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

2020-06-15陈正举张东旭

天津教育·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德育

陈正举 张东旭

【摘  要】德育在人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占有足够的比重,大量的事实例证都说明德育本身是对人的性格还有行为养成的最重要内容。一个人的品行举止与其受到的德育有密切关系,而人生观、价值观更是在德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我国重视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德育一直都非常重视,在小学阶段就有较为成熟的德育体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德行品行教育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教育中对德育虽然有足够的重视,但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办法。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界探讨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结合德育进行实施,能充分有效地对小学生产生良好的品德培育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小学教育

心理健康本身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接受知识教育最频繁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的品行逐渐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心理健康领域需要不断寻找渗透式的教育方法,并且将此作为重点进行剖析。从教育实践经验中进行探求,寻找更具效率性的分析方法和教育手段,为小学学生的成长带来有效的促进。不仅关注小学生的智力发育,同时将德育内容作为重点教学方向进行落实。

一、我国小学现行德育以及心理健康培育状况

我国建国以来对教育领域的关注一直处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并且和经济发展政策一直处于相适应的状态,对人才培养以及社会需求性之间的平衡非常有好处。但在这一过程中德育问题虽然一直被列为教学内容之一,但实际落实时却经常因为其实现难度较大并且提升性较小,而无法真正贯彻落实具体的政策标准。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同样如此,大部分实践传统教育都是将心理健康作为一个重要的培育点,但缺乏有效的实施手段。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心理健康咨询室,但却很少真正投入使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关心也并不十分到位,容易造成小学阶段学生遇到心理问题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发泄和沟通渠道。家长和教师存在的不理解状况将加剧这一问题的情况,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者被负面心理状态所操控,严重地耽误学业,甚至导致学生对社会产生危害性。

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主要还在于相关领域人才的缺乏,心理健康教师以及德育教师以往都并未专门进行分设,都是由不同教师来兼任。但非专业性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德育教学手法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语文题难以得到充分的解决,有时甚至起反效果。所以,当前对国内的德育教师市场进行分析能够发现,人才的短缺以及对相应领域的不够了解是造成人们在处理这一领域问题时最容易引导不当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种问题的存在,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始终是教育界一个重要的待解决难题。

例如,在小学校园中存在的霸凌问题。霸凌与被霸凌者之间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霸凌者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以及友好对待同学的心理素质。而在接受引导的过程中往往家长和教师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源进行制止,只是在表面上进行阻止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对被霸凌者来说,教师和家长的不理解经常导致学生无处诉说自己的难处与痛苦,最终走上性格扭曲的道路。所以,抓紧德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对当前的国内教育界来说,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二、了解现行小学教育对德育心理健康方面的缺失

从现状了解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后能针对当前教育行业存在的缺失问题进行整改。例如,从渗透角度在德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非常具有可行性。因为当前多数小学生虽然接受德育,但是对道德本身的认知却相对空泛,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其从心理层面对德育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一功能需要小学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对互相帮助的问题上进行理解时,传统的德育仅告知学生这样是正确的行为,但关于为何正确以及这一问题的渊源,却缺乏深刻的解释。学生只是单纯地记忆结果,自然难以在生活中尝试践行这种理念。

而如果从心理健康的层面入手进行解决,就能将多角度教学的手法融入其中,首先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告知学生人类社会本就是一个集群性的群体,其中任何人与人之间都是存在联系的个体,而互相帮助本身也是心理和人性角度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这样学生就能从更为深刻的角度认知到自己的帮助行为对社会层面以及他人的内心产生积极的作用,自然就能更积极地投入帮助他人的行为活动中。仅从这一点还不能完全概括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提升,其实从尊老爱幼这一问题上也可见一斑。以往德育经常将尊老爱幼作为传统美德进行讲授,但是对其具体根源却缺乏理论依据和社会根基。而心理健康则注重寻根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完成对学生的启发性教学,这样也能让学生从更为深刻的角度理解尊老爱幼本身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自然就能将其与自己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场景相互联系,在遇到老人幼儿时自然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现行小学德育中缺失的就是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而通过有效的渗透教育融入这一部分后,小学教育的完成度和匹配度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实践中如何在德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除了上述的简单案例之外,还需要更具深度性的融合方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应用,并且使其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宣传传播无疑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德育课程中播放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课程,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通过视频教学中给出的案例,就能明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这种心理引导方式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除此之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这一方面不仅是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而是能在小学教育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正确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德育内容相互结合的人才才是最为紧缺的。

通过实践环境中的经验积累,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将德育以及心理问题找到最确切的融合点,进而充分地将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实际使用环境,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行为对学生的任职状况产生的负面效果,将围堵教学转变成疏导教学,让学生在更加轻松的状态下接受并且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的目标。

另外,在课程排布中,以往小学教育经常以一周为周期安排德育课程,但是这样的频率完全不足以保证学生接受足够的积极引导。在排布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小学教育中的德育课程比例,做到一周2~3节德育课,给教师足够产生积极影响的时间,也讓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德育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小学阶段教育的科学性。

四、结语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以及德育本身需要相互结合,一方面需要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特性以及行为规律,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一定的规划,从核心素养角度入手提升培育。并且家长和教师应该同步在校园环境以及家庭环境中,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培育环境,使其一直接受正确的德育引导,从而在心理健康方面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健康人才。

参考文献:

[1]邵雅岚.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都市家教月刊,2017(3).

[2]马丽,马云飞.谈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才智,2018(4).

[3]曾初珍.浅谈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新课程(小学),2017(2).

[4]麻超,潘丽君,吴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1).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心理健康德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