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对话教学
2020-06-15郝世华
郝世华
【摘 要】对话教学是当下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关键点,是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策略。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地探讨了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对话教学,促使各层次学生在有效对话过程中充分展现主体地位,轻松、快乐、高效地学习繁杂的历史知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的同时,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深层次发展,客观展现历史课堂对话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对话教学;探讨
在素质教育全面以及深入实施过程中,“满堂灌”“放羊式”等传统教学方法手段的不足之处不断呈现,革新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对话教学优势作用鲜明,教师要客观分析初中历史教材、学生特征以及学情,革新历史课堂传统教学的同时,高效展开对话教学,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引领、指导学生在多样化有效对话过程中高效参与历史课堂教学,在走进历史过程中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以及素养。
一、时空差异,学生和历史对话
教师要深化把握历史课题内容,在把握时空差异的基础上再现历史场景,构建良好的對话教学情境,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和历史对话过程中深化了解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将内心产生的想法和对应的历史观点比较,感知学习历史乐趣的同时轻松、高效掌握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实现有效的历史课堂对话教学。
以“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例,教师要在把握“春秋战国的纷争”课题知识点的基础上针对班级各个层次学生历史学习情况,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文字、动画、图片、声像等相互作用下,向学生再现春秋大国争霸、战国七雄兼并战争场景,刺激其感官的同时主动走进历史课堂。随后,教师可以在历史场景重现的基础上直观、生动地呈现枯燥、乏味的课题知识,降低难度的同时增加课堂趣味性,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生动讲解课题知识点的同时借助多媒体呈现《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等,设置一些思考问题,比如,春秋时期齐国以及晋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争霸战争对当时社会以及人们带来了哪些影响,说说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战役,让学生在重现的历史场景中目睹春秋争霸战争、战国七雄兼并战争发生的全过程,在时空差异中深化解读教材“春秋战国的纷争”课题内容,在看图、读图、析图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课堂问题,在问题分析、解决中穿越时空的隧道,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历史人物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一系列战争发生的具体情况,解决课堂问题的同时和历史进行有效对话,在比较、分析中准确把握时空差异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以及科学记忆历史知识,在情感体验过程中提升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度。
二、课堂质疑,学生和教师对话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是素质教育实施中强调的关键点,在初中历史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自己和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讲解历史课题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课堂问题,在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在层层对话作用下增强课堂参与意识的同时突破课题重难点,高效完善建构的历史知识体系。
以“三国鼎立”为例,教师要在分析“三国鼎立”课题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对话教学为切入点,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下顺利导入“三国鼎立”这一新课题。教师要在呈现、讲解课题内容过程中设置合理化的思想问题,比如,官渡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与具体原因,概述“官渡之战”这一历史故事,说说自己对“唯才是举”“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些举措的理解及其给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中的“三国”包括哪些国家以及各自都城、建立者。教师可以在启发、点拨学生基础上和其进行良好对话,引领其在理解、把握“三国鼎立”课题内容过程中深入挖掘自身潜能,独立思考的同时大胆回答课堂问题。教师要在客观点评、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讲解课题内容,从曹操失败的原因、曹魏重视农耕、诸葛亮治蜀、吴国开发江南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课堂质疑,发现、提出各层次问题,和其进行不同层次的对话,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的同时解决心中的疑问,在破解课题重点、难点过程中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高历史课堂对话教学效率。
三、观点碰撞,学生和学生对话
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初中历史课堂对话教学中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要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其在观点碰撞过程中互帮互助、相互学习,构建伙伴式的学习关系,通过有效的对话实现共同进步,掌握历史知识、锻炼历史思维的同时提升历史学习效率与能力。
以“科举制的创立”为例,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入“科举制的创立”课题对话教学中,针对班级学生特征、学情等,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四组,明确各小组学生课前预习任务。第一组学生了解隋唐以前我国的选官方法有哪些,第二组学生了解科举考试的具体方法,普通读书人如何才能成为进士,第三组学生说说教材内外通过科举考试当官的历史人物,第四组学生在解读教材内容、查阅课外资料基础上编排关于科举制的短剧小品,让各小组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任务中明确分工、协调合作,在观点碰撞中各抒己见,实现多层面的对话。教师要在检验各小组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基础上深化“科举制的创立”课内教与学,在知识讲解、问题解决、随堂练习无缝衔接中,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以及小组间的深层次对话,高效学习历史课题知识的同时锻炼历史思维。
四、认知提升,学生和自己对话
在初中历史课堂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和自己之间的对话,尊重班级学生个体差异,优化课后历史作业布置环节,在巩固复习过程中和自己进行多层次对话,促进认知提升。
以“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为例,在课内对话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以学生和自己对话为出发点,设置具有梯度性的课后理论与实践作业,理论作业以基础题、巩固题、提升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设置多样化的实践作业,比如,录制并自己介绍明清书法、绘画等全过程,在处理、剪辑的基础上制作微视频,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教材内外关于明清文化的知识点,在认知历史、理解历史过程中巩固复习课内的同时不断和自己对话,促进自我认知提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强化练习的同时进行不同层次的实践,和历史、自己进行深层次对话,学会在透过历史现象基础上准确把握历史本质,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夯实历史基础、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同时深化发展历史能力与素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深思初中历史学科教与学现状,在把握问题的基础上建构高效的对话教学课堂,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展现主体地位过程中构建伙伴式学习关系,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多样化实践过程中和自己、历史等进行有效对话,在时空对话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同时塑造健全人格、拥有良好思维品质,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中实现历史课堂的对话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梁艳芳.对话教学视野下的历史教学设计路径探析[J].中学历史教学,2019(5).
[2]喻照安,张瑜.构建学习共同体,实施对话教学——推动中学历史课堂变革的新方略[J].中学历史教学,2018(1).
[3]黄妍妍.初中历史对话教学的初步理解[J].名师在线,2018(2).
[4]林泽.对话教学视野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提问评价体系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9).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