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多元化教学方式在副版绘本中的应用
2020-06-15邬敏敏
邬敏敏
【摘 要】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副版绘本是主教材的补充和拓展,采用“重难点突破:主题呈现式”“教学环节贯通:分层串联式”“课外延伸拓展:补充延展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副版绘本;多元化;教学方式
统编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共64课,有33课加入“副版绘本”元素,它们与教材内容紧密契合,服务于学习主题。副版绘本教学的教学方式可以千变万化,演化出多重存在形态。副版绘本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运用于某个教学环节;副版绘本可以应用于整节课当中,突破教学重难点;但在实践中,副版绘本一般都是看着图片依次讲下来,这种教学方式手段相对单一,导致副版绘本的使用价值不高,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准确分析副版绘本,找到其与品德课堂的契合点,我们才能更好地使用副版绘本,更好地链接学生生活,指导他们更好地生活。
一、重难点突破:主题呈现式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主题呈现式副版绘本,可以作为某一个教学环节独立存在,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为目的。
(一)达成主题目标
副版绘本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采用自主阅读、配图讲解或视频演示的方式,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一年级下册第4课《不做“小马虎”》一课中设计了副版绘本《小马虎添麻烦》。这个绘本故事定位于让学生了解日常的马虎行为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教师在导入环节时,就用一句话过渡:看似小小的马虎,不仅给自己带来不便,也给别人带去麻烦呢。这样,有指向性地引入这个环节。接着,教师就让学生阅读这个绘本故事,用笔圈一圈小明给哪些人添麻烦,之后小组交流讨论。在“圈一圈”“找一找”“说一说”的过程中,在互相探讨中,学生纷纷表示给别人添麻烦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最后,用一首儿歌提醒那些“小马虎”:“小马虎,落作业,到了学校交不了,急得蹦跳直冒汗。爸爸送,保安送,大家为他忙不停,你说应该不应该?”在儿歌的情境创设下,再一次对主题目标的实现进行强化巩固,激发学生遇事不马虎的情感。
(二)加强实践指导
将一些系列实践动作要领融入副版绘本中,便于清晰引导学生的具体操作,加以实践训练巩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的副版绘本故事把方法、步骤巧妙融合,能够轻松地突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难点,对学生实践生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例如,二年级下册《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中的副版绘本《这时应该怎么办》。这个绘本故事有四个场景:下雨了,国旗还没有收起来;升国旗,一个小朋友跑过来;活动结束了,这面小国旗怎么办;一个小朋友要用人民币做一件工艺品,另一位同学劝阻了他。绘本的定位在学生如何尊重国旗,怎样对待国旗。教师给学生讲了这个故事后,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确正确的做法。下雨了,国旗应该快点收起来;升国旗,应该原地立正……通过这个绘本故事,学生非常明确遇到下列情境时该怎么做。这时,教师并没有停留在此,而是让学生分组选择一幅图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自然而然地升华情感,植下了“尊重国旗、爱护人民币”的信念。
二、教学环节贯通:分层串联式
分层串联式副版绘本成为连接整个课堂教学的纽带,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机整合。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副版绘本的作用除了用来激发兴趣、传授知识外,有时还可作为贯穿课堂的组织线索,调节课堂节奏。整体串联,达成阶段目标。
(一)整体串联,达成阶段目标
副本绘本进行分段呈现,每个环节出现其中一部分,是教学小目标的体现,使教学层次分明,目标明确。如,一年级下册第三课《我不拖拉》中绘本故事《拖拉鸟》,是对应“不拖拉”的教育主题,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明了为什么会有拖拉行为,拖拉行为会导致什么后果。教师用“拖拉鸟”的故事贯穿始终,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在课始、课中、课末三次呈现。
1.课始课件播放“拖拉鸟”的故事(故事只讲到拖拉鸟的窝一直还没有搭好),从而可以激发学习期待,提供合适情境,深刻体验什么是拖拉。2.课中课件播放“拖拉鸟”没搭窝的后果。同学们纷纷猜测拖拉鸟拖拉的后果,再呈现故事结尾,感受拖拉的危害,引发道德自省。3.课末课件播放“拖拉鸟”的自我反省,使学生了解到告别拖拉,体验抓紧时间做事的意义,树立做事不拖拉的意识。每一次呈现故事的一部分,从体验拖拉鸟的拖拉,到猜测拖拉鸟的结果,再到呈现故事结尾,最后播放拖拉鸟的自我反省。最后呈现拖拉的自我反省,是对教材副版绘本故事的稍作修改,用较好的结果,来引导学生积极改正拖拉的坏习惯,起到正向的教育作用。这也是副版绘本的独特教育作用。
(二)部分串联,巩固课堂实效
副版绘本通过精简的语言、简单的图片,把复杂的知识点或情感价值融合在一起,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总结,实现情感价值的提升。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二课《拉拉手,交朋友》中的副版绘本《交朋友》。这个绘本故事由八幅图组成。教师在这个故事的呈现上进行了分层,第1~3幅图对交往中的胆怯问题进行正向引导,第4~7幅图呈现了交往中因性格、缺少交往技巧而产生的问题,第8幅图呈现交到好朋友的结果。通过分层,在呈现副版绘本时,也会出现三个阶段。
第一次课件呈现了第1~3幅图,呈现了第一天上学时学生常会出现的两种不同表现:小兔因不认识新同学而不敢和大家玩,小猫一起玩就成了好朋友。故事旨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引起共鸣。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做出判断,怎样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朋友。第二次呈现故事第4~7幅图,呈现小猴因为不懂如何交往而出现了“朋友不理睬他”的问题,让学生一起讨论其中的原因。学生们指出,小猴在和同学交往中比较自私,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从而推理出问题:你能够帮帮小猴子吗?学生都纷纷表示让他去道歉。在以后与别人交往时,也不要出现以上这样的情况,才能和别人更好地交往。为了更好地和他人交往,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与同学的交往活动。第三次呈现故事第8幅图,呈现出小猴和他们又成了好朋友,大家一起玩才是真快乐。呈现的美好画面,让我们进一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激发与别人快乐相处的愿望。
三、课外主题拓展:补充延展式
在课堂中呈现的副版绘本故事比较简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堂中的绘本故事进行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或在课即将结束时作为课外延伸版块,创设课外主题活动,指导实践行为。一是课后补白。教材中的副版绘本,有时会有留白,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白,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设想。比如,二年级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中的副版绘本《古诗词的月》,分别选取李白和张九龄的诗句。最后一幅图则留白,教师可以在课结束之时,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咏月诗句,在不断地咏诵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珍惜亲人之间的团聚。二是推荐绘本。学生对副版绘本非常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推出系列的绘本故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行为。例如,一年级上册第2课《拉拉手,交朋友》一课中的副版绘本《交朋友》。在课后,我们还可以推荐一些关于友情交往的小绘本。阅读着一本本绘本故事,更加懂得朋友的珍贵,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三是延展探究。教材中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利用副版绘本的引导,进行课后探究系列活动,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一年级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一课中的副版绘本《风的朋友》,呈现相互关联的其他自然现象,在课后,此绘本材料也为乐于探究的学生提供延展阅读,还可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找寻素材进行补充,进一步探究大自然的神奇。
四、结语
通过尝试采用“重难点突破:主题呈现式”“教学环节贯通:分层串联式”“课外延伸拓展:补充延展式”这三种教学方式,进一步深化副版绘本的使用,使副版绘本真正链接学生生活,唤起学生的个性体验,引领多边对话。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