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

2020-06-15张慈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5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新课改初中语文

张慈燕

【摘要】情感教育是新时代的需求,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初中语文教育而言。本文首先对情感教育的价值体现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开展中的问题展开研究,最后深入探究其教育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是有效提升课堂效果的一种方式。因此,为了使更多人认识到情感教育对初中语文的现实意义,下面对其展开研究探讨。

一、情感教育的价值体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应试教育已经被时代所摒弃,素质教育随之登上教育事业的舞台。在目前的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教学展开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行为中我们发现,如果要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同时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效果,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在实现语文教育时推广情感教育就具有极大的意义,以情感作为教学出发点实现教学,可以创造出一个更好的教学环境,实现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想要最大程度上实现情感教育的价值,第一步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实现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意义,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给予充分的尊重,同时课堂内外强化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溝通,将学生作为课堂开展的重要条件,包括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以及知识体系等。然后从学生的具体状况作为基础,实现学习兴趣的培养,尽量建立一个优质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使课堂效果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大了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新课改的实现,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实现教育体制的革新,实现素质教育。然而在实现情感教育时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教学实践带来极大的困扰,使教学计划的实施出现极大的局限性。其一,由于应试教育的由来已久,对教师思想具有造成深远的影响,依旧是以知识灌输作为课堂的主要形式。没有深刻认识到学生能力培养的重大意义,使该项教育行为的开展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其二,我国情感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教师没有对形成确切的认识,在实现教育行为出现一定的偏差,应用方法具有极大的错误性,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开展。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第一,提升课堂效果,促进学生思考。在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知识,还需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包括语言的组织、表达的需求以及阅读写作等,最重要的是要使其产生优质的思想观念。在传递知识时,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将课堂所学联系起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现实生活真切感受语文的魅力。在该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实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在学生实际生活中,语文学习中各项能力和生活行为存在着极大的关系,通过推广实践活动,可以使课堂效果大大提升,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汲取知识的能力也大大提升,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同时利用现实生活,使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具有更大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领悟。例如,在教学《落日的幻觉》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看落日,让学生根据所看情景写出自己的感悟。然后,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落日景象,以及不同时期的太阳,让学生观察一天内不同时间段太阳的异同,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落日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促进课堂效果提升,可以使老师之后的课堂更加顺利。在一定意义上,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教学意义。

第二,构建课堂情境,提升学生兴趣。新课改提出,教学中,需要实现“以人为本”,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中心。创建课堂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促进以人为本的教学,也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实现平等交流。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课堂情境的创建也具有更大的简便性,通过对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可以使课堂更加附有情感,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地领悟到书本的意境,更加明确老师展开教学的意义,进而对课堂知识实现整体把握,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课堂的主线,对文章所具有的情感也具有更大的体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扩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程度的展开,可以推进教学行为的实施,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例如,在《三峡》的课堂展开时,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实现情景创建,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三峡的情境,认识到三峡的水流、树影、以及山峦等,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具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在之后的课堂开展时可以真切领会到每一句话所表现的景象,对于所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的开展,可以更好地实现课堂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三,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情绪。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需要最大程度上实现情感教育,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始终具有一个优质的状态,同时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和学生的有效交流。在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时,老师需要和学生积极展开情感交流,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实现该部分交流时,通常都是通过交流教材内容实现的,教材内容中包含作者的情感特色,通过在课堂中融入感情可以使学生对课堂具有更大的认同感,进而实现课堂效果。教师在实现课堂效果时,一定要对教材内容实现有效利用,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深切领会到作者的意图。例如,在实施《背影》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展开情绪引导,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室需要让学生抛出一个问题“父亲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事”,然后根据这个问题写一个小作文,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然后在课堂上对其中写的较好内容让学生自己朗读,使学生对父亲的情绪得到抒发,更好地体会到作者面对父亲背影时的情绪,使学生在课堂行为中始终围绕着对父亲感恩的情绪氛围,有效提升课堂效果,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

总之,通过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入,可以有效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该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课堂效果,也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莫全洪.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6(1):131-132.

[2]赵富刚.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新课程:中,2016(1):43.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新课改初中语文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