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生成
2020-06-15张福
张福
【摘 要】打造高效课堂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向,也是《课程标准》中对数学课堂的教育要求,同时,真正地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生成,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情绪,同时满足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认知的欲望,使学生在自主进行数学内容的剖析中,逐步落实数学教育的价值。本文从备课、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等方面出发,提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简要说明如何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备课;活动;评价
从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历程中可以看出,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以单向教授为主,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中也常常表现得兴致缺乏,这是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看作是容纳知识的冰冷机器,而忽视学生也是具有情绪和能动性的人,以至于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积极性被压制。在这一背景下,要想使小学数学教学由低效走向高效,教师应当及时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在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继而改进施教的行为,积极采用灵活的教学活动和现代教学手段等,实现教育改进,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
一、改进备课
教学准备工作是指教师开展施教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含备学生、备教材等内容,试想如果教师没有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而是直接向学生讲解知识,那么当课堂中发生突发状况时,教师很难做出更有效率的反应,以至于丧失最优的教学先机,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所以,在对学生教授数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并对网络中的教案和教学设计进行浏览,以便对以往的备课活动进行改进,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备课,做好展开数学教育的先导工作,从而让数学课程的教学更有方向性,让教师更好地掌控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例如,在《小数除法》中,教师可以基于四个步骤,实现对本节课的有效准备。首先,备学生。教师根据之前的教学经验,对班级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对小数、除法等知识的认识情况等进行分析,作为展开教学准备工作的基础。其次,备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分析,并在网络中搜索对教材的解读材料,以便整合网络资源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设定出更加贴合本班学生的教学内容。紧接着,备目标。教师在结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同时,以网络教学案例为参考,设计《小数除法》中的教学目标,作为之后开展教学工作的先导。最后,备活动。教师综合上述分析,结合网络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等,设定合适的教学活动,并对课堂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设定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便提升教学成效。
显而易见,在让学生学习数学内容前,教师的精准备课,可以辅助教师把控课堂的每个环节,促进教学的针对性实施,以便完成数学课程的精准化教育。
二、改进活动
依据《课程标准》中将培养学生的合作素质看作是教授的必备过程,各学科教师开始将合作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对相关学科内容的探究。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合作素质的培养,以至于忽视学生个人思维品质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目前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教授中,教师应当在让学生以合作活动的方式进行探究的同时,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思索,让学生在强化自身合作探究能力中,发展思维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内容,教师向学生设定“为什么在生活中要有小数的存在呢?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呢?”的讨论任务。随后,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自己在生活中对小数应用的体验,得出带有个人特色的答案。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划定相互合作的小组,让带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实施商讨活动,引导学生在和同伴进行相互聆听和阐述中,碰撞不同的思维,带给学生更多看待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视角,从而切实地深化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认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基于自身大脑的运转,实现思维的发展,也能够通过合作的形式,实现合作能力的提升,满足素质教育理念对新时期学生的要求。
由此看出,在数学课程的教育活动改进中,教师在实施传统教育活动的同时,应当分析其中的应用弊端,以便传统合作学习活动的探究价值最大化,让学生基于活动实现思维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三、改进手段
小学数学教材当中含有多样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展现方式是符号和数字,具有独特的抽象色彩,使小学数学学科也被蒙上一层抽象的面纱。所以,在对学生教授数学内容时,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结合符号和数字进行内容的理解,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自身思维的局限性,而降低对背后数学知识的理解效能。然而,现代教学资源具有直观的教育优势,可以对符号和数字进行直观化处理,以便在打造灵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探索知识上的动力。所以,数学教师将现代媒体技术的直观优势,与符号和数字的抽象特点进行整合,以便学生在直观化的情境中投入更多的情感,在优化的教学手段中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教师先应用信息技术将优化生活的高楼大厦呈现在荧屏中,并向学生倡导使用数学的角度对这些高楼进行审视,从而在获取学生的答案中顺势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从高楼中抽象出长方体的结构,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教师引导性的话语中,逐步认识到长方体的特征。随后,教师再将长方体的展示图进行压缩,获得正方体,让学生在两相比较中,逐步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便增强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的识别能力。最后,教师进行知识拓展,要求学生从较为复杂的结构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等,由此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显而易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能够让学生历经抽象数学知识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到现实世界的多彩性,以便学生攻克学习上的重点,提升认知效能。
四、改进评价
教学评价活动是学生进行知识升华和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通过评价中的语言内容,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实际行为表现等,也能够认识到哪些言行是值得被留下的,哪些言行又是需要被改进的。但是,在以往数学课堂中进行评价环节的搭建,其形式是相对单调的,导致学生不能获得范围交广、内容较为丰富的语言内容。所以,为了展现评价活动存在的最大价值,教师应当对以往的评价形式进行改进,设定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的评价结构,以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改进,提升自身学习的效能。
例如,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对于评价方式,教师可以从表现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出发,对于评价主体,教师可以从教师、学生等方面出发,以便在健全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开展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和发言情况做出评价,让学生可以从自己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内容的流程出发,反思自己,以便在之后的数学课堂中做得更好。其次,教师开展结果性评价,向学生出示一些数学习题,让学生检验自己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内容的认知成效。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和自评的工作,使学生在同伴的评价和自主评价中,以更加宽泛的角度认识自己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学习的情况,从而促进评价主体的丰富,使学生在接受多元意见中,逐步改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课程标准》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要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生成,教师不仅要积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也应当主动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达到教和学之间的统一,让学生可以在与数学课堂交融一体中,体会到数学教学上所散发出的魅力,以便逐步達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洪琼.分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
[2]赵桂宏.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17(24).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