻村工作队队员获表彰6人6次。

寻路子、添措施,突破精准扶贫“放松关”

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资源和人脉优势,积极协调引导包保部门采取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举措,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努力走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扶贫新路子。重点开展了以“打造品牌,做好产品,增加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第一书记代言工作。通过对集安已有特色产品在“新时代e支部”、通化发布、集安涉农信息等线上平台积极推介,并通过产品大集、产品产销会宣传展销等方式,努力拓展銷售新渠道;同时以集安市红色旅游融合产业发展为有利契机,重点打造第一书记代言红色旅游文化产品品牌,让第一书记在提升扶贫产业效能、扩大扶贫产业知名度、使贫困村的产品走入市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壮大了集体经济力量。2019年,第一书记代言产品14个,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3个,帮助村级组织实现销售收入123万元。其中,花甸镇东沟村在通化市组织的第一书记年货大集上销售额为通化地区第一名。

夯基础、提素质,突破为民办事“虚浮关”

坚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熟悉政策优势,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真正地为贫困户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针对贫困村公共设施陈旧问题,通过与市领导和包保部门沟通协调,落地落实文化活动广场、护堤水渠、村容绿化、太阳能路灯、路肩边沟、柏油路等基础设施工程,着力改善贫困村居住硬件环境。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依托市人力资源市场,主动帮助其联系工作单位;帮助患病的贫困户办理住院、采买、报销手续等;帮助出行不便的贫困户办理医保手续、残疾证,申请残疾补助等;帮助有产业的贫困户办理无息贷款,扩大种植规模,促进增产增收。利用“第一书记经费”,对村“两委”班子、红色旅游讲解员、红途旅游公司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开展域内外培训,进一步提升村民“造血”脱贫能力。目前,第一书记协调上级帮扶资金892万元,为各贫困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4个,培训工作人员90余人次,解决各类生活实际问题5000余件次。

强机制、促公开,突破村民自治“低效关”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指导推动作用,督促村务公开,促进公平公正。在党员发展、村级项目建设和低保评议等重大事项上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步骤实施,坚持靠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提升村级组织建设水平,帮助党员干部养成决策讲民主、办事重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习惯。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村规民约建设,依托家庭环境卫生评比、脱贫攻坚政策有奖问答等活动载体,培育脱贫典型,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引导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新风正气,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良好社会风尚。目前,第一书记累计指导补齐配强空缺岗位2个,积极推动信访矛盾化解3起,建立村规民约20余项,推动通过村级组织阵地维修、办公设施补充、低保资金提档等惠民事项67个。

扶智志、谋长远,突破脱贫群众“返贫关”

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扶智扶志相结合”,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专业和知识优势,在物质扶持的基础上,加大对贫困户智力、培训和项目上的扶持力度。在扶智方面,为给村里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各第一书记协调相关部门为贫困村捐献图书,鼓励孩子借阅,提升知识水平;发挥自身特长,利用业余时间联办“星辉课堂”,免费为村里在读学生提供作业辅导、课程培训、爱好培养等优质教育服务,助力孩子学习成长。在扶志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在坚持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施“长短结合”扶贫项目,把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扶贫规划中来,让贫困户和产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可能出现的返贫苗头,及时采取“一户一策、一事一议”帮扶措施,确保脱贫不脱帮。目前,第一书记累计协调各部门为全市贫困村捐献各类图书3000余册,提供100余堂免费课程;累计向贫困村倾斜资金1780万元,实施酒坊扩建、果蔬冷藏、红松育苗、红色旅游开发等16个长远产业项目,切实做到脱贫不返贫,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责任编辑/王    元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贫困村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驻村第一书记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