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2020-06-15李燕红
李燕红
【摘要】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人们积极探讨某种事物或对某种活动特别爱好的强烈倾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兴趣,让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作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趣味;兴趣;原则;氛围
数学单调而抽象,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容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因而,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开展教学,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切实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是生活,看着生活、摸着生活,跟着生活学数学,不断激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强的形象性,存在明显的“关键年龄”。这时候的小学生对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会产生深厚兴趣,对熟悉的生活,感到亲切、自然、轻松,容易接受,也乐于表现。
1.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做最好的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那必定是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卡通”。小学阶段是各项认知技能迅速发展的阶段,其数学知识的能力会因兴趣不同而不同。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发展形成阻碍。因此,在教学时,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立足点,将数学融入生活,学生在阐述自己生活过程中,经验得到激发、调整、提升,以经验为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去学习数学。
2.兴趣潜移默化化解教学难题
多媒体技术提供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可以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动感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对称”时,我以课件作为导入,展现一个美丽的地方,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正开着一朵朵美丽的花朵,一片片绿叶在微风中晃动,吸引来一只只蝴蝶与蜜蜂围绕在花丛间……这动态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我借助蝴蝶、蜜蜂的翅膀等在运动时不断重合的现象解释“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课件中“卡通人”的问题:“请你找出其它轴对称图形”。学生变得很听话,马上认真地找寻画面中的轴对称图形,很快找到微风中摆动的花朵、叶子等,初步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接着,“卡通人”将准备好的生活中轴对称图形逐一展示出来,学生像着迷似地参与其中,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深层更全面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可以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我们需要以此为原则,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现在小学阶段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但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虽是学校、家庭普遍追求、向往的能力,但他使学生发出“数学难”的呼声,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在课堂教学中。第一,以动手操作培养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侧面展开图时,我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通过“动一动”“剪一剪”“说一说”等环节,自己动手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后再展开,亲身感受长方形和圆柱侧面的关系,然后同桌互述剪的过程、剪后的发现。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有了兴趣自然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间的互动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进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第二,以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习兴趣。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第三,以多表扬和鼓励培养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来加以表扬。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是可以给兴趣加以“保鲜”的。
四、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重点,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组织形式多样活动,开展趣味性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活力,进而不断奠定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中,有一道题目:182-38-32=?直接退位相减,是最直接的计算方法,但需要笔算,得花不少时间,且容易出错。于是,我联系了生活实例,把它改成了一道贴近生活的应用题:妈妈带了182元去商场买东西,买了一箱酸奶38元(182-38),又买了一箱露露32元(182-38-32),妈妈还剩多少钱?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吗?经过思考、讨论,有位学生举手说:“可以先算一共花了多少钱(38+32=70,刚好整十),我们买东西就是这样子,再付钱(182-70=112),这样算比较快。”我立即表扬该学生,即可以先算总共花了多少钱。妈妈带的钱减去花的就是剩的,可列式为:182-(38+32),这样又快又容易。这时,又有同学说,可以先算182-32,因為它的价格与妈妈的零钱一样,不用找零,这样算也比较容易,且快。说得多好呀!这就是教师凭借学生生活经验,以趣味性、实践性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新知识,理解了定律,掌握知识同时也应用了知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巩固兴趣。
本人曾对本校学生做过调查,55%的学生觉得只有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借助日常生活问题,学生潜能及学习的动力才得以激发。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来剖析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认识周围的世界,选择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逐步培养应用意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兴趣就如点点火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成功的基石,能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让学习变得兴趣盎然。
参考文献:
[1]杨国值.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A].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2019.
[2]杨志忠.浅议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N].贵州民族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