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期间一线护士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2020-06-15张晓翠

各界·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状况新冠肺炎

张晓翠

摘要:新冠肺炎自爆发以来,已经成为社会以及公共卫生领域的灾难性问题,面对这样的灾难,会给社会民众带来严重的创伤、压力、严重的情绪困扰甚至一些急性的心理症状。医护人员更是如此,其承受着极大的身心压力,在高传染性的患者中来回穿梭,隔离所带来的孤立感以及与亲人分离的失落都会对其心理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就针对新冠肺炎期间一线护士心理状况做出调查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冠肺炎;一线护士;心理状况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抗击转抗击战中,很多医护人员将生死置身于世外,竭尽全力地去救助新冠肺炎患者,不分白昼地穿梭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我们将他们成为“最美逆行者”。但是一线护理人员同样是血肉之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物资短缺、严峻的疫情以及面对未知的病毒等诸多原因,一线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良好的心理状况是一线护理人员在高强度工作下保持镇静,积极发挥自身职能的基础,对一线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能够更加明确影响一线护士人员心理状况情况的因素,针对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提升一线护士的工作动力,打赢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一、调查数据分析

针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笔者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个地方抗疫工作的一线护士人员开展调查。本次发放1000份在线问答试卷,其中收到有效问卷987份,有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本次有效调查问卷中人员构成分为:其中百分之三十的护士人员是留在本地医院所组织的新冠肺炎的救治和防控工作,百分之七十的护理人员奔赴湖北各地参与救治。这些护理人员的平均工作年限为12.5年,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护理人员工作经验都长达5年以上,这也就充分说明参与该次调查的护理人员工作经验相对丰富,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工作强度负荷大

调查中显示,疫情防控期间护理人员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8小时以上,甚至有百分之六的护士人员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连续一个月周末没有休息的护士接近百分之四十。长时间、高强度的护理工作让很多护士人员都面临着巨大的身体压力。问卷显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护士人员都认为抗疫期间的工作量已经超出了平常工作量的4倍,这样超负荷、高强度、长时间得不到轮换、周末不能休息的护士人员心理上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基本生理需求难满足

很多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穿上防护服,佩戴护目镜,穿戴很多层的手套和口罩,大多数情况下平均每5个小时才能喝一次水、上厕所、吃东西,其中还有百分之二十的护士需要坚持8个小时以上。其次,各个医院为了充分避免交叉感染,护士人员下班后需要排队换衣服,仅仅脱下防护服就需要40多个步骤接近半个小时。对于这些护士人员而言,他们的基本生理需求难以被充分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护士的心理健康。

(三)睡眠质量较差

在抗疫期间,护士人员需要长时间的与患者接触,关于一些痛苦、死亡等负面因素看得多,见的也多,再加上很多护理人员身边的战友也会出现感染的情况,这些护士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体力都已经接近极限,因此必然会产生一些身体以及心理上的不适,这种不适对其睡眠质量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四)家庭支持是主要安慰

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较高,因此很多一线护士人员并不敢回家,保守亲人分离的痛苦,对于亲人的思念也在不断增加。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一线护士大多数都认为家庭以及亲友是其主要的心理安慰。

(五)战胜疫情的信心较高

面对突然并猛烈的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是接近百分之八十的一线护士都抱着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与全国上下携手战胜疫情,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严重的疫情也能够做到临危不乱。

(六)职业认同感有待提升

护士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保护人们健康的守护神。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关于护士这个职业的认同感并不乐观,面对问卷中“如果重新选择你会选择成为一名护士吗?”这个问题,其中百分之五十表示依然会选择成为护士,百分之三十的护士人员表示不会,其中百分之二十表示不确定。这就说明对于护士这个职业的认同感还存在不足,需要进行加强。

三、总结与讨论

(一)加强人员配置

我国医疗部门要求综合医院的医护比例为1比1.5,三级综合医院医护比例为0.4比1,现阶段我国还有很多医院并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在本次新冠肺炎期间,前往湖北的医护比例为1比2.5,尤其是前往武汉等重灾区的护理人员,其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而在国外甚至我国香港等医疗技术发达的区域,医护人员的比例通常为1比3,甚至能够达到1比4。因此,當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医护比、护床比以及医床比都有明显的不足需要进行改善,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二)医疗信息共享

我们应当意识到,对一些未知的事情感到恐惧是人类的本性,很多时候让人们感到恐惧的并不是事情的本质,而是事件的不可预知性。处于高压状态的一线护士,面对变化未知的疫情,各种未知性都会导致护士人员在认知上出现严重的偏差。相关数据显示,本次疫情医护人员的发病高峰在2020年1月下旬,导致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疫情初期没有做到信息公开。若医疗信息能够及时公开,一线护士人员对于疫情的重视程度以及警惕性就能够提升,自身的防护意识提升能够直接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或者是死亡的情况发生。

(三)提升医护人员的价值

在新冠肺炎期间,一线护士人员将自身的安慰置身事外,全力以赴的在抗疫一线发光发热,他们做出的贡献应当得到认可。等到战胜疫情之后,我们相信也期待政府对一线医护人员进行表彰,甚至一部分一线医护人员还会升值。但是,我们更应当从根本上提升医护人员的价值,将他们的地位以及待遇都进行提升,最大限度避免以后再发生伤医的时间,促使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得到提升。作为社会的经营,医护人员是民众生命健康的守护神,社会理解与尊重医护人员是应该的,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让这些医护人员的荣誉感得到提升,让更多人认同医护这些神圣的职业,更多的人才能够积极地投身于医疗事业中,为我国民众的健康做出保障。

(四)媒体及社会的支持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言论、态度甚至是看法会得被放大,因此媒体以及社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力量,支持医护人员工作的开展。媒体应当积极报道在新冠肺炎期间优秀工作人员的事迹,让更多社会民众了解到一线护士的不易,提升民众对于一线护士人员的尊重和理解,全力支持医护人员工作的开展。这些一线医护人员是人民的榜样和国家的英雄,社会以及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支持医护人员开展各项工作。

四、结束语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奋战带抗疫一线的护士人员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对环伺人员的心理健康都产生了严重地影响。只有找到这些影响一线护士人员心理健康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应对才能够促使一线护士的心理状态保持在良好的水平。在新冠肺炎期间,一线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基本的生理需求难以被满足,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休息导致其睡眠质量较差,穿梭在高传染性病人中导致其保守隔离的孤独感,只有家人才能够成为其唯一的精神慰藉,社会对于护士全体的认同感还有待加强。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的强化医护人员的配置,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提升医护人员的价值,让媒体以及社会更加支持一线护士的工作的开展。以此,保障一线护士人员的承受的压力得到缓解,保护一项护士人员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陈黔,孙云,祁红,易建平.规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7(12):151.

[2]高丽虹,苏晓丽,庄晓红.企业医院护士心理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3):29-30.

[3]于小萌,谢歌,郭晓玲.新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5):36-39.

猜你喜欢

心理状况新冠肺炎
情报体系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与价值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急诊护士干预后焦虑状况改善研究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